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卤莽(鹵莽)
(1).荒地上的野草。文选·扬雄〈长杨赋〉:“夷阬谷,拔卤莽。” 李善 注:“卤莽,卤中生草莽也。”引申为荒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厌倦烦剧,府事多卤莽不治。” 宋 沈括 《润州金山二使君祠堂记》:“予犹记其室庐,略皆卤莽,非若今之严焕也。”
(2).粗疏;鲁莽。卤,通“ 鲁 ”。 唐 杜甫 《空囊》诗:“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 君实 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将军卤莽不好谋,小敌虽勇大敌怯。”
(3).苟且;马虎。 唐 皇甫湜 《制策一道》:“怙众以固权位,行贿以结恩泽,因循卤莽,保持富贵而已。”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至于百工小民之事,皆有可观,不若今世之因循卤莽。”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下》:“不然,始失于因循,终失于卤莽。”
(4).大略;隐约。 唐 陆羽 茶经·造:“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鞾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襜然。” 唐 白居易 《浔阳秋怀赠许明府》诗:“卤莽还乡梦,依稀望闕歌。” 唐 韩偓 《效崔国辅体》诗之三:“酒力滋睡眸,卤莽闻街鼓。”
《漢語大詞典》:生疏
亦作“ 生疎 ”。
(1).感情疏远,不亲近。 唐 杜荀鹤 《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诗:“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疎似外人。”红楼梦第一○八回:“我打量我隔了好此时没来,他们生疏我。” 巴金 《寒夜》五:“他跟她不过分别了一天多,怎么就显得这样生疏了?”
(2).粗鲁;粗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 黎逢 气貌山野,及第年,初场后至,便於帘前设席。主司异之,誚其生疎,必谓文词称是;专令人伺之,句句来报。”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李邕 如乍富小民,举动屈强,礼节生疏。”
(3).荒疏,不熟练。 宋 王禹偁 《贺范舍人再入西掖》诗:“红药编章应感动,紫泥封检未生疎。”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你怪我依旧拈音乐……我怎肯生疏了絃上手。”《说岳全传》第六回:“大哥,小弟们文字武艺尽生疏了,将来怎好去取功名?” 巴金 《秋》十八:“他许久不划船了,拿起桨来,觉得十分生疏。”
(4).不熟悉;不熟悉的。 唐 唐彦谦 《寄蒋二十四》诗:“禪门澹泊无心地,世事生疎欲面墙。” 宋 陆游 《闲意》诗:“学经妻问生疏字,尝酒儿斟瀲灧盃。” 清 黄景仁 《鹊踏枝·鹧鸪》词:“管甚行人行不得,谁是哥哥?慢唤生疏客。” 曹禺 《雷雨》第三幕:“外面人地生疏,在这儿 四凤 有邻居 张大婶 照应她,我自然不带她走。”
《漢語大詞典》:莽卤(莽鹵)
(1).粗疏;马虎。 唐 寒山 《诗》之一六一:“男儿大丈夫,作事莫莽卤。” 宋 王禹偁 《观邻家园中种黍示嘉祐》诗:“播种甚莽卤,苗稼安能起。”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上玩下怠,施置莽卤,恐祸不可测。”
(2).模糊不明。 宋 叶适 《寄题锺秀才咏归堂》:“课儿读夜参五,香烬销沉灯莽卤。”
《漢語大詞典》:坦率
(1).坦白直率。晋书·庾亮传:“ 亮 在 武昌 ,诸佐吏 殷浩 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 亮 至,诸人将起避之。 亮 徐曰:‘诸君少住,老子於此处兴復不浅。’便据胡牀与 浩 等谈咏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类也。”北史·李广传:“坦率无私,为士流所爱。”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芳华》:“婢极坦率,直前以身蔽女,而应答曰:‘何处小郎,强来与人家闺秀语!’” 茹志鹃 《阿舒》:“眼睛睁得大大的,这是一对清得象泉水似的眼睛,带着惊讶,欢喜,坦率地看着人。”
(2).指粗疏,粗心。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宋济 老于场,举止可笑,尝试赋,误失官韵,乃抚膺曰:‘ 宋五 又坦率矣!’”
