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浅闇(淺闇)
亦作“ 浅暗 ”。 肤浅而不明达。 汉 王充 论衡·别通:“深知道术,无浅闇之毁也。” 宋 苏轼 《参定叶祖洽廷试策状》之一:“ 祖洽 学术浅暗,议论乖繆,若谓之讥訕宗庙,则亦不可。” 宋 陆游 《答人贺赐第启》:“伏念某才本迂疏,识尤浅暗。”
分類:肤浅明达
《漢語大詞典》:浅知(淺知)
亦作“ 浅智 ”。 识见肤浅。列子·说符:“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吕氏春秋·精谕:“夫浅智者之所争则末矣。此 白公 之所以死於法室。” 汉 王充 论衡·讥日:“俗人浅知,不能实也。”
分類:识见肤浅
《漢語大詞典》:肤末(膚末)
指肤浅的见解或事物的次要部分。 明 张纶 《林泉随笔》:“世之博洽君子,不以肤末於学,而遽云云见嗤,改而正诸,则幸也。” 清 曾国藩 《与朱仲我书》:“因来函陈义颇坚,輙復贡其肤末,以相质证,唯希雅鉴。”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尔雅者,释之书,所释又之肤末,乃使之与抗,是尸祝舆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
《漢語大詞典》:浮疏
亦作“ 浮疎 ”。
(1).浮华不实。梁书·庾肩吾传:“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疎,争为阐缓。”
(2).肤浅,粗疏。北史·魏彭城王勰传:“每欲令我一解《丧服》,自审义解浮疏,抑而不许。”
《漢語大詞典》:末说(末説)
肤浅无本之说。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至於好事者遂以为超 孔 越 老 ,唯此为贵,斯未能求立言之本,而眩惑於末説者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若其永背空谈,翻为末説,若始终相扶,可循教而至。”
分類:肤浅无本
《漢語大詞典》:末师(末師)
肤浅的学者。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絶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信口説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 张舜徽 《清人文集别录·解舂集文钞十二卷补遗二卷》:“ 若璩 ( 阎若璩 )有《毛朱诗説》,右 朱子 《集传》而左 毛公 《序》,谓 朱 《传》出,一洗末师专己守残之陋。”
分類:肤浅学者
《国语辞典》:皮相士  拼音:pí xiàng shì
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而见识肤浅的人。明。李攀龙〈夏日东村卧病〉诗一二首之一一:「延陵皮相士,竟失被裘翁。」明。袁宏道〈三弟回志喜〉诗其四:「何人皮相士,道尔定狂痴。」
《漢語大詞典》:轻淡(輕淡)
亦作“ 轻澹 ”。
(1).空泛乏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於时 正始 餘风,篇体轻澹,而 嵇 、 阮 、 应 、 繆 ,并驰文路矣。”
(2).浅淡;淡漠。 鲁迅 《集外集拾遗·〈争自由的波浪〉小引》:“将这些写在纸上,血色早已轻淡得远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这事他们不提起来,有日子了,悲伤也渐渐轻淡。”
(3).浮浅,肤浅。 郭沫若 《断断集·青年与文化》:“今天只能很轻淡的,很简略的说几句,因为有许多话是不能说的。”
《漢語大詞典》:肤立(膚立)
(1).犹立足。谓尚能站住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蔡叔子 云:‘ 韩康伯 虽无骨榦,然亦肤立。’” 严复 《主客平议》:“夫 中国 丁今时之厄运,谓之贫弱可耳,然尚足以肤立於列强相軛之世。”
(2).谓极其肤浅。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黄勉之 ﹞於文多拟古而不出自然,好持论而不甚当,负经济而寡切用,然视 吴 人肤立皮相者天壤矣。”
分類:立足肤浅
《國語辭典》:皮傅  拼音:pí fù
凭肤浅的认识牵强附会。《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且河洛、六蓺,篇录已定,后人皮傅,无所容篡。」唐。章怀太子。注:「谓不深得其情核,皮肤浅近,强相傅会也。」
《漢語大詞典》:肤语(膚語)
肤浅空泛的言语。 清 方苞 《书〈烈妇东鄂氏事略〉后》:“欲独为传,非衍以肤语,不能成章。”
《漢語大詞典》:浅固(淺固)
肤浅鄙陋。 宋 宋咸 《注〈孔丛子〉序》:“然有语或浅固,弗极於道,疑后人增益,乃悉诛去。”
《漢語大詞典》:浅机(淺機)
肤浅的机谋。 明 宋濂 《诸子辨·齐邱子》:“神仙家説也,非浅机小数比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阴阳农圃,浅机僻数,人所易窥。”
分類:肤浅机谋
《漢語大詞典》:拙易
粗陋肤浅。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黄 诗 韩 文,有意故有工, 老杜 则无工矣。然学者先 黄 后 韩 ,不由 黄 韩 而为 老杜 ,则失之拙易矣。”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大抵欲造平澹,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澹之境,如此则 陶 谢 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诗,而自以为平澹,识者未尝不絶倒也。”
分類:粗陋肤浅
《漢語大詞典》:浅谬(淺謬)
亦作“ 浅繆 ”。 谓肤浅而多谬误。 宋 苏轼 《乞不分经取士》:“臣等近奉勑权知贡举,窃见自来条贯,分经取士,既於逐经中纽定分数取人,或一经中合格者少,即取词理浅谬卷子以足其数。”宋史·钱明逸传:“文辞浅繆,岂应冒居翰院?” 清 曾国藩 《复吴南屏书》:“浅谬之见,惟希裁正。”
分類:肤浅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