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期约(期約)  拼音:qí yuē
1.约定日期。《红楼梦》第六九回:「甚至于与贾琏眉来眼去,相偷期约的,只惧贾赦之威,未曾到手。」
2.刑法上称受贿人与赠贿人约于一定期间内,为一定给付之行为为「期约」。
《国语辞典》:剋期  拼音:kè qí
1.约期。《后汉书。卷四一。钟离意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剋期俱至,无或违者。」《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元德、厚之谋于建邺攻玄,剋期齐发。」
2.定期、如期。《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帝剋期至都,而每淹留不进。」《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万华甫迫于严命,只得剋期动身。」
《漢語大詞典》:期契
誓约;约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於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 荣 意在 长乐 ,遣苍头 王丰 入 洛 ,询以为主, 长乐 即许之,共剋期契。”北史·杨侃传:“ 瓜花 等以期契不会,便相告发,伏辜者十数家。” 唐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无那短封即踈索,不在长情守期契。”
分類:誓约约期
《國語辭典》:期会(期會)  拼音:qí huì
1.约期聚集。《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后汉书。卷六四。赵岐传》:「绍等各引兵去,皆与岐期会洛阳,奉迎军驾。」
2.机会。《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序》:「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南朝梁。沈约〈答陶隐居难均圣论〉:「众生缘果所遭,各有期会。」
《國語辭典》:迎合  拼音:yíng hé
1.逢迎,揣测人意而投其所好。《资治通鉴。卷二二○。唐纪三十六。肃宗至德二年》:「于承平之日,无一言以规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苟容,以窃富贵。」《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魏总办实在看不过,无奈深晓得这位抚台的意思,正显得他能吃苦,并非自己不愿供给,他今要迎合他的意思,只得如此。」
2.会合。《南齐书。卷二六。陈显达传》:「申司州志节坚明,分见迎合,总勒偏率,殿我而进。」
《漢語大詞典》:戒食
约期共食;招宴。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 卫献公 戒 孙文子 、 宁惠子 食。” 杨伯峻 注:“戒食,谓约期与之共食。”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戒食》:“答人相招云:伏辱戒食。”
分類:约期共食
《国语辞典》:退房  拼音:tuì fáng
住满约期而搬离或取消原预订的房间。如:「住三号房的客人已经退房,服务生正在清理打扫。」
《國語辭典》:骞期(騫期)  拼音:qiān qí
错过相约的期限。晋。刘琨〈扶风歌〉:「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漢語大詞典》:阻期
因受阻而耽误约期。 五代 齐己 《次韵酬郑谷郎中》诗:“每许题成晚,多嫌雪阻期。”
《國語辭典》:续约(續約)  拼音:xù yuē
1.一种条约。于正约订定之后续订的条约,主旨在补充正约,多因时效作用或环境变迁而订。如中英烟台续约。
2.一种契约。在合约期满之后再订的新约,称为「续约」。
《漢語大詞典》:反美华工禁约运动
清末反美爱国运动。1904年美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排斥华工的禁约期满,旅美华侨十余万人提出废约要求,美国政府予以拒绝并提出续订新约。次年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纷纷抗议美国排华,并抵制美货,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纷起响应,掀起反美爱国运动。后遭到美国政府和清政府破坏,但新约也未续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