(3).谓游憩。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卢尚书庄堕雷公:“ 乾符 乙未岁,有乡荐之士,相与避暑,坦率于西亭,钓罢奕棋之际,阴云暴兴。”
《漢語大詞典》:阔疏(闊疏)
亦作“ 阔疎 ”。
(1).粗疏;不严密。 汉 王充 论衡·书解:“ 周 法阔疏,不可因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主守盗赃至於千九百万贯,以捕一匹夫便得赎, 汉 网可谓阔疏矣。”宋史·律历志十五:“於是《太初》《三统》之法相继改作,而推步之术愈见阔疏。”
(2).衰减,缺乏。 宋 李觏 《袁州州学记》:“ 范阳 祖君 无择 知 袁州 。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闕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疎,亡以称上意旨。”
(3).稀疏;稀少。 宋 苏轼 《与颍州运使刘昱启》:“条教阔疎,溪湖清远。” 元 刘埙 隐居通议·古赋一:“乱离间阻,文会阔疏。”
(4).疏远。 唐 杜牧 《晚晴赋》:“倒冠落珮兮,与世阔疎。”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閭。何尝疎小人,小人自阔疎。” 宋 强至 《上枢密司徒侍中书》:“如某者受性固滞,与时阔疏,曾乏器资之长,屡更事任之剧。”
(5).相距较远。 宋 苏辙 《分司南京到筠州谢表》:“况復坟墓阔疏,父子离散,若臣家之忧患,实今世之孤穷。”清史稿·礼志八:“顷之, 圣祖 以春、秋两讲为期阔疏,遂諭日进讲 弘德殿 。” 章炳麟 《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议员之数,与民数相去既甚阔疏,则必不足以知民隐。”
(6).迂阔空疏;空泛。 宋 苏轼 《湖州谢上表》:“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疎,文学浅陋。”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章子厚 ﹞力詆 元祐 以来代言者,其略有‘二 苏 狂率,三 孔 阔疎’之语。” 章炳麟 《訄书·学变》:“然阔疏者苟务修古,亦欲以是快其佚荡。”
(7).放纵不羁。 宋 苏舜钦 《过濠梁别王原叔》诗:“余生性阔疎,逢人出胸臆。一旦触骇机,所向尽戈戟。”
《漢語大詞典》:阔略(闊略)
(1).宽恕;宽容。汉书·王嘉传:“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 颜师古 注:“当宽恕其小罪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苟令性不邪恶,志有陈力,便可奬就,骋其所任。若於小小宜适,私行不足,皆宜阔略,不足缕责。”金史·完颜匡传:“称臣割地尚且阔略,区区小节何足深较。”
(2).宽简;简省。汉书·王莽传上:“愿陛下爱精休神,阔略思虑。” 颜师古 注:“阔,宽也。略,简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安有累德述尊,而阔略四句乎!” 詹鍈 义证:“阔略,疏略。”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此皆文如阔略,而语实周赡。故览之者初疑其易,而为之者方觉其难。”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明史 成祖 追 阿鲁台 至 捕鱼儿海 ……此追寇漠北,故阔略不详。”
(3).粗疏;不讲究。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众人阔略,寡所意识。” 宋 苏轼 《与人书》之四:“某疲病加乏,使令輙用手启通问。恃公雅度阔略细谨耳,然亦皇恐不可言也。” 清 顾炎武 《哭顾推官》诗:“君才本恢宏,阔略人事细。”
(4).疏放,不拘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练才洞鉴,剖字钻响;疎识阔略,随音所遇。” 宋 欧阳修 《论葛仲古等不当减法札子》:“或其本性阔略,偶不检点,误用於私家,原其本情,亦可轻恕。”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张飞》:“ 超 ( 马超 )见 先主 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 先主 言,常呼字。”
(5).空乏缺略。 明 李东阳 《山阴陈氏祠堂记》:“盖其家生产阔略,而祭祀之礼未尝少闕。”
《漢語大詞典》:率略
(1).粗疏;疏忽。太平广记卷六二引《纪闻·紫云观女道士》:“尹率略人也,怒其聚众,袒而笞之。”明史·后妃传一·宪宗废后吴氏:“朕见举动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
(2).草率;简略。 唐 刘知几 史通·烦省:“而往之所载,其简如彼;后之所书,其审如此。若使同后来於往世,限一概以成书,将恐学者必詬其疏遗,尤其率略者矣。”明史·许士柔传:“新録之进,在皇上御极之初,何以率略如此,使圣朝父子、母后、兄弟之大伦,皆闇而不明,缺而莫考。”
《漢語大詞典》:村疏
