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索价(索價)  拼音:suǒ jià
要价,讨价。如:「他的店里一盆兰花索价百万,实在惊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见头次索价太多,故作难色;今又减了二百之数,难道还有不愿之理?」《文明小史》第六○回:「前我在琉璃厂文翰斋看见一本唐六如的『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的横幅,索价六百两。」
《国语辞典》:打折  拼音:dǎ zhé
降低商品的售价。如:「每一年到了换季时期,百货公司都会大打折。」
《国语辞典》:卖价(卖价)  拼音:mài jià
售价、货物出售的价格。如:「各地超商同一货品卖价还是有一些高低差异。」《旧五代史。卷一四六。食货志》:「酒醴所重,曲蘖是须,缘卖价太高,禁条颇峻,士庶因斯而抵犯,刑名由是以滋彰。」
《漢語大詞典》:虚价(虚價)
(1).高出于实售价格的价码。 鲁迅 《三闲集·书籍和财色》:“书籍用实价,废去‘码洋’的陋习……正不必先定虚价,再打折扣,玩些互相欺骗的把戏。” 张天翼 《万仞约》三:“做买卖可总有点虚价。他们哇啦哇啦嚷了一起,算是三元四角--成了交易。”
(2).指以面值较小的钱币充当较大的使用,其超出原数值的部分即为虚价。宋书·何尚之传:“夫泉贝之兴,以估货为本,事存交易,岂假数多。数少则币重,数多则物重,多少虽异,济用不殊。况復以一当两,徒崇虚价者邪。”
《漢語大詞典》:板税
即版税。出版单位据所出版图书的售价与印数,按百分比付给作者的报酬。 鲁迅 《书信集·致孙用》:“定价他们自己去增加了一角,这就和板税相关。”
《国语辞典》:市不豫价(市不豫价)  拼音:shì bù yù jià
商人不哄抬售价以欺骗顾客。「价」文献异文作「贾」。《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子产传》:「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
《国语辞典》:商品情报(商品情报)  拼音:shāng pǐn qíng bào
提供各种商品的制造成分、售价、卖点等,供消费者参考的资讯。
《国语辞典》:经济萧条(经济萧条)  拼音:jīng jì xiāo tiáo
经济景气循环中,因需求量远低于生产量而出现生产过剩、销货减少且售价普遍降低的现象,导致企业关闭,生产缩小而失业扩大,各种社会问题随之产生的一种现象。
《国语辞典》:国民车(国民车)  拼音:guó mín chē
平价小汽车。特色是车型单一、售价低、省油、轻便等。如德国的VW公司所产的金龟车就是最佳典范。
《国语辞典》:流当品(流当品)  拼音:liú dàng pǐn
在一定期限内,物主未以原售价加计利息买回典当物时,当铺可将它处理卖出,称此物为「流当品」。
《漢語大詞典》:购销差价
也称“进销差价”。同一商品的销售价格与购进价格的差额。是为补偿商品购销过程中流通费用、支付税金,并使经营者获得一定利润所需要的。保持合理的购销差价,可以促进商品流通,协调商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国语辞典》:市无二价(市无二价)  拼音:shì wú èr jià
买卖价钱公道,同一货品的售价不因人而异。形容社会风气善良,不相欺诈。《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伍子胥变文》:「子胥治国五年,日月重明,市无二价,猫鼠同穴,米麦论分,牢狱无囚。」也作「市不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