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例会(例會)  拼音:lì huì
按规定定期举行的会议。
《國語辭典》:周刊(週刊)  拼音:zhōu kān
每星期出版一次的刊物。如:「电视周刊」、「漫画周刊」、「商业周刊」。也作「周报」。
《漢語大詞典》:番下
唐 代府兵定期轮流到京师担任宿卫期满归来之称。新唐书·选举志上:“三卫番下日,愿入学者,听附国子学、太学及律馆习业。”
《國語辭典》:集刊  拼音:jí kān
学术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成套论文集。
《漢語大詞典》:会刊
为报道会议的成果所出版的刊物
某个社会团体或专业协会等所出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刊物
《漢語大詞典》:符告
唐 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新唐书·选举志下:“然是时仕者众,庸愚咸集,有伪主符告而矫为官者,有接承它名而参调者,有远人无亲而置保者。”
《漢語大詞典》:三包
(1). 唐 代诗人 包融 与其子 何 、 佶 并以诗名,时号“三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包融:“ 融 , 延陵 人。 开元 间,仕歷大理司直,与参军 殷遥 、 孟浩然 交厚,工为诗。二子 何 、 佶 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 包 ’。”
(2).产品销售后的一定期限内,由供方承担维修、更换、退赔等责任,即包修、包换、包退,合称“三包”。《人民日报》1981.3.1:“不少工厂都以对产品实行三包来招揽生意。这应该说是对顾客负责的态度。”
《漢語大詞典》:孝假
封建时代,居父母丧者,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劳役赋税,称“孝假”。旧唐书·食货志上:“ 天宝 元年正月一日赦文:‘……其一家之中,有十丁已上者,放两丁征行赋役;五丁已上,放一丁。即令同籍共居,以敦风教。其侍丁孝假,免差科。’” 宋 王溥 唐会要·休假:“ 天宝 四载六月十四日勅:‘顷以乡閭侍丁,优给孝假,官吏等仍科杂役……自今后,将侍丁孝假,不须差行。’”
《国语辞典》:周考(周考)  拼音:zhōu kǎo
学校中每周定期举行的考试。
《国语辞典》:班会(班会)  拼音:bān huì
在各级学校中,由全班同学共同参加的定期集会,通常一周举行一次。
《漢語大詞典》:责期(責期)
规定期限。宋史·食货志下八:“凡货之可市及滞於民而不售者,平其价市之,愿以易官物者听。若欲市於官,则度其抵而贷之钱,责期使偿,半岁输息十一,及岁倍之。”
《漢語大詞典》:川室
古代宫中养蚕之处。为敦劝桑事,后妃定期在此举行亲蚕仪式。语本礼记·祭义:“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 陈澔 集说:“公桑,公家之桑也。蚕室,养蚕之室也。近川,便於浴种也。”《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朕卜祥大昕,测辰拂羽,爰詔六宫,亲蚕川室。”
《國語辭典》:任期  拼音:rèn qí
担任职务的法定期限。如:「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立法委员的任期是三年。」
《漢語大詞典》:指克(指尅)
指定期限。周书·晋荡公护传:“彼朝以去夏之初,德音爰发,已送仁姑,许归世母。乃称烦暑,指尅来秋。”
分類:定期期限
《国语辞典》:采风录(采风录)  拼音:cǎi fēng lù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诗歌,编成国风。后遂称经收集并整理过的民歌集为「采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