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折冲(折衝)
(1).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制敌取胜。衝,冲车。战车的一种。吕氏春秋·召类:“夫脩之於庙堂之上,而折衝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 子罕 之谓乎?” 高诱 注:“衝,车。所以衝突敌之军,能陷破之也……使欲攻己者折还其衝车於千里之外,不敢来也。” 唐 李邕 《斗鸭赋》:“或离披以折衝,或奋振以前却。” 明 陆采 《怀香记·受诏安边》:“武有折衝之威,文怀经国之虑。”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兵法有科,则多折衝之才矣。”
(2).交涉;谈判。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为北使行》:“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衝口舌之间,足矣。” 清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耆相国 在 粤 东,与 英 人所订条约,皆非当面折衝。” 叶圣陶 《北上日记·二月六日》:“校中正谋与 港 政府折冲,未知结果如何。”
(3).武官名。 北魏 有折冲将军。见宋书·柳元景传。 隋 禁卫军有折冲、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将官。 唐 有折冲都尉,全国各州有折冲府。见通典·职官十一
《漢語大詞典》:对话(對話)
(1).核对说过的话。《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如今俺娘要和你对话哩……你须预备些话儿打发他。”
(2).相互间的交谈。 冰心 《山中杂记》三:“琴声仍旧不断,歌声愈高,别人的对话,都不相闻。” 袁鹰 《校园随想》:“两位青年人的对话还在进行着,年岁大点的那位,正叙述从更年长的同志那里听来的三十年前的情景。”
(3).指文艺作品中人物之间的谈话。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关于对话,并不说明‘某某道’,‘某某大怒道……’,句法是倒装的,章法是‘零乱’的。” 王朝闻 《创作欣赏与认识·凤姐的个性与共性》:“真是这样,只要读过这部小说,听别人背诵几句 凤姐 的对话或独白,即便不说明它是谁在说话,一听就能听出是 凤姐 的话。”
(4).指对立或无联系的国家、集团等之间所进行的接触或谈判。也指政府机构负责人士等与群众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的谈话。
(5).答话。《西游记》第五三回:“ 沙僧 放下吊桶,取出降妖寳杖,不对话,着头便打。”
《漢語大詞典》:覈议(覈議)
犹谈判。
分類:谈判
《漢語大詞典》:核议(覈議)
犹谈判。
分類:谈判
《漢語大詞典》:坛坫(壇坫)
(1).会盟的坛台。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桓公 朝天下,会诸侯, 曹子 ( 曹沫 )以一剑之任,枝 桓公 之心于坛坫之上。” 明 宋濂 《燕书》之二三:“ 襄公 曰:‘人皆相率,约君以礼,子奈何欲兴戎乎?坛坫之间,玉帛交错,而使甲士厠之,人其谓我何?’”
(2).指谈判场所。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 日本 于此次交涉,以区区一纸恫吓之书,居然索我巨量之权利于坛坫俎豆之间,所获不可谓不丰。”《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公电·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合全国之心,结全国之力,一致对外,犹惧不足以争胜坛坫,保全海疆。”
(3).法坛。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受道的人﹞环绕坛坫,不断地口中念念有词,向神祇忏悔。”
(4).指文人集会或集会之所。 明 方孝孺 《宋山言墓表》:“自 长洲 韩公 以文学为海内宗,群士坛坫,莫盛于 吴 中。” 清 姚鼐 《祝袁简斋八十寿》诗:“先生筑舘 冶城 隈,坛坫争趋末座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 江氏 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坛坫无虚日。”
(5).引申指文坛。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康熙 间, 萧山 毛西河 奇龄 、 钱唐 毛稚黄 先舒 、 遂安 毛会侯 际可 ,俱以文章雄长东南坛坫。” 蒋信 《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簫心剑气总钟情,坛坫流传领袖名。”
(6).指文坛上的领袖地位或其声望。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迨近日 吴文中 始从 顾 陆 探讨得来,百年坛坫,当属此生矣。” 清 查慎行 《到广州赠大中丞佟陶庵》诗:“节鉞威名行地远,文章坛坫比官高。”
(7).指讲坛或舆论界。 清 顾炎武 《复张又南书》:“倘逖听不察,以为自立坛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则 东林 覆辙,目所亲见,有断断不为者耳。” 郭沫若 《洪波曲·南京印象》五:“各方面的代表在辩论坛坫上都不愧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
