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万事(萬事)
一切事。墨子·贵义:“ 子墨子 曰:‘万事莫贵於义。’”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以是例之,万事万物之理,莫不皆然。” 茅盾 《子夜》十八:“ 李教授 万事认真,而且万事预先准备。”
分類:切事万事
《漢語大詞典》:变态(變態)
(1).谓万事万物变化的不同情状。荀子·君道:“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并遇变态而不穷,审之礼也。”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言徧遇万事之变态而应之不穷也。” 清 黄遵宪 《杂感》诗:“常恐后人体,变态犹未尽。”
(2).指事物的情状发生变化。 唐 刘禹锡 《代谢手诏表》:“鸞凤騫翔而变态,烟云舒卷以呈姿。”
(3).某些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科学画报》1983年第9期:“害虫虽然没有 孙悟空 七十二变的招数,但是有一些一生中也要变态几次:从一粒小小的卵里,爬出一条纤细的幼虫;幼虫不断长大,经过蜕皮化为蛹;最后羽化成为成虫。”
(4).某些植物因长期受环境影响而在根、茎、叶的构造上、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发生特殊变化的现象。如仙人掌的针状叶、马铃薯的块茎等。
(5).指人的生理、心理的不正常状态。 茅盾 《三人行》八:“他觉得这个女孩子的心理有点变态,既对于一切事都不感兴味,并且把一切人都看成仇敌了。” 朱光潜 《艺文杂谈·资禀与修养》:“这种双重人格究竟是一种变态,如论常例,文品表现人品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漢語大詞典》:万化(萬化)
(1).万事万物;大自然。申鉴·政体:“恕者仁之术也,正者义之要也,至哉,此谓道根,万化存焉尔。”汉书·京房传:“ 房 对曰:‘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 颜师古 注:“万化,万机之事,施教化者也。一曰万物之类也。”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妃匹有篤恭之德,乃足以奉神灵而理万化。”
(2).各种变化。庄子·大宗师:“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 唐 白居易 《叹老》诗之一:“万化成於渐,渐衰看不觉。”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语虽合璧,意若贯珠,非书穷五车,笔含万化,未足云也。”
《漢語大詞典》:一贯(一貫)
(1).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邢昺 疏:“言 夫子 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后汉书·张衡传:“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 唐 张九龄 《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万殊,道以一贯。”
(2).谓同一个道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夫喜怒哀乐之发,与清煖寒暑,其实一贯也。” 唐 刘禹锡 《天论下》:“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 宋 叶适 《宜兴县修学记》:“上该千世,旁括百家,异流殊方,如出一贯。”
(3).同样;一样。庄子·德充符:“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韩非子·显学:“磐石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敌也。今商官技艺之士,亦不垦而食,是地不垦,与磐石一贯也。” 唐 白居易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 清 顾炎武 《太原寄王高士锡阐》诗:“贵此金石情,出处同一贯。” 叶景葵 《<蔽庐丛志>序》:“淆良窳为一贯,因内嗛而成蚩,此又一误也。”
(4).连贯;相联。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绝句四句皆对:“ 唐 絶万首,惟 韦苏州 ‘踏阁攀林恨不同’及 刘长卿 ‘寂寂孤鶯啼杏园’二首絶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意在一贯,又觉闲雅不凡矣。”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胜’、‘升’古通用,谓十一月水方用事,而火气已上升也,正説‘冬至火从之’之义,如此则与下文一贯矣。”
(5).从不改变;一向如此。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 沈相国 一贯倾其同官 沈鲤 ,大兴妖书狱。”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又是你说的对,你一贯正确!”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九章:“为了重新骑在 中国 人民头上,你们不惜当卖国贼,不惜给外国反动派当干儿子,这是你们一贯的作法。”
(6).表数量。古时千钱为一贯。汉书·武帝纪“初算緡钱” 唐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一贯千钱。”宋史·刑法志二:“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我一贯本钱,卖了一贯,又赚了一贯。”
