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副次
次要。 鲁迅 《二心集·〈进化和退化〉小引》:“可以解 中国 古史难以探索的原因,可以破 中国 人最能耐苦的谬说,还不过是副次的收获罢了。” 郭沫若 《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而我们当时,除‘四书’、‘五经’之外还要读些副次的东西,便是 唐 诗、《千家诗》诗品和古文之类。”
分類:次要
《漢語大詞典》:枝叶(枝葉)
(1).枝条和树叶。《诗·大雅·荡》:“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唐 元稹 《种竹》诗:“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杨朔 《海罗杉》:“一棵是海罗杉,另一棵是凿树,并排长着,树皮结着老疤,挂满苍苔,论年龄,都在百年以上,枝叶却极茂盛。”
(2).喻同宗的旁支。左传·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周书·元伟传:“虽天厌 魏 德,鼎命已迁,枝叶荣茂,足以逾於前代矣。”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他须是你 裴 家枝叶。” 清 刘大櫆 《〈吴氏重修族谱〉序》:“虽然赐姓之初,一姓也;命氏之初,一氏也,而枝叶曼衍於天下,源远流分,不復知其本始。”
(3).比喻臣僚,部属。《淮南子·缪称训》:“君,根本也;臣,枝叶也。根本不美,枝叶茂者,未之闻也。”后汉书·杨震传:“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执,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
(4).比喻从属的次要的事物。史记·陈涉世家:“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宋 司马光 《答秉国第二书》:“书文甚多,援据甚广, 光 欲一一条对,则恐逐枝叶而忘本根,徒费纸札视听,无益於进道。”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我们所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
(5).喻琐碎、浮华的言词。礼记·表记:“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孔颖达 疏:“无道之世,人皆无礼,行不诚实,但言辞虚美,如树干之外而更有枝叶也。” 唐 白居易 《有唐善人墓碑》:“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皆诣理撮要,词无枝叶。” 清 顾炎武 《与施愚山书》:“近来刊落枝叶,不作诗文,敬拜佳篇,未得詶和。”
(6).犹枝节。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派生出的新问题。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再打一个禀帖,销了案,打发这奴才走清秋大路,免得又生出枝叶来。”
《漢語大詞典》:中台(中臺)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漢語大詞典》:三台(三臺)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主客
(1).官名。 战国 时已有此官, 秦 及 汉 初称典客,为九卿之一。 武帝 时称大鸿胪。 汉 成帝 尚书置客曹,主管外交及处理民族间的事务。 东汉 光武 分为南北主客二曹, 晋 分左右南北四主客, 南朝 单有主客, 唐 宋 因之。 明 置主客郎中员外郎,为礼部的属司,掌诸藩的朝贡,接待给事等事。 清 末废。 汉 时 匈奴 亦置此官。汉书·匈奴传上:“而使 郭吉 风告单于。既至匈奴,匈奴主客问所使, 郭吉 卑体好言曰:‘吾见单于而口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六足龟:“予在主客时见之。”
(2).主人与宾客。 唐 杜甫 《遣怀》诗:“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新唐书·食货志二:“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老舍 《老张的哲学》十:“主客坐齐,不点菜饭,先唱二簧。”
(3).接待宾客。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梁太祖优侍文士》:“ 荀鹤 ( 杜荀鹤 )为主客者引入,令趋骤至阶陛下。”《二程语录》卷十六:“ 程子 葬父,使 周恭叔 主客。”
(4).货主与顾客。 清 顾张思 《土风录》:“贸易相与曰主客。”
(5).犹主顾。《何典》第四回:“若另寻主客,也终非久长之计。”
(6).主要的客人。 刘刚 《跟随朱副主席的日子》:“客人共有四个,上午就请来了,主客是敌两个团长,并无团副或副团长。”
(7).主要与次要。 清 杨伦 《杜诗镜铨·凡例》:“ 杜 集诸人酬唱诗附载集中者,向与本文平列,未免主客不辨,今改用低一格写。” 潘天寿 《听天阁画谈随笔·布置》:“画事之布置,须注意画面内之安排,有主客,有配合,有虚实,有疏密,有高低上下,有纵横曲折。”
(8).军事术语。指作战双方。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孙子·谋攻“倍则分之” 何 氏注:“主客力均,善战者胜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朱贵庙碑:“主客之地形既异、声援之犄角无闻。”
