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论文(論文)
(1).评论文人及其文章。 三国 魏 曹丕 有《典论·论文》。亦泛指谈论文章。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斋中有联云:心为论文合,眉因劝善开。”绍剧《龙虎斗》第三场:“[ 施氏 唱]莫道女子无见识。[ 秀英 唱]也曾习武共论文。”
(2).讨论、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九日》:“他在研究‘ 孙中山 的外交政策’,准备作为考副博士的论文,不久便要提出了。” 王西彦 《病人》:“他宣布说,最近他正在搜集材料,准备写一篇叙述 中国 知识分子的斗争历史的论文。”
《漢語大詞典》:论才(論才)
评论文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及 陈思 论才,亦深排 孔璋 。”
选拔人才。论,通“ 抡 ”。 宋 王安石 《详定试卷》诗:“当时赐帛倡优等,今日论才将相中。”
《漢語大詞典》:文字饮(文字飲)
谓文人间把酒赋诗论文。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 长安 众富儿,盘饌罗羶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宋 王十朋 《与郑时敏登楼把酒》诗:“千里相从文字饮,不辞费尽杖头钱。”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饮量:“ 蒲城 今日风气远不如昔,不但谈艺无人,即豪饮者亦少,文字饮更不待言。”
《漢語大詞典》:文赋(文賦)
(1).文章诗赋。三国志·吴志·华覈传论:“ 华覈 文赋之才,有过於 曜 ,而典誥不及也。” 宋 苏轼 《宿封建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诗之二:“ 蜀 人文赋 楚 人辞, 尧 在 崇山 舜 九嶷 。”
(2).论文的赋。 晋 陆机 著有《文赋》
《漢語大詞典》:文宴(文讌)
亦作“ 文燕 ”。 赋诗论文的宴会。 清 曹寅 《广陵载酒歌》:“从来 淮海 盛文讌,近时翰墨崇贤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沈谦之 在 蒋树存 先生家文燕,坐客 王虚舟 ……等七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杨愷 ﹞晚年归老,具盛饌招余文讌。”
《漢語大詞典》:吐论(吐論)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南史·王思远传:“见 明士 蓬头散带,终日酣醉,吐论从横,唐突卿宰,便復忆见 思远 。” 唐 黄滔 《赠怀光上人》诗:“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 非 五难而吐论, 和 再刖而处穷。”
《漢語大詞典》:论家(論家)
论文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至 石渠 论艺, 白虎 讲聚,述圣通经,论家之正体也。”
分類:论文文家
《漢語大詞典》:诗论(詩論)
有关诗歌的评论文章或创作理论方面的著作。《诗刊》1977年第10期:“ 何其芳 同志遵循 毛主席 的文艺思想,以自己的理论研究,为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贡献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诗论’。”
《漢語大詞典》:杂文(雜文)
(1).指诗、赋、赞、颂、箴、诔诸体以外的其他文体。晋书·干宝传:“ 宝 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於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详夫 汉 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誥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謡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文征序例:“奈何志家编次艺文,不明诸史体裁,乃以诗辞、歌赋、记传、杂文,全倣选文之例,列於志书之中,可谓不知伦类者也。”
(2). 唐 宋 时科举考试项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乃詔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又旧例:试杂文者,一诗一赋,或兼试颂论,而题目多为隐僻。”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詔:‘自今特旨召试者,并问时务策一道,仍别试赋论或杂文一首。’”
(3).文学体裁名。现代散文中的一类,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迅 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
《漢語大詞典》:谭艺(譚藝)
谈论文章。 清 焦循 《快园雅集诗》:“谭艺各心得,问名皆昔闻。” 梁启超 《〈曾刚父诗集〉序》:“每瀹茗谭艺,达夜分为常。”
《漢語大詞典》:短论(短論)
短小的评论文章。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昨天编完了去年的文字,取发表于日报的短论以外者,谓之《且介亭杂文》。”
《漢語大詞典》:文论(文論)
(1).文章,著作。后汉书·儒林传下·服虔:“有雅才,善著文论,作《春秋左氏传解》,行之至今。”三国志·魏志·嵇康传“时又有 譙郡 嵇康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康 所著文论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咏。”宋书·颜延之传:“凡有知能,预有文论。”今专指文学理论方面的论文或著作。如:《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国近代文论选》
(2).指 汉 应瑒 的《文质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 应瑒 《文论》, 陆机 《文赋》。”
《漢語大詞典》:导言(導言)
(1).传达疏导之言。《楚辞·离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王逸 注:“言己欲效 少康 ,留而不去,又恐媒人弱钝,达言於君不能坚固,復使回移也。” 姜亮夫 校注:“导言,即己所欲达而使媒理导成之言也。”
(2).书籍或论文开头的引言。
《漢語大詞典》:论体(論體)
论文的体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详观论体,条流多品。” 梁启超 《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夫明 孔 孟 之义理,为论体已可。”
分類:论文体裁
《漢語大詞典》:论辞(論辭)
(1).议论之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约文以总録,颂体以论辞。”
(2).谈论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 尼父 陈训,恶乎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