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戒期
定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十日,三路大兵十餘万俱集,戒期入 滇 。” 清 冯桂芬 《续郡志记兵》:“凡西人攻城,先一日戒期,旦则发大礮坏其城……死士鼓鋭以济,於烟焰中登陴入,必与戒期合。”
分類:定期戒期
《漢語大詞典》:克期(剋期)
克日。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怀不来而外克期。”《水浒传》第七八回:“十个节度使非同小可,每人领军一万,克期并进。”
限期;定期;如期。后汉书·锺离意传:“ 意 遂於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剋期,俱至,无或违者。”南史·宋纪上:“帝剋期至都,而每淹留不进。” 唐 白居易 《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诗序:“ 裴侍中 晋公 出讨 淮西 时,过 女几山 下,刻石题诗,末句云:‘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果如所言,剋期平贼。”
《漢語大詞典》:时见(時見)
(1).指诸侯不在规定期间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覲,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玄 注:“时见者,言无常期。”
(2).常见。 唐 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鐘。” 唐 戴叔伦 《过柳溪道院》诗:“日斜深巷无人跡,时见梨花片片飞。”
《漢語大詞典》:潮水
海洋及沿海江河中受潮汐影响而定期涨落的水流。《楚辞·九章·悲回风》:“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唐 元稹 《去杭州》诗:“ 上元 萧寺基址在, 杭州 潮水霜雪屯。”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七:“远远地炮声又响了……人们像潮水一般泻进了各条马路。”
《漢語大詞典》:诗社(詩社)
诗人定期聚会做诗吟咏而结成的社团。 宋 马令 《南唐书·儒者传上·孙鲂》:“及 吴武王 据有 江 淮 ,文雅之士駢集,遂与 沈彬 、 李建勋 为诗社。”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元 季国初,东南人士重诗社,每一有力者为主,聘诗人为考官,隔岁封题于诸郡之能诗者,期以明春集卷,私试开榜次名,仍刻其优者,略如科举之法。”红楼梦第三七回:“ 黛玉 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就是诗翁了。’”
《漢語大詞典》:信风(信風)
(1).随时令变化,定期定向而至的风。 唐 于鹄 《舟中月明夜闻笛》诗:“浦里移舟候信风,芦花漠漠夜江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自 白沙 泝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如:二十四番花信风。
(2).在低空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风。北半球盛行东北信风,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 晋 法显 佛国记:“汎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日,到 师子国 。”
(3).任随风力。犹言随风。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一:“驱去驱来长信风,暂託栋樑何用喜!” 明 高攀龙 《三时记》:“午后,余五人共载而泛,张布颿信风所之,甚见气象。”
《漢語大詞典》:潮信
(1).潮水。以其涨落有定时,故称。 唐 刘长卿 《奉送裴员外赴上都》诗:“独过 潯阳 去,空怜潮信迴。” 宋 张炎 《琐窗寒》词:“傍新晴,隔柳呼船、待教潮信稳。”《水浒传》第一一九回:“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因不失信,谓之潮信。”
(2).犹月信。指妇女月经定期而来。《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潮信有期应自觉,花容无媚为谁消?”
《漢語大詞典》:时会(時會)
(1).犹时见。古代帝王不定期地朝会四方诸侯。周礼·秋官·大行人:“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郑玄 注:“时会,即时见也,无常期。” 睡虎地 秦 墓竹简《为吏之道》:“命书时会,事不且须。” 宋 苏轼 《论齐侯卫侯胥命于蒲》:“周礼,大宗伯掌六礼以诸侯见王为文,乃有春朝、夏宗、秋覲、冬遇、时会、众同之法。”
(2).当时的机遇或特殊情况。 汉 班彪 《北征赋》:“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宋 苏轼 《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其见伏去来,皆有时会,非偶然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佛法因缘有时会,兴废非人力歟。”
(3).时机;时候。 清 吴趼人《杂说》:“此非后生者之具有特别聪明也,老人不幸未生於此时会也。” 郭沫若 《盲肠炎·为‘五卅’惨案怒吼》:“同志们,时会到了,我们赶快团结起来奋斗!” 李大钊 《“今”与“古”》:“他以为真理不是于任何时会的好机会中可以寻得的。”
《漢語大詞典》:定期
一定的期限;一定的日期;定下日期。 晋 王羲之 《与尚书仆射谢安书》:“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吾意望朝廷可申下定期,委之所司,勿復催下,但当岁终考其殿最。”梁书·徐勉传:“僕闻古往今来,理运之常数;春荣秋落,气象之定期。” 明 高明 《琵琶记·文场选士》:“朝廷制度:开科取士,须有定期;立意命题,任从时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个措资假,是没有定期的,我永远不销假。” 杨朔 《昨日的临汾》:“自卫队受着定期的训练,明白这次战争是我们生死存亡的关头。”
《漢語大詞典》:来王(來王)
指古代诸侯定期朝觐天子。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孔 传:“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南齐书·萧赤斧传:“ 世祖 嗣兴,增光前业,云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举踵来王,交臂纳贡。”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修文德以服远人,来享来王著其效。”
《漢語大詞典》:岁贡(歲貢)
(1).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明州 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宋史·食货志下一:“ 全州 岁贡班竹帘, 简州 岁贡绵紬。”
(2).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汉书·食货志上:“诸候岁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后汉书·蔡邕传:“臣闻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 李贤 注引尚书大传:“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贡士。” 唐 张继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 吴 乡岁贡足佳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3).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明 清 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后 吕 以岁贡,廷试入都。”
《漢語大詞典》:课最(課最)
(1).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汉书·儿宽传:“输租繦属不絶,课更以最。”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课上上曰最。”晋书·贺循传:“刺史 嵇喜 举秀才,除 阳羡 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宋 刘攽 《方仕致仕》诗:“息交便尔宾客絶,省事何説课最为。”
(2).泛指成绩上等。 章炳麟 《刘永图传》:“﹝ 刘永图 ﹞以事归,宿留 上海 中国公学,习理化,卒业课最。”
《漢語大詞典》:常参(常參)
(1).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见皇帝,称常参。 唐 张籍 《早朝寄白舍人严郎中》诗:“常参班里人犹少,待漏房前月欲西。”新五代史·杂传·李琪:“ 唐 故事,天子日御殿见羣臣,曰常参。”
(2).泛指定期入朝为常参。 宋 梅尧臣 《梦后寄欧阳永叔》诗:“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后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3).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漢語大詞典》:信潮
(1).定期而来的潮水。
(2).谓任随潮流。 唐 崔道融 《江夕》诗:“江心秋月白,起柁信潮行。”
《漢語大詞典》:军政(軍政)
(1).军中政教;军中政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楚子 为舟师以伐 吴 ,不为军政,无功而还。”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五状》:“自西寇猖獗,久当戎事,虽才不逮志,未有成绩,若其裁处军政,审料敌情,既踰岁年,粗亦详练。”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材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遒。”
(2). 明 清 对武官的定期考核称为军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禁卫·锦衣官考军政:“武职五年军政,一如京官六年大计,其典至鉅至严。”清史稿·世祖纪二:“丁巳,詔军政六年一举行。”
(3).军界与政界;军队与政府。 茅盾 《子夜》十:“‘到 北平 吃月饼’--军政当局也是这么预言战事的结束最迟不过未来的中秋。”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三:“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