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立决(立決)  拼音:lì jué
旧时刑律,将死罪情节较重,不入秋审,立即处死,称为「立决」。如斩立决、绞立决。
《漢語大詞典》:重命
(1).赋予重大使命。《书·益稷》“天其申命用休” 孔 传:“天又重命用美。”史记·夏本纪:“天其重命用休。”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天将重命汝以美应,谓符瑞也。”
(2).旧谓重视天命。后汉书·祭祀志上:“今因旧封,窜寄玉牒故石下,恐非重命之义。”
(3).重视生命。韩非子·六反:“重命畏事,尊上之民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使家给户赡,足相供养,则爱身重命,不犯科法。”北史·魏纪三·孝文帝:“但矜愚重命,犹所不忍。”
《漢語大詞典》:覃庆(覃慶)
帝王的重大庆典。亦指举行重大庆典。 宋 范仲淹 《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及覃庆之际,特加恩奬,是亦兼行养老之典也。” 宋 辛弃疾 《醉翁操》词序:“今天子即位,覃庆中外,命国朝勋臣子孙之无见任者官之。”
《國語辭典》:公告  拼音:gōng gào
一种现行的公文。对公众有所宣布时所用。
《國語辭典》:国故(國故)  拼音:guó gù
1.国家所遭受的变故。《礼记。文王世子》:「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
2.本国固有的文化与学术。如:「整理国故」、「他一心想保存国故,振兴文化。」
《國語辭典》:擎天柱  拼音:qíng tiān zhù
托住天的柱子。比喻能担当天下重任的栋梁之才。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四折:「谁想道这搭儿重相遇,多谢你个架海梁、擎天柱,生死难忘,今古谁如?」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你本是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梁。」也称为「擎天之柱」、「擎天玉柱」。
《國語辭典》:重创(重創)  拼音:zhòng chuāng
严重的伤害。《魏书。卷四四。宇文福传》:「属大乘妖党突入州城,延率奴客战,死者数人,身被重创。」
《漢語大詞典》:变事(變事)
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汉 徐干 中论·智行:“见变事则达其机,得经事则循其常。” 明 徐野君 《春波影》第三出:“呀,二娘二娘,你家遭这样变事!”
《國語辭典》:圣地(聖地)  拼音:shèng dì
教徒对其创教者出生地、葬地或悟道地的尊称。如耶路撒冷、麦加等。
《國語辭典》:公报(公報)  拼音:gōng bào
1.政府机关专为刊登法令法规或其他事项所发行的定期刊物。
2.国际会议结束后,对外发布的公开声明,说明会中讨论的结果。
《漢語大詞典》:祸酷(禍酷)
重大的祸害。 晋 庾阐 《檄石虎文》:“含胆饮血,离其祸酷。”
分類:重大祸害
《漢語大詞典》:大斋(大齋)
(1).佛教语。谓在重大节日期间举行法会,设斋食供养僧人。太平广记卷二八九引《辩疑志·双圣灯》:“大斋日送供,士女仅至千人…… 大历 十四年,四月八日夜,大众合声礼念。”
(2).谓正餐。 元 汪元亨 《朝天子·归隐曲》之三:“蕙帐低垂,柴门深闭,大斋时犹未起。”
《漢語大詞典》:王节(王節)
(1).帝王之符信,传达王命的凭证。语本周礼·地官·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 郑玄 注:“王有命,则别其节之用,以授使者、辅王命者,执以行为信。” 宋 刘敞 《与郓州给事启》:“窃承远驱王节,俯压 楚 郊。望清尘而匪遥,逼贱事之有守。”
(2).重大节日。 唐 符载 《中和节陪何大夫会宴序》:“中和,王节也。万国承之,乐洪庆也。”按阴历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传自 唐 始。参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
《漢語大詞典》:洪施
重大恩惠。 三国 魏 曹操 《领兖州牧表》:“臣以累叶受恩,膺荷洪施,不敢顾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不惟东偏久苦极累之驛咸沐洪施,卑职百痏千疮之下吏,受生成于不浅矣。”
《漢語大詞典》:告类(告類)
祭告上天之礼。特指为皇帝即位或立皇太子等特殊重大事件而举行的非常之祭。汉书·陈汤传:“荐功宗庙,告类上帝。”晋书·愍帝纪:“奉 秦王 为皇太子,登坛告类,建宗庙社稷。”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告类,或摄,或即位,祭天之礼。 舜 之摄也,肆类於上帝。 孔安国 註曰:类谓摄位事类,遂以摄告天及五帝, 汤 黜 夏 命,昭告于上天神后,皆其事也。”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然犹告类上帝,荐功清庙。” 宋 叶适 《梁父吟》:“ 泰山 之椒既风雨又艰险兮,乃登封以告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