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概 → 槩概”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拾括
犹概括。 明 徐渭 《代云南策门》之三:“科场五策,乃尽以责对於诸经生,不特对者拾括以对,而问者亦未免拾括以问。是彼我并弃实而矜华也。”
分類:概括
《國語辭典》:总之(總之)  拼音:zǒng zhī
总而言之。《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取来裁订了一本缘簿,写了无数功德话头,作为募启,后面写某道台捐几千,某总办捐几千,某太太捐几千,总之,没得几百的一款。」
《國語辭典》:叙述(敘述)  拼音:xù shù
陈述。如:「请详加叙述」。也作「序述」。
《漢語大詞典》:遍举(徧舉)
全面概括;全部列举。荀子·正名:“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徧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 汉 班固 《西都赋》:“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新唐书·百官志一:“其名类繁多,莫能徧举。”
谓部分地概括、列举。荀子·正名:“有时而欲徧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 俞樾 诸子平议·荀子三:“疑此‘徧’字乃‘偏’字之误。上云‘徧举之’,乃普徧之义,故曰‘大共名也’;此云‘偏举之’,乃一偏之义,故曰‘大别名也’。”
《漢語大詞典》:重宣
佛教语。谓教主说法告一段落,以偈颂重复概括精义。 清 龚自珍 《正译第六》:“凡见佛者,则有唄偈,乐器赞颂;问佛咨义,往往用偈颂。佛説法毕,则有重宣之颂,如东土之有歌诗谐声者也。”
《國語辭典》:定律  拼音:dìng lǜ
1.一定的规则。宋。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诗:「诗无定律君应将,醉有真乡我可侯。」
2.制定法则。《后汉书。卷二五。卓鲁魏刘列传。鲁恭》:「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顺物性命,以致时雍。」
3.在一定的条件下,说明现象的程序或关系,数学中有时用公式来表示。
《國語辭典》:农谚(農諺)  拼音:nóng yàn
有关农间的谚语。往往是农民长期经验累积所得。
《國語辭典》:归纳(歸納)  拼音:guī nà
归类、归结。如:「警察自现有的线索中,归纳出几条侦查方向。」
《國語辭典》:概论(概論)  拼音:gài lùn
总括其意旨而论其大要。如:「国学概论」、「文学概论」。
分類:概括论述
《國語辭典》:总论(總論)  拼音:zǒng lùn
绪论。为论述总纲的文字。《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巩进太祖总论。」
《國語辭典》:总结(總結)  拼音:zǒng jié
总归结、总结束。如施政报告、会务报告等,末后多有总结。
《國語辭典》:虚构(虛構)  拼音:xū gòu
凭空构想。「构」文献异文作「搆」。《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范滂传》:「评论朝廷,虚搆无端。」《魏书。卷五八。杨播传》:「虚搆是言,得无有别图也。」
《國語辭典》:总则(總則)  拼音:zǒng zé
1.总归、总之。《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不辨贫穷富贵,急难中总则一般。」
2.列于规章条例前端,可作为分则共同适用及有关系者的概括性条项。
《漢語大詞典》:总微(總微)
概括精微的道理。韩非子·难言:“总微説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劌而不辩。”
《國語辭典》:笼统(籠統)  拼音:lóng tǒng
概括不加分析。有含混、不明确的意思。《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姬公看了,莫测高深,只笼统赞了声『好』。」也作「拢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