《漢語大詞典》:议和(議和)
进行和平谈判;谈判结束战争。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王德用》:“覘者归告,谓 汉 兵且大入,遂来议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八年春,上欲与 明 议和,令 倧 转达。”《解放日报》1983.11.13:“ 晳子 是有过和南方议和的建议,俺认为不是路,没睬他。”
《漢語大詞典》:讲和(講和)
(1).指交战双方谈判和平。新唐书·张说传:“始为相时,帝欲事 吐蕃 , 説 密请讲和以休息鄣塞。” 清 侯朝宗 《太子丹论》:“ 宋 之亡也, 秦檜 、 汤思退 之流,日以挑衅之説,挟持杀戮天下之谋臣战将,始终以讲和误其国。” 茅盾 《右第二章》二:“这又是一个钟头没有听得响声了,也许今天就讲和,-- 英国 或是 美国 领事出来调停,不打了,也是很可能的。”
(2).指人与人和解。新唐书·顾彦朗传:“ 敬瑄 诬劾 彦朗 擅兴兵掠西境。 僖宗 下詔申晓讲和,乃得到军。” 明 李贽 《与友人书》:“我欲託 晋老 作一书与 偶愚 ,专专劝其回心讲和为佳。” 许杰 《惨雾》:“﹝ 加启 ﹞走上前来,好像代他们讲和。”
《漢語大詞典》:和谈(和談)
和平谈判。《李宗仁回忆录》第六六章:“我和 美国 外交家的接触,在和谈进行时达到高潮。”
分類:和平谈判
《漢語大詞典》:寸步不让
一般是指谈判问题丝毫不肯让步。例如:他本来想讨讨价钱,谁知主任死死咬住,寸步不让!——古立高《初恋》
《漢語大詞典》:开议(開議)
举行会议或谈判。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八章:“其有事则开议,人人皆有发言之权,从其多数而行之。” 钱基博 《辛亥南北议和别纪》:“自十月二十八日,开议於 上海 英 租界之市政厅, 廷芳 即声言曰:‘非 清 廷承认共和,不能开议。’”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我已答应了,由律师指定日期开议。”
《漢語大詞典》:折冲樽俎(折衝樽俎)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衝席上者也。” 晋 张协 《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衝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隋 王通 中说·王道:“ 通 闻邇者悦,远者来,折衝樽俎可矣,何必临边。”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元年:“ 庆历 初, 刘六符 来,执政不能折衝樽俎,只烦一介之使,坐致二十万物。匱膏血以奉外敌。”亦作“ 折衝尊俎 ”。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折衝尊俎谈兵畧,还记五湖船,烟波约。”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幸而 茅先生 还能够和他们折冲尊俎,所以至今还没有闹开。”
《漢語大詞典》:讨价还价(討價還價)
(1).指在商品成交过程中,买卖双方对价格要求的一增一减。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巧儿 问了他讨价还价。”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二六:“每天早起,这在我并不难,就是换取了九十几文大小不一的铜钱,须得掺杂使用,讨价还价的买东西。”
(2).比喻接受任务或举行谈判时,双方对所提条件斤斤计较,反复争论。 徐铸成 《旧闻杂忆续篇·王瑚的诙谐》:“他们大概在两面看风色,两面讨价还价,待善价而贾。”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我是叫你把隧道外边工作的五个班抽出来。不准讨价还价!”
《漢語大詞典》:草签(草簽)
也叫缩写草签或临时签署。由缔约国谈判代表在条约草案上签名,表示谈判代表本人对条约的草案已经同意。俟缔约国政府授权签字的命令到达后经过正式签字,条约才能生效。亦指一般协议合同正式签署前的双方签字。
《漢語大詞典》:说票(説票)
旧时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 姚雪垠 《长夜》十九:“地铺上睡着两个说票的和一个初来的甩手子。”
《漢語大詞典》:协议(協議)
(1).共同计议;协商。隋书·律历志中:“二人协议,共短 孝孙 。”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弼 ( 富弼 )与 韩琦 协议,制以三年为率,不得復有干请。” 田汉 《卢沟桥》第四幕:“军长为着保持和平,还是委屈求全跟敌人协议,彼此撤兵。”
(2).统一意见。 宋 崔公度 《感山赋》:“同德一心,齐力协议。”
(3).经过谈判、协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文件。《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根据协议,停战线将以……实际控制线来划。”
(4).泛指双方经协商取得的一致意见。《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她从知青点参军后,和父亲达成过协议,对自己的出身绝对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