(9).文章的章法之一。又称主宾论。以本题主旨为主,以他物相衬为客。
《漢語大詞典》:枝柯
(1).枝条。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困》:“鹰栖茂树,猴雀往来,一击获两,利在枝柯。”晋书·石崇传:“ 武帝 每助 愷 ,尝以珊瑚树赐之,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 宋 王安石 《移桃花》诗:“枝柯蔫绵花烂熳,美锦千两敷亭皋。” 巴金 《春》四:“钓台后面是一片斜坡,有几株合抱的大槐树把枝柯伸了过来。”
(2).比喻次要的事物。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但如导演者处理得宜,所损伤者可为枝柯而非根本。”
分類:枝条次要
《漢語大詞典》:其次
(1).次第较后;第二。礼记·内则:“择於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齐 有三 騶子 。其前 騶忌 ……其次 騶衍 ,后 孟子 。”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啊,老年人心里没有什么。第一就是温饱,其次就是顺心。”
(2).次第较后的;次要的。礼记·内则:“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
《漢語大詞典》:榱桷
(1).屋椽。《孔子家语·五仪解》:“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几筵。” 宋 王安石 《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塔迥埋榱桷,臺荒冻鼓鼙。”
(2).常喻担负重任的人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孝武 山陵夕, 王孝伯 入临,告其诸弟曰:‘虽榱桷惟新,便自有黍离之哀。’”北史·长生嵩长生平等传论:“ 平 识具该通,出内流誉,取诸开物成务,盖亦 有隋 之榱桷也。”
(3).与栋梁相对,喻指次要人物。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其为相也,构致群材,使栋樑榱桷,咸适其用。”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相府一张纸,唤起久屈蠖。诚知有樑栋,未忍弃榱桷。”
《漢語大詞典》:支流
(1).流入干流或从干流分出的河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六:“临川羡洪波,同始异支流。”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江,支流三百六十。” 梁斌 《红旗谱》四一:“省立第二师范就在西城的角下……一条 小清河 的支流从旁边流过。”
(2).喻从主体派生之物;流派的分支。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论:“ 班固 演其説而明九流,观其所由,皆圣王之道也。支流区别,各成一家之説。”北齐书·魏收传:“往因中原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支流。”此指支胤。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餘裔。”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赋、词、曲,是诗的支流。”
(3).比喻伴随主要事物而出现的次要事物。《人民日报》1982.3.20:“小说、戏剧、电影、电视、音乐等确实出现过一些格调不高、情绪不健康,以至靡靡之音的东西。尽管这是支流,但不可忽视。”
《漢語大詞典》:退居
(1).退职家居。庄子·天道:“以此退居而閒游,江海山林之士服。”史记·儒林列传:“ 申公 耻之,归 鲁 ,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 宋 王禹偁 《乌先生传》:“先生乃退居 壁州 ,挂冠深隐,虚心自乐。”
(2).谓退位移居。汉书·平帝纪:“辛卯,贬皇太后 赵氏 为 孝成皇后 ,退居 北宫 , 哀帝 皇后 傅氏 退居 桂宫 。” 颜师古 注:“ 北宫 及 桂宫 皆在城中,而非 未央宫 中也。”
(3).寺院中方丈的居所。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祖杰》:“﹝ 祖杰 ﹞无义之财极丰,遂结托北人,住 永嘉 之 江心寺 ,大刹也。为退居号 春雨庵 ,华丽之甚。”《水浒传》第八五回:“师父近日只在后面退居静坐,少曾到观。”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当下又走了许多路,走过老退居,到一个和尚家。”
(4).供临时休息的房屋。红楼梦第七一回:“ 大观园 中,收拾出 缀锦阁 并 嘉荫堂 等几处大地方来做退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其餘房间作为闲房,以及堆东西,合僕妇丫环的退居。”
(5).谓退到次要的地位。《人民日报》1984.2.27:“农业则退居第三位。”《人民日报》1984.12.7:“最近几年来,随着机构改革,一大批老干部主动退居二、三线,把担子交给中青年干部。”
《漢語大詞典》:附庸
