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建立  拼音:jiàn lì
1.创立、设立。《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朱博》:「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水浒传》第一一六回:「想起张顺如此通灵显圣,去涌金门外,靠西湖边,建立庙宇,题名『金华太保』。」
2.产生、形成。如:「因应语文程度测验所需,主办单位亟须建立题库。」
《國語辭典》:缔结(締結)  拼音:dì jié
订立。如:「缔结条约」。
《漢語大詞典》:定立
(1).决断。韩非子·亡徵:“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2).订立。《元典章·户部八·课程》:“除正额外,一切侵欺縻费额,多收少纳隐没钱,参议明白,从新定立。”
分類:决断订立
《國語辭典》:新制  拼音:xīn zhì
1.新釐定的制度。《洛阳伽蓝记。卷三。景明寺》:「乃敕子才与散骑常侍温子升,撰麟趾新制十五篇。」
2.重新釐定。《旧唐书。卷五。高宗本纪下》:「以明堂制度历代不同,汉、魏以还弥更讹舛,遂增损古今,新制其图。」
《國語辭典》:条例(條例)  拼音:tiáo lì
分条订立的规则。《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真人见人心信服,乃立为条例。」《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此案已结,细查条例。」
《漢語大詞典》:条流(條流)
(1).体例;纲目。宋书·谢灵运传:“ 太祖 登祚……令 灵运 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前史所述 魏 、 晋 诸家书目,条流仅举,銓次靡详,惟 阮 氏《七録》始末,备载弘明集中。”
(2).流派;类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条流殊迹,若有区囿。”隋书·经籍志二:“ 汉 时 刘向 《别録》、 刘歆 《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
(3).指细流,小道。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目录序》:“是故六艺要其中,百家明其际会;六艺举其大,百家尽其条流。”
(4).条例。通典·职官二二:“ 周 建六官,各有徒属,虽尚文去质,吏众事繁,然而条流不紊,职非重设。”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谓宜具为条流,俾诸教官依国子监外官学例,为课试法。”
(5).谓订立条例。 唐 元稹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伏以糶盐价钱,自有本使收管,不要州县条流。”
(6).条理。南史·柳恽传:“ 惲 常以今声转弃古法,乃著《清调论》,具有条流。”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事虽漫汗麄梗,经 建翁 手,必有条流秩序,后可循守也。”
(7).枝条。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安得輟雨足,杖藜出嶇嶔。条流数翠实,偃息归碧潯。” 仇兆鳌 注:“ 刘孝仪 《緑李赋》:‘緑珠满条流。’”
《国语辞典》:结约(结约)  拼音:jié yuē
订立条约。唐。苏颋〈授白知慎河南少尹制〉:「任能结约,省费驰声。」
《國語辭典》:盟约(盟約)  拼音:méng yuē
同盟的誓约或条约。《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夫楚兵虽彊,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弑义帝也。」
《漢語大詞典》:定从
订立合纵的盟约。例如:遂定从于殿上。——《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國語辭典》:要盟  拼音:yāo méng
用威势胁迫对方订盟。《左传。襄公九年》:「且要盟无质,神弗临也。」唐。元稹《莺莺传》:「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之可欺。」
《漢語大詞典》:重订(重訂)
(1).谓重新订立条约、规章制度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七章第五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客,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2).谓重新修正著作。 龙榆生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后记》:“一九四八年季春之月, 忍寒居士 书于 金陵 病榻。一九五六年三月三十一日重订付印。”
《国语辞典》:立下  拼音:lì xià
1.订立、建立。如:「立下汗马功劳。」
2.立时攻下。如:「立下十五个城池。」
《國語辭典》:定约(定約)  拼音:dìng yuē
订立契约。如:「昨天我已经与建筑公司定约,买了一栋房子。」
《國語辭典》:立契  拼音:lì qì
订立契约。如:「房屋买卖双方签名立契,以保障彼此权益并避免纠纷。」《儒林外史》第六回:「两只大船,银十二两,立契到高要付银,一只装的新郎、新娘,一只严贡生自坐。」《醒世姻缘传》第八二回:「及至立契交价,刘振白再三倒褪,只求打脱。」
《漢語大詞典》:会约(會約)
(1).预先约定而相会。 唐 裴铏 《传奇·元柳二公》:“少顷有 玉虚尊师 当降此岛,与 南溟夫人 会约。”
(2).指共同订立的规约。 清 方苞 《〈学案〉序》:“ 金沙 王无量 辑学案以白鹿洞规为宗,而溯源於 洙 泗 ,下逮 饶仲元 、 真西山 所定之条目以及 高 顾 东林之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