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讨价(討價)  拼音:tǎo jià
索价。《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狄氏随手就囊中取起来看,口里啧啧道:『果然好珠!』看了一看,爱玩不已。问道:『要多少钱?』慧澄道:『讨价万贯。』」
分類:讨价要价
《國語辭典》:讨价还价(討價還價)  拼音:tǎo jià huán jià
1.买卖时,卖方索价,买方还价,以达到各自的理想价钱。《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儿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2.谈判或协商时,双方争论各自所提的条件。如:「会议桌上,双方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讨价还价是常有的事。」
《国语辞典》:漫天讨价(漫天讨价)  拼音:màn tiān tǎo jià
不合理地胡乱索取高价。如:「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切忌漫天讨价,矇骗顾客。」
《国语辞典》:瞒天讨价,就地还钱(瞒天讨价,就地还钱)  拼音:mán tiān tǎo jià,jiù dì huán qián
卖方讨价过高,顾客以极低的价钱还价。《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这个正合著古语,『瞒天讨价,就地还钱』!我说二三百银子,你说二三十两!」
《国语辞典》:漫天讨价,著地还钱(漫天讨价,著地还钱)  拼音:màn tiān tǎo jià,zhuó dì huán qián
(谚语)比喻卖方无限度索取高价,买方则把价钱还得很低。亦指双方认知条件相差很大的交涉或谈判。也作「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漢語大詞典》:瞒天讨价(瞞天討價)
没有限度的要高价。瞒天,漫天。形容无限度。讨价,指卖东西的人要价钱。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这个正合着古语,‘瞒天讨价,就地还钱’,我説二三百银子,你就説二三十两!”亦作“ 瞒天要价 ”。《人民戏剧》1978年第4期:“我就不信二位真想放弃 太州 ! 太州 一丢,你们到哪儿去占山为王?算啦!二位不必再瞒天要价了。”
《國語辭典》:索价(索價)  拼音:suǒ jià
要价,讨价。如:「他的店里一盆兰花索价百万,实在惊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见头次索价太多,故作难色;今又减了二百之数,难道还有不愿之理?」《文明小史》第六○回:「前我在琉璃厂文翰斋看见一本唐六如的『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的横幅,索价六百两。」
《漢語大詞典》:二价(二價)
亦作“ 二贾 ”。
(1).不同的价格。汉书·王莽传上:“市无二贾,官无狱讼。” 颜师古 注:“贾,音价。”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於 长安 市,口不二价,三十餘年。”
(2).讨价与还价。 汉 王充 论衡·是应:“买物安肯不求贱?卖物安肯不求贵?有求贵贱之心,必有二价之语。”南史·文学传·崔慰祖:“ 慰祖 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寧有减不?’答曰:‘诚异 韩伯休 ,何容二价?’”
《漢語大詞典》:谩索(謾索)
胡乱讨价。谩,通“ 漫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王医:“因问厥值,售者谩索钱万。”
分類:胡乱讨价
《國語辭典》:张嘴(張嘴)  拼音:zhāng zuǐ
1.张开嘴。如:「张嘴说话。」
2.向人乞讨或借贷。如:「我和他没有多大交情,他竟然张嘴就想借五万元。」
《漢語大詞典》:挜赊逼讨(掗賒逼討)
谓强行将货物赊欠与人又逼讨价款。《中国歌谣资料·十二月野花》:“挜赊逼讨真厉害,七日工夫催两遍。”
《国语辞典》: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拼音:màn tiān yào jià,jiù dì huán qián
(谚语)卖方讨价过高,顾客以极低价钱还价。亦可指双方认知条件相差很大的交涉、谈判。《镜花缘》第一一回:「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加增,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也作「漫天讨价,著地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