(1).指附属于诸侯大国的小国。《诗·鲁颂·閟宫》:“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郑玄 笺:“赐之以山川土田及附庸,令专统之。”礼记·王制:“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 郑玄 注:“附庸者,以国事附於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立 萧詧 为 梁 主,居 江陵 ,为 魏 附庸。” 聂绀弩 《季氏将伐颛臾》:“现在还嫌财发得不够,又要去打劫那附庸 顓臾 ,使得 顓臾 和本土的许多人民都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2).喻指尚处于弱小幼稚阶段而未能发展成完美独立的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3).喻指处于次要地位的、从属地位的。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谈诗·以诗存人》:“文坛耻説为偏将,酒国甘居是附庸。” 徐迟 《地质之光》:“把持 中国 学术机关,使之成为外国学术机构的附庸。”
(4).附属依托。 唐 沈亚之 《谪掾江斋记》:“然则吾以为肝者,胆附庸其中。”
《漢語大詞典》:枝节(枝節)
(1).植物的枝和节。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凌总管出对:“因出对云:‘竹本无心,外面自生枝节。’有推官对云:‘藕因有窍,中间抽出丝豪。’盖讽之也。” 清 陈维嵩 《泛清波摘遍·万大士表兄招赏白莲赋此》词:“轩如烟艇,盎作晴湖,一朵白荷帘外举……空添枝节,受尽人间千斛暑。”
(2).比喻横生旁出的事情。朱子语类卷十:“读书且就那一段本文意上看,不必又生枝节。”《水浒传》第七二回:“我和军马众将先回,星夜还寨,恐怕路上别有枝节。” 清 陈维嵩 《念奴娇·酬归德侯仲衡》词:“雅愿终违,壮游未果,世事多枝节。”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但既已说由北新付印,另外决无枝节,不过迟早一点而已。”
(3).比喻琐细、次要的文字或事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问 继之 道:‘这么一本好策,奈何这个人不会作八股?’ 继之 看了道:‘他这个不过枝节太多,大约是个古文家。你何妨同他略为改几个字,成全了这个人。’”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一:“要知道社会是一个有组织的东西,而你们教给学生的只是比较好看的枝节。拿了这少些,就要希望他们有所表见,不能说不是一种奢望。”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大姊!救一个人是枝节,救千万人是根本。”
《漢語大詞典》:支节(支節)
(1).四肢。尉缭子·攻权:“将帅者,心也;羣下者,支节也。其心动以诚,则支节必力;其心动以疑,则支节必背。”汉书·王莽传下:“军人分裂 莽 身,支节肌骨臠分。”
(2).指四肢关节。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下:“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煬帝 沉湎失度,每睡,须棰顿劳动力就一梦。侍儿 韩俊蛾 尤得意,每就枕,必令振耸支节。”
(3).从属次要之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却,须又从事亲的良知上去扩充将来,如此,又是脱却本原,着在支节上求了。”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爰本斯旨,述其大事,而以其他支节附见焉。”
(4).细碎,繁琐。 唐 元稹 《苦雨》诗:“又提精阳剑,蛟螭支节屠。” 清 陈鳣 《对策》卷四:“至于《礼志》,合郊祀、祭祀、朝会为一门,以省支节。”
(5).谓意外的麻烦。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曾未半年,已有刻薄臣竂,强生支节,析文破敕,妄作申请,致有上项续降圣旨。”
《漢語大詞典》:余绪(餘緒)
(1).留传给后世的部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或因家世餘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史降为经,导百家之先流,其记事记言,独得史家之餘绪。”
(2).犹后裔。南史·羊侃传:“北人降者,唯 侃 是衣冠餘绪。”
(3).指次要的部分。 明 李东阳 《江都县学科贡题名记》:“ 董君 以进士出身,有政誉,尤注意学校,此其餘绪也。”
《漢語大詞典》:陪宾(陪賓)
次要人物。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
《漢語大詞典》:末迹
(1).喻晚年。文选·陆机〈叹逝赋〉:“解心累於末迹,聊优游以娱老。” 李善 注:“末迹,喻老。”
(2).次要的事。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性命修于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王闿运 《御夷论一》:“和战者,政教之末迹;諍议者,谋国之下道。”
分類:次要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