犹粗疏。《西游记》第六八回:“众官都嗔怪 行者 道:‘这和尚怎么这等粗鲁村疏,怎敢就擅揭榜。’”
分類:粗疏
《漢語大詞典》:虚疏
犹粗疏。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 侨 宿本俗民,性气虚疎,不能隐秘。告其一法,迴而力增,逢人不问愚贤,輒敢便説之。”
分類:粗疏
《漢語大詞典》:省略
(1).粗疏;简略。三国志·蜀志·杨戏传:“ 戯 虽性简惰省略,未尝以甘言加人,过情接物。” 南朝 宋 裴駰 《〈史记集解〉序》:“故中散大夫 东莞 徐广 研核众本,为作《音义》,具列异同,兼述训解,麤有所发明,而殊恨省略。”
(2).删节;省除。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省句例》:“古人文中,常有省略一句者。其所以省略之故,有由于説者语急不及尽言,而记事者据其本真以达之者;有由于执笔者因避繁而省去者。” 巴金 《〈爝火集〉后记》:“我没有写吃饭的场面……我把晚会省略了,晚会并无其他的节目。”
《漢語大詞典》:刚略(剛略)
粗疏。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刚略之人,不能理微。” 刘昞 注:“用意粗疏,意不玄微。”
分類:粗疏
《漢語大詞典》:粗悍
(1).粗鲁强悍。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步非烟 ﹞向媪而言曰……尝嫌 武生 粗悍,非青云器也。”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四八章:“他的连鬓胡子和头发都剃光了,十足一个粗悍的山里人模样。”
(2).粗大有力。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凡出入鼻中而有声者,风也;虽无声而结滞不通者,喘也;虽无声亦不结滞而犹粗悍而不细者,气也。”
(3).粗疏。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大抵国朝奏议,自 雍正 以后,始和平谨质,得臣子之体矣。自 乾隆 三十年以后,始圆美得臣子之例矣。追而上之,颇犹粗悍,或纷披扶疎,沿 明 臣习。甚矣!风气之变之必以渐也。”
《漢語大詞典》:疏觕
犹粗疏。觕,同“ 粗 ”。 章炳麟 《〈初步梵文典〉序》:“始 湛然 箸《辅行传》,已多支离;及 宋 世 法云 撰翻译名义集,譌舛尚众。余每恨 奘公 不为斯録,而令疏觕者皮傅为之也。”
分類:粗疏
《漢語大詞典》:莫络(莫絡)
粗疏;大约。文选·左思〈吴都赋〉“若吾子之所传孟浪之遗言” 晋 刘逵 注:“孟浪犹莫络也,不委细之意。” 清 王念孙 谓莫络犹无虑,乃一声之转。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无虑”。
分類:粗疏大约
《漢語大詞典》:疏密
亦作“疎密”。亦作“踈密”。
(1).稀疏与稠密。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斑閒赋白,踈密有章。”踈密,一本作“ 疏密 ”。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上王羲之书》:“试笔成文,临池染墨,疏密俱巧,真草皆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古无真正楷书……至国朝, 文徵仲 先生始极意结构,疎密匀称,位置适宜。”
(2).简与繁;略与详。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为作书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
(3).粗疏与精密。晋书·律历志中:“六十日中疏密可知,不待十年。”隋书·律历志中:“ 大象 元年,太史上士 马显 等,又上《丙寅元历》,抗表奏曰:‘……去年冬, 孝宣皇帝 乃詔臣等,监考疎密,更令同造。’”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如臣之説为可采者,其推行之法, 陆贄 所陈,惟陛下察其疎密,详加损益,取进止。”
(4).宽严。晋书·刑法志:“ 咸康 之世, 庾冰 好为纠察,近於繁细,后益矫违,復存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矣。”
(5).松散与坚实。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琯,皆使上齐,入地则有浅深……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
(6).疏远与亲密。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程君墓志铭》:“又乐賑人急难,不间疎密。”
(7).高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西厢》翻本既不可无,予又因此及彼,而有志於《北琵琶》一剧……但能保与自手所填诸曲,如已经行世之前后八种,及已填未刻之内外八种,合而较之,必有浅深疎密之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