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使者
使唤之人;仆从,佣工。礼记·投壶:“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賔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 郑玄 注:“使者,主人所使。”太平广记卷七引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八百:“﹝ 李八百 ﹞为作客佣赁者, 公昉 不知也…… 公昉 为之流涕曰:‘卿为吾家使者,勤苦歷年,常得篤疾,吾取医欲令卿愈,无所恡惜,而犹不愈,当如卿何?’”
(1).奉命出使的人。战国策·赵策一:“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於 智伯 。”史记·郑世家:“ 简公 欲与 晋 平, 楚 又囚 郑 使者。” 南朝 宋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陈导》:“弁曰:‘吾非人也,冥司使者。’” 清 顾彩 《梅花驿》诗:“渡河芳草王孙去,过岭梅花使者愁。”
(2).阿拉伯语Rasūl意译。伊斯兰教泛指受神的启示且负有宗教使命的人。特指受 安拉 之命,向世人传播一神教教义的人。在一些场合亦专指 穆罕默德 。
《漢語大詞典》:付与
拿出;交给:尽力完成时代~我们的使命。
《漢語大詞典》:使臣
宋 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差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 张霸 作眼,前去捕获……缉捕使臣一径来到 秋公 园上。”参见“ 使臣房 ”。
(1).身负君命,出使外国的官员。诗·小雅·皇皇者华小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史记·张仪列传:“﹝ 秦 ﹞愿以甲子合战,以正 殷紂 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开元 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 清 王韬 《使才》:“使臣以忠诚外结异国之知,内为朝廷耳目之寄,诸国有意外大事,立即奏闻,其职綦重焉。”
(2).泛称皇帝所派遣负有专门使命的官员。后汉书·张酺传:“ 张酺 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护,幸而免焉。” 清 孙枝蔚 《句容遇牙含章请题二颜公祠》诗:“身作使臣岁復岁,生死何曾闻金鑾。”
《漢語大詞典》:使臣房
宋 代缉捕武官的公事房。《水浒传》第七回:“且説两个防送公人把 林冲 带来使臣房里,寄了监。”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员外去使臣房里下了状, 滕大尹 差 王七殿直 王遵 看贼踪由。”
分類:缉捕武官
《漢語大詞典》:衔命(銜命)
(1).遵奉命令。管子·形势:“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君之运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猪饲彦博 曰:“衔,奉而守之也。言民奉命令则君尊。”
(2).接受使命。后汉书·邓寇传:“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宋 苏轼 《送北朝生辰等使副相逢传宣抚问口宣制》:“卿等衔命出使,徂冬涉春。” 梁斌 《红旗谱》五三:“你们有这个意思,我可以衔命奔走。”
《漢語大詞典》:驻节(駐節)
旧指身居要职的官员于外执行使命,在当地住下。节,符节。 宋 曾巩 《送陈世修》诗:“归路赏心应驻节,客亭离思暂开樽。” 明 杨一清 《将至宁夏》诗:“奉詔西征驻节时,元戎奏凯已先期。” 清 戴名世 《〈课业初编〉序》:“ 黄巖 在 宋 时,为 朱子 驻节之地,一时学者翕然从之,名儒前后相望。”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迨后独建军,驻节 珠江 湄。”
《漢語大詞典》:君命
君王的命令;君王的使命。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成季 使以君命命 僖叔 ,待于 鍼巫氏 ,使 鍼季 酖之。”孙子·九变:“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宋 梅尧臣 《送李密学赴亳州》诗:“ 譙郡 君命重, 苦县 祖风殊。”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福文襄王夫人:“此相公祸福关头,使 光平 不亲至,何以归报君命?”
