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义方(義方)  拼音:yì fāng
合乎正义的道理。《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国语。周语下》:「上得民心,以殖义方,是以作无不济,求无不获。」
《國語辭典》:讲堂(講堂)  拼音:jiǎng táng
1.旧时讲习经术的地方。《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还,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亲御讲堂,命皇太子、诸王讲经。」
2.佛家讲经说法的地方。
3.学校的教室。
《漢語大詞典》:师儒(師儒)
(1).古代指教官或学官。周礼·地官·大司徒:“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 郑玄 注:“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大郡得师儒,高文兴孝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郧变:“自为疏逼 李 上之朝,委罪文吏及师儒,曲为诸弁卒解释。”
(2).指儒者、经师。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殊不知国子太学博士、正録、武学博士、教諭,皆师儒之清选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三代相属,师儒讲授,用能出言成章,苟非专门,谓为鄙野,而后文章之道,褒然学术。”
《國語辭典》:下帷  拼音:xià wéi
本指放下帷幕,开课授业。《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后比喻深居专心苦读,不与闻外事。《聊斋志异。卷二。红玉》:「但请下帷读,勿问盈歉,或当不殍饿死。」
《國語辭典》:园丁(園丁)  拼音:yuán dīng
管理园圃培植花木的人。宋。陆游〈咸齑十韵〉:「园丁无事卧曝日,弃叶狼籍堆空廊。」也称为「园人」。
《國語辭典》:师资(師資)  拼音:shī zī
1.教师。《谷梁传。僖公三十二年》:「晋侯重耳卒。」唐。杨士勋。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宋。范仲淹代人奏乞王洙充京讲书状〉:「臣闻三代盛王,致治天下,必先崇学校,立师资,陈正道。」
2.可以效法或引以为戒的人和事。《谷梁传。僖公三十二年》:「晋侯重耳卒。」晋。范宁。集解:「师资辩说,日用之常义。」《后汉书。卷三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廉范》:「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
《國語辭典》:师长(師長)  拼音:shī zhǎng
1.众官之长。《书经。盘庚下》:「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旧唐书。卷一四○。卢群传》:「但得百僚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2.对老师的尊称。《周礼。地官。师氏》:「三曰顺行,以事师长。」《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3.现行军制,统率陆军一师的军官称为「师长」。
《國語辭典》:拜受  拼音:bài shòu
1.接受他人的拜礼或赠予的敬辞。《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令帝谢恩。帝拜受,使人持其物同归。」《红楼梦》第六八回:「又命周家的从包袱里取出四疋上色尺头、四对金珠簪环为拜礼。尤二姐忙拜受了。」
2.古代一种礼仪。主人敬酒时,宾客于西阶上拜而接受所敬之酒。《礼记。乡饮酒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國語辭典》:赐教(賜教)  拼音:sì jiào
请人指教的敬辞。《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孔明止之曰:『已有良计。』琦拜曰:『愿即赐教。』」《老残游记》第六回:「先生必有成竹在胸,何妨赐教一二呢?」
《國語辭典》:求教  拼音:qiú jiào
恳请他人指教。《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还有那分了题,限了韵来要求教的。」《文明小史》第四七回:「况且是他来求教我,不是我求教他的。」
《國語辭典》:明教  拼音:míng jiào
1.由摩尼教发展而成的秘密宗教组织。混合有道教、佛教等思想。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在五代、宋、元时,常被利用作为组织作乱的工具。最著名的有方腊之乱、王念经之乱。
2.高明的指教。《战国策。魏策一》:「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國語辭典》:法宝(法寶)  拼音:fǎ bǎo
1.佛教用语。指诸佛、菩萨的教法。为三宝之一。《五灯会元。卷一。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于诸宝中,法宝为上。」
2.僧家所用的衣钵、锡杖等,也称为「法宝」。
3.比喻具有神奇功效的宝物。
《國語辭典》:请教(請教)  拼音:qǐng jiào
请问、请求指导。《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足下喜看鞦韆,何不以此为题?赋菩萨蛮一调,老夫要请教则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
《國語辭典》:良冶  拼音:liáng yě
善于冶金铸铁的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南朝梁。简文帝 求宁国临城二公入学表:「臣闻瞻彼缉孤,既次良冶,相诸笋玉,犹符他山。」
《漢語大詞典》:权道(權道)
(1).变通之道;临时措施。 北齐 樊逊 《升中纪号对》:“投鼠忌器之説,盖是常谈;文德怀远之言,岂识权道?”《旧唐书·魏玄同传》:“如今选司所行者,非上皇之令典,乃近代之权道。”孟子·离娄上“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宋 孙奭 疏:“夫权之为道,所以济变事也,有时乎然,有时乎不然,反经而善,是谓权道也。”
(2).犹权门。 唐 刘禹锡 《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县内之大夫鲜有遗爱在其去者,盖邑居多豪,政出权道,非有卓然异绩结于人心,浹于骨髓,安能久而愈思?”
(3).佛教语。原指小乘说法的权教教义,也泛指教化世间的佛法。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权道隐深,非圣不尽。” 南朝 梁 沈约 《究竟慈悲论》:“是故开设三净,用伸权道及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