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新垄(新垄)  拼音:xīn lǒng
新的坟墓。宋。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词:「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
《漢語大詞典》:意地
犹心地。佛教认为意是支配一身之所和滋生万事之处,故称。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发愿庄严门》:“原众恶所起皆缘意地贪、瞋、痴也,自害害他,勿过於此,故经号为根本三毒。”
《漢語大詞典》:世罗(世羅)
(1).世网。比喻尘世万事之牵累。 晋 陆机 《应嘉赋》:“寄冲气於大象,解心累於世罗。” 北齐 邢卲 《并州寺碑》:“眇眇世罗,无能免其一目;汎汎慾网,孰能解其三面?” 明 高启 《甪里村》诗:“世罗焉能羈?舒卷聊自肆。”
(2).帝王治理天下的纪纲。《文选·陆机〈吴趋行〉》:“ 大皇 自 富春 ,矫手顿世罗。” 李善 注:“世罗,犹皇纲也。言 大皇 生自 富春 ,矫手而整天纲也。”
《漢語大詞典》:知一万毕(知一萬畢)
庄子·天地:“通於一而万事毕。”后用“知一万毕”谓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
《漢語大詞典》:同归殊涂(同歸殊塗)
语出易·繫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汉书·王莽传赞:“昔 秦 燔以立私议, 莽 诵六艺以文姦言,同归殊涂,俱用灭亡。”亦作“ 同归殊途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其餘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文或质。”
《漢語大詞典》:天平地成
(1).谓 禹 治水成功,地正其势,天循其时。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杜预 注:“《夏书》,逸书。地平其化,天成其施,上下相称为宜。”《孔子家语·五帝德》:“﹝ 舜 ﹞命二十二臣,率 尧 旧职,躬己而已,天平地成,巡守四海。”
(2).谓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其 文 昭 武 穆,跗萼也如彼;天平地成,功业也如此。”
《漢語大詞典》:天成地平
比喻万事安排妥帖,天下太平。尸子卷上:“正名去伪,事成若化。苟解正名,天成地平。”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家给人足,天成地平。”参见“ 天平地成 ”。
《漢語大詞典》:天平地成
(1).谓 禹 治水成功,地正其势,天循其时。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杜预 注:“《夏书》,逸书。地平其化,天成其施,上下相称为宜。”《孔子家语·五帝德》:“﹝ 舜 ﹞命二十二臣,率 尧 旧职,躬己而已,天平地成,巡守四海。”
(2).谓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其 文 昭 武 穆,跗萼也如彼;天平地成,功业也如此。”
《国语辞典》:林无静树(林无静树)  拼音:lín wú jìng shù
比喻万事万物的变化不止。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国语辞典》:过眼风灯(过眼风灯)  拼音:guò yǎn fēng dēng
比喻万事万物由眼中经过,就如风中之灯火,转瞬间就消逝。如:「人生虽如过眼风灯,但把握现在即是永恒,仍须好好努力。」
《国语辞典》:兴尽悲来(兴尽悲来)  拼音:xìng jìn bēi lái
高兴到极点,悲哀就随之而来。指万事只能适可而止。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國語辭典》:吉星高照  拼音:jí xīng gāo zhào
吉祥之星高照。比喻交好运,诸事顺遂。如:「他最近吉星高照,做任何事都很顺利。」
《漢語大詞典》:吉星
指福、禄、寿三星。古人以为吉祥之星。《平山冷燕》第一回:“臣夜观乾象,见祥云瑞靄,拱护紫微,喜曜吉星,照临黄道。”参见“ 三星 ”。
《國語辭典》:地平天成  拼音:dì píng tiān chéng
上下相称宜。形容万事都已就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晋。杜预。注:「夏书,逸书。地平其化,天成其施,上下相称为宜。」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道化周流,玄泽汪濊,地平天成,含生阜熙。」
《國語辭典》:大吉大利  拼音:dà jí dà lì
形容非常吉利。《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来意亮已知道了。适间卜易,得……大吉大利之兆。」
《漢語大詞典》:事事物物
每一事物;万事万物。朱子语类卷七五:“事事物物皆有箇道理。”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所知愈多,所接愈广;将‘自己’散在天下,渗入事事物物之中……渐渐渐渐地认出‘自己’的真面目呀。”
分類:万事万物
《國語辭典》:加减乘除(加減乘除)  拼音:jiā jiǎn chéng chú
1.数学上四则基本运算方式。
2.比喻事物的变化消长。明。康海〈新水令。荷天公套。沈醉东风〉曲:「加减乘除各有因,识不破旁人暗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