《漢語大詞典》:来使(來使)
(1).谓负有使命而前来。韩非子·存韩:“ 斯 ( 李斯 )之来使,以奉 秦王 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邪?” 唐 韩愈 《别知赋》:“遇夫人之来使,闢公馆而罗羞。”
(2).派来的使者。 唐 罗隐 《送秦州从事》诗:“若到边庭有来使,试批书尾话 梁州 。”
(3).泛指来人。红楼梦第四回:“ 王夫人 正和兄嫂处的来使计议家务。”
《漢語大詞典》:奉命
(1).接受使命;遵命。汉书·英布传:“ 淮南王 曰:‘请奉命。’阴叛 楚 与 汉 ,末敢泄。”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閒。”《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 王三老 摇手道:‘老汉今番説了这一遍,以后再不敢奉命了。’” 茅盾 《过封锁线》:“又过了十多分钟,五个客人也奉命疏散。”
(2).指奉天之命。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夫修德以锡符,奉命以行事,不为进越也。” 汉 扬雄 《长杨赋》:“於是上帝眷顾 高祖 , 高祖 奉命,顺斗极,运天关……一日之战,不可殫记。”
《漢語大詞典》:出使
(1).派遣使臣。 汉 班固 《匈奴和亲议》:“先帝圣德远览,瞻前顾后,遂復出使,事同前世。” 宋 王安石 《司农卿分司南京陈公神道碑》:“贼果侵寻不制,朝廷出使,发兵击之,数年然后定。” 严复 《原强》:“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出使,十一也。”
(2).接受使命出外办理外交事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太后擅行不顾, 穰侯 出使不报, 华阳 、 涇阳 等击断无讳, 高陵 进退不请。”新唐书·颜真卿传:“郎官、御史,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出使天下,事无细大得失,皆俾访察,还以闻。”《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慧澄 道:‘其夫出使北边,他是个女人,那能凑得许多价钱?’”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萧育 是辅弼大臣太傅 萧望之 之子,多次出使 匈奴 ,累建功勋。”
(3).王宫的女官名。新五代史·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至 庄宗 时,后宫之数尤多,有昭容、昭仪、昭嫒、出使、御正……其餘名号,不可胜纪。”
《漢語大詞典》:任使
(1).差遣,委用。左传·昭公六年:“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过乱。”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自序:“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 宋 司马光 《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 汉高祖 知人善任使,苟为不才,虽见喜也弃之;苟才矣,虽负贩酒徒、亡将戍卒亦用之,此所以能奋布衣取天下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重读书人:“ 鄂刚烈公 容安 不諳国语,上虽督责,然厚加任使,未曾因一眚以致废弃。”
(2).指差事,使命。宋史·岳飞传:“ 范宗尹 言 张俊 自 浙西 来,盛称 飞 可用,迁 通 、 泰 镇抚使兼知 泰州 。 飞 辞,乞 淮南东路 一重难任使,收復本路州郡,乘机渐进。”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艷 ( 吴暨艷 )、 彪 ( 徐彪 )所行如此,可谓不负任使。”
《漢語大詞典》:复命(復命)
(1).回归本原,还复本性。老子:“夫物芸芸,各復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復命。” 河上公 注:“言安静者是为復还性命使不死也。”庄子·则阳:“復命摇作,而以天为师,人则从而命之也。” 成玄英 疏:“反乎真根,復於本命,虽復摇动,顺物而作,动静无心,合於天地,故师於二仪也。”
(2).完成使命后回报情况。仪礼·聘礼:“介卒復命出,奉柩送之。”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诗:“紫衣使者辞復命,再拜故人谢佳政。”《老残游记》第十二回:“我今儿听见一件惊天动地的案子,其中关係着无限的性命,有天矫离奇的情节,正要与你商议,明天一黑早就要復命的。”
《漢語大詞典》:信使
(1).使臣,使者。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南史·徐文盛传:“ 文盛 深德 景 ,遂密通信使,都无战心,众咸愤怨。” 孙中山 《统一中国非北伐不为功》:“信使往返,不絶於道。”
(2).外交信使的简称。指由一国政府派遣而持有特别护照的递送外交邮袋或外交文件的人员。
《漢語大詞典》:肤使(膚使)
指能圆满完成使命的使者。 汉 扬雄 《法言·渊骞》:“ 张騫 、 苏武 之奉使也,执节没身,不屈王命,虽古之肤使,其犹劣诸?” 李轨 注:“肤,美也。” 宋 王安石 《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维此肤使,文优以仕。” 清 林则徐 《祭海神文》:“爰进舌人,代宣申禁,有惭肤使,同矢寅恭。”
《漢語大詞典》:使命
(1).命令,差遣。左传·昭公十六年:“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於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 侨 之耻也。”东观汉记·萧彪传:“父有宾客,輒立屏风后,应受使命。”《三国演义》第八回:“ 貂蝉 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命,万死不辞。”’”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我奉大王使命,和 范大夫 办理此事。”
(2).任务,责任。 瞿秋白 《关于高尔基的书》:“说起来,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似乎是‘知识阶级’的使命。”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们正象早春的野草,到处潜伏着茁壮的新芽,时机一到,就会负担起收复失地的伟大使命。”
(1).使者所奉的命令。北齐书·魏收传:“先是南北初和, 李谐 、 卢元明 首通使命,二人才器,并为邻国所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2).奉命出使的人。汉书·叙传下:“姼姼公主,乃女 乌孙 ,使命乃通, 条支 之濒。”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成都 新復,军旅未和,闻使命遽至,贸易戎伍,虑有猜惧。”《水浒传》第八五回:“ 宋江 正在 蓟州 作养军士,听的 辽国 有使命至,未审来意吉凶。”
《漢語大詞典》:致命
(1).传达言辞、使命。礼记·丧大记:“使者升堂致命。”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使人致命 怀王 。”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 槐安国王 遣小臣致命奉邀。”
(2).犹捐躯。易·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唐 元稹 《诲侄等书》:“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明史·邓子龙传:“ 邓子龙 始事 姚安 ,名与 綎 埒,垂老致命,庙祀海隅。”
(3).使丧命;使毁灭。 宋 文天祥 《平反杨小三死事判》:“施斧于脇肋之间为致命,是下手重者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仵作揣摩了意旨,将无作有,多报的是拳殴脚踢致命伤痕。”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肺结核对于青年是险症,但对于老人却是并不致命的。” 续范亭 《七七抗战六周年寄晋西北同胞及诸同志并以自勉》:“这六年中,不但予 日 寇以致命的打击,建立了多少敌后根据地,而且在最艰险万难的环境中改革了旧日腐劣的政治,推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