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  拼音:běi dà xī yáng gōng yuē
西元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美、英、法、加拿大、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挪威、丹麦、冰岛、义大利、葡萄牙等十二个原始缔约国所订立的公约,后有希腊、土耳其、西班牙、德国……等十六国相继参加,共计二十八国。其目的是针对独立国协共产势力实行集体防禦政策,该条约的第五条款规定,任何缔约国受到武装攻击,即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武装攻击,必须共同抗禦和支援。但这项条款一直到冷战结束都没有被动用。
《国语辞典》: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法)  拼音:guó jiā péi cháng fǎ
为保障人民权利而订立的有关国家赔偿的法律。于民国七十一年七月一日施行。
《国语辞典》:定型化契约条款(定型化契约条款)  拼音:dìng xíng huà qì yuē tiáo kuǎn
指企业经营者与不特定多数人订立契约,而先预拟的契约条款。通常契约内容亦较有利于订定者。立契约当事人较为强势的一方分别与弱势的多数人订立大量且个别的相同契约。此种契约往往先由强势一方预先拟定条款保护自己,弱势一方难以更动。如银行的贷款契约、预售屋的契约等。
《国语辞典》:概然律  拼音:gài rán lǜ
根据科学上的机率而订立的原理。
《国语辞典》:和解书(和解书)  拼音:hé jiě shū
双方停止争斗,为往后和平相处所订立的和约。《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遂差奉军都慰王则,赍官诰并和解书,往徐州去讫。」
《国语辞典》:经销商(经销商)  拼音:jīng xiāo shāng
以买方的身分与卖方订立经销契约,在一定期间,一定区域内,享有销售卖方特定商品权利的商人。
《国语辞典》:协议书(协议书)  拼音:xié yì shū
经由双方协同商议后订立的书面契约。如:「转让协议书」。
《漢語大詞典》:反美华工禁约运动
清末反美爱国运动。1904年美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排斥华工的禁约期满,旅美华侨十余万人提出废约要求,美国政府予以拒绝并提出续订新约。次年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纷纷抗议美国排华,并抵制美货,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纷起响应,掀起反美爱国运动。后遭到美国政府和清政府破坏,但新约也未续订。
《國語辭典》:澶渊之盟(澶淵之盟)  拼音:chán yuān zhī méng
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宋战胜辽国,并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國語辭典》:包销(包銷)  拼音:bāo xiāo
承揽某种货物,负责销售。
《國語辭典》:保證书(保證書)  拼音:bǎo zhèng shū
在一定期限内,对于行为、财力或货物品质表示负责保證的单据。也称为「保单」。
《漢語大詞典》:订租威海卫专条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的条约。1898年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威海卫及其附近海面租给英国,租期二十五年,经双方同意可延长。本约于1930年废止。
《國語辭典》:缔约国(締約國)  拼音:dì yuē guó
根据西元一九六九年维也纳公约规定:不论条约是否已生效,同意承受条约约束之国家,称为「缔约国」。
《國語辭典》:签订(簽訂)  拼音:qiān dìng
订立合约、协议,并签名以示同意。如:「签订条约」、「房屋交易务必签订买卖合约,来保障双方的权益。」《清史稿。卷一四九。交通志一》:「广九为英人请办五路之一,二十五年签订草约,悬而未定者也。」
《國語辭典》:君子协定(君子協定)  拼音:jūn zǐ xié dìng
不经书面共同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其与书面条约有相同的效力。也称为「绅士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