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诵说(誦說)  拼音:sòng shuō
诵经并加以解说。《荀子。致仕》:「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
《國語辭典》:经训(經訓)  拼音:jīng xùn
经义的解释。《后汉书。卷三五。张纯等传。论曰》:「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
《漢語大詞典》:解说(解説)
舒解欢悦。诗·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 汉 郑玄 笺:“女行反入见我,我则解説也。”史记·梁孝王世家褚少孙论:“太后乃解説。”
分類:解说欢悦
《漢語大詞典》:开谕(開諭)
亦作“ 开喻 ”。 启发解说;劝告。三国志·蜀志·吕乂传:“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姦巧非一。 乂 到宫,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餘口。”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诸王有疾,上輒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形忧於色,左右或开諭进食,上曰:‘弟兄,吾手足也。手足不理,吾身废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 樊 入室,开諭万端,女终不听。”
《漢語大詞典》:言诠(言詮)
(1).谓以言语解说。陈书·傅縡传:“言为心使,心受言詮。” 唐 张说 《闻雨》诗:“声真不世识,心醉岂言詮。” 清 黄景仁 《题钱舜举画林和靖小像》诗:“此花只合先生诗,便著言詮都絶俗。”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真谛本身是无相,谈不上什么区别,但真谛之说为真谛,仍需要言诠。”
(2).引申指语言的迹象。古尊宿语录·舒州龙门佛眼和尚普说语录:“古人不得已,向无言詮处假立言詮,无方便中巧施方便。” 元 耶律楚材 《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知是圣人道,安得形言詮!”《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説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
《漢語大詞典》:开说(開説)
(1).进言;陈述。吕氏春秋·壅塞:“今自以贤过於 尧 舜 ,彼且胡可以开説哉?”新唐书·刘文静传:“将发,恐 唐公 不从, 文静 谋因 裴寂 开説,于是介 寂 以交王,遂得进议。”《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子敬 开説大计,正与吾见相同。”
(2).引申为阐发解说。 唐 吕岩 《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请师开説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3).开脱辩解。 宋 苏轼《论行遣蔡确札子》:“今来非敢为 确 开説,但以此事所係国体至重,天下观望二圣所为,若行遣失当,所损不小。” 清 任泰 《质疑》:“述往事,可以 吕相 自言;陈今事,理合代君开説。”
(4).方言。开导;劝说。如:他心眼儿窄,你得经常开说他。
《漢語大詞典》:法音
(1).指法言。合乎礼法之言。北史·韩显宗传:“窃惟陛下耳听法音,目翫坟典,口对百辟,心虑万机……文章之业,日成篇卷。”
(2).佛教语。解说佛法的声音,佛法。《法华经·譬喻品》:“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 唐 白居易 《香山寺新修经藏堂记》:“寺有佛像,有僧徒,而无经典;寂寥精舍,不闻法音,三宝闕一,我愿未满。”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这里头是 乔答摩 宣讲法要的道场。现时正在演说,好些人物都在那里聆听法音。”
(3).诵经奏乐声。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特过玄坛启法音。”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内奏法音科。”
《漢語大詞典》:详说(詳説)
详细解说;详细说明。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説之,将以反説约也。” 宋 王安石 《论馆职札子》之一:“而方今之事,非博论详説,令所改更施设本末先后小大详略之方,已熟於圣心,然后以次奉行,则治道终无由兴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京里的信,寄了出来,果然有 述农 给我的一封信,内中详説 侣笙 歷年得意光景。” 吴组缃 《山洪》三十:“跟着有 薛先生 等详说民众组织的道理和办法。”
《國語辭典》:演说(演說)  拼音:yǎn shuō
1.推演其说。《周书。卷四五。儒林传。熊安生传》:「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老残游记》第一一回:「我且把那北拳南革再演说一番。」
2.向大众讲述自己对于某个问题的见解。《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他们诸公一定要贱内前去演说,却不过诸公的雅爱。」也作「演讲」。
《漢語大詞典》:经说(經説)
(1).经书的解说。墨子经说上下篇。汉书·艺文志《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经说》六篇。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序》:“ 熙宁 、 宝庆 之会,时师破坏经説,其失也凿;陋儒襞积经文,其失也肤。” 金松岑 《文学观》:“爰举其説,盖有六焉,作者之林,视此可矣。一曰传注,经説是也。”
(2).指佛经的言论。 南朝 梁武帝 《断酒肉文》:“如此皆是经説,不可不信。”
《國語辭典》:宣传(宣傳)  拼音:xuān chuán
1.宣布传达。《北齐书。卷二四。孙搴传》:「又能通鲜卑语,兼宣传号令,当烦剧之任,大见赏重。」唐。曹唐 升平词五首之二:「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
2.讲解说明,阐扬。《抱朴子。内篇。勤求》:「徒以一经之业,宣传章句,而见尊重。」
3.宣扬、广告。如:「文宣宣传」、「电视宣传」。
《漢語大詞典》:训传(訓傳)
对词语、文句的解说。《书序》:“承詔为五十九篇作传,於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採摭羣言,以立训传。” 孔颖达 疏:“帝令注解,故云承詔为五十九篇作传。以注者多言曰传,传者,传通故也。” 宋 吕陶 《长乐冯先生墓志铭》:“退而讲学诲人,每正席横经,演明大旨,凡训传之殊骋,及其肤説,则判别是否,归于至当,学者多信嚮之。” 元 王恽 《二十四大儒赞·毛萇封乐寿伯》:“温温 乐寿 , 汉 初名家,训传首出,遂正而葩。”
《國語辭典》:曲说(曲說)  拼音:qū shuō
偏于一方的言论。《管子。宙合》:「是故辩于一言,察于一治,攻于一事者,可以曲说,而不可以广举。」
《國語辭典》:图说(圖說)  拼音:tú shuō
附有图画以助解说明的著作。如宋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
《漢語大詞典》:强说(强説)
亦作“彊说”。 强为解说或答辩。吕氏春秋·精通:“故君子诚乎此而諭乎彼,感乎己而发乎人,岂必彊説乎哉?”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吾闻问阴对阳,谓之彊説。”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若谓圣人之经,不当变易以就己意,则寧闕之而勿讲,要不可随文而强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