(7).表数量。用于成串的东西。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以麻绳穿之,五十饼为一贯,悬着户内。”北史·赵柔传:“ 柔 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縑。”
《漢語大詞典》:平成
语出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后以“平成”谓万事安排妥帖。 明 杨慎 《别陈玉泉》诗:“平成绍 禹 绩,玄圭献 尧 天。” 清 赵翼 《岣嵝碑歌》:“黄熊九载绩弗效,圣子起任平成责。”
《漢語大詞典》:群品
1.万事万物。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圣人有以仰观俯察,象天地而育羣品。”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茫茫此羣品,不定轮与蹄。”
2.佛教语。谓众生。 唐 司空图 《为东都僧化刻律疏》:“虽设喻於三乘,同归觉路;盖防微於羣品,共享成规。”
《漢語大詞典》:唯心
(1).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语本《华严经·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楞伽经》:“由自心执著,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是故説唯心。”参见“ 唯识 ”。
(2).即唯心主义。 鲁迅 《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倘以为文艺可以改变环境,那是‘唯心’之谈,事实的出现,并不如文学家所豫想。”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参见“ 唯心主义 ”。
《漢語大詞典》:唯识(唯識)
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皆为人的耳、目、口、鼻、身、意、神识、灵性等八识所变现,没有心外之物。《楞严经》卷五:“我以諦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十》:“ 太虚 倒并不专讲佛事,常论世俗事情,而作陪之教员们,偏好问他佛法,什么‘唯识’呀,‘涅槃’哪。”参阅成唯识论
《漢語大詞典》:唯心主义(唯心主義)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例如一部分唯心主义者,他们可以赞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参见“ 唯物主义 ”。
《漢語大詞典》:众理(衆理)
万事万物之理。文选·陆机〈文赋〉:“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 刘良 注:“惟此文之为用,固乃考众妙之理所因而成。”
分類:万事万物
《漢語大詞典》:意地
犹心地。佛教认为意是支配一身之所和滋生万事之处,故称。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发愿庄严门》:“原众恶所起皆缘意地贪、瞋、痴也,自害害他,勿过於此,故经号为根本三毒。”
《漢語大詞典》:世罗(世羅)
(1).世网。比喻尘世万事之牵累。 晋 陆机 《应嘉赋》:“寄冲气於大象,解心累於世罗。” 北齐 邢卲 《并州寺碑》:“眇眇世罗,无能免其一目;汎汎慾网,孰能解其三面?” 明 高启 《甪里村》诗:“世罗焉能羈?舒卷聊自肆。”
(2).帝王治理天下的纪纲。《文选·陆机〈吴趋行〉》:“ 大皇 自 富春 ,矫手顿世罗。” 李善 注:“世罗,犹皇纲也。言 大皇 生自 富春 ,矫手而整天纲也。”
《漢語大詞典》:知一万毕(知一萬畢)
庄子·天地:“通於一而万事毕。”后用“知一万毕”谓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
《漢語大詞典》:地平天成
比喻上下相称,万事妥帖。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孔 传:“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因 禹 陈九功而叹美之。”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列作司空,地平天成,阴阳不忒。”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地平天成,含生阜熙,文同轨通,表里釐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二五·押字:“国朝押字之製,虽未必名,而上下多用一画,盖取地平天成之意。”
《漢語大詞典》:加减乘除(加減乘除)
本指算术中四种基本运算法则,借喻万事万物的消长变化。 明 康海 《新水令·自寿》套曲:“且试把山林问,草堂中色色皆春。加减乘除各有因,识不破傍人暗哂。” 明 王九思 《端正好·次韵赠邵晋夫归隐》:“端的是太平人物,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
《漢語大詞典》:同归殊涂(同歸殊塗)
语出易·繫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汉书·王莽传赞:“昔 秦 燔以立私议, 莽 诵六艺以文姦言,同归殊涂,俱用灭亡。”亦作“ 同归殊途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其餘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文或质。”
《漢語大詞典》:吉星高照
吉祥之星高照。旧时以为是万事顺遂之兆。亦用于比喻交好运。白雪遗音·八角鼓·今日大喜:“今日大喜,喜的是千祥云集,吉星高照,万事如意。” 徐迟 《牡丹》:“此后,吉星高照,他在政治上将有飞黄腾达的日子。”参见“ 吉星 ”。
《漢語大詞典》:吉星
指福、禄、寿三星。古人以为吉祥之星。《平山冷燕》第一回:“臣夜观乾象,见祥云瑞靄,拱护紫微,喜曜吉星,照临黄道。”参见“ 三星 ”。
分類:三星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