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72,分11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法度
家法
为法
法令
说法
佛法
法从
有法
立法
法师
礼法
法界
执法
旧法
法华
《國語辭典》:法度  拼音:fǎ dù
1.法律和制度。《书经。大禹谟》:「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三国演义》第九七回:「魏国法度,兄所知也。吾受国恩,但有死而已。」
2.典型、模范。《管子。中匡》:「今言仁义,则必以三王为法度。」
3.法式。《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孔明曰:『司马懿见了木牛流马,必然仿我法度,一样制造。那时我又有计策。』」
4.方法。《水浒传》第七四回:「你休笑我!我自有法度教你们大笑一场。」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一折:「我著金陵太守韩熙载看他一言一动,略有纤毫破绽,便报与我知道,自有制他的法度。」
《國語辭典》:家法  拼音:jiā fǎ
1.师徒授受自成一家之说的学风。后泛指学术、文艺相传的流派风格。《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2.治家的法则。《宋书。卷四二。王弘传》:「弘明敏有思致,既以民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仿之,谓为王太保家法。」《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于皇叔俸内,更加倍与之。至于严禁内外,乃是家法,又何疑焉?」也作「家规」、「家约」。
3.俗称扑责家人的刑具。《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左右!快取家法来,吊起贱婢打一百皮鞭。」《孽海花》第二六回:「彩云道:『这个请陆大人放心,我再吵闹,好在陆大人会请太太拿家法来责打的。』」
《漢語大詞典》:为法(爲法)
(1).制定法律。史记·曹相国世家:“百姓歌之曰:‘ 萧何 为法,顜若画一; 曹参 代之,守而勿失。’”
(2).成为法则。 唐 韩愈 《进学解》:“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國語辭典》:法令  拼音:fǎ lìng
凡法律命令,总称法令。《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本县法令严明,地方清肃。
《國語辭典》:说法(說法)  拼音:shuō fǎ
1.措辞。《文明小史》第二回:「不消一刻,来了三、四起人,都是如此说法。」
2.看法、见解。如:「他这种说法,毫无逻辑可言,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3.宣说佛法。如:「现身说法」。
4.说言不由衷的话。《醒世恒言。卷一○。刘小官雌雄兄弟》:「刚才说过,是我请你的,如何又要银子?恁样时,到像在下说法卖这肉了。」
5.想办法。《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怜你孤儿寡妇,自然该替你说法。但闻得善继得有亡父亲笔分关,这怎么处?」《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曹可成要与春儿赎身,大妈索要五百两,分文不肯少,可成各处说法,尚未到手。」
《國語辭典》:佛法  拼音:fó fǎ
1.佛陀或菩萨的教法。《西游记》第一二回:「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明。张自烈《正字通。人部》:「世传汉明帝永平十年,佛法始入中国,非也。」
2.佛家的道理。如:「佛法精深」。
《漢語大詞典》:法从(法從)
(1).跟随皇帝车驾;追随皇帝左右。汉书·扬雄传上:“又是时 赵昭仪 方大幸,每上 甘泉 ,常法从,在属车间豹尾中。” 颜师古 注:“法从者,以言法当从耳,非失礼也。一曰从法驾也。” 明 归有光 《顾夫人八十寿序》:“公以宿学元老,侍经幄,备顾问,从容法从,三十餘年。”
(2).指皈依佛法的弟子。 明 无名氏 《四贤记·社会》:“你本是将臺上的先锋,那里是空门中的法从!”
《韵府拾遗 洽韵》:有法(有法)
周礼天官酒正凡酒之颁赐皆有法以行之
分类:有法
《國語辭典》:立法  拼音:lì fǎ
制定法律。《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小弟为朝廷立法: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
《國語辭典》:法师(法師)  拼音:fǎ shī
1.精通佛法、善说教理并致力于修行传法的出家人。一般也作为对出家人的敬称。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又七月十六日,吾于孝感寺侍上真子,听契玄法师讲观音经。」
2.遵守师承。《佛开解梵志阿颰经》:「沙门所说,言必法师,其所不闻,不得意造。」
3.精通道法,可为人师或进行法事的道士。《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祠部郎中》:「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戒律师。」《水浒传》第四十七回:「说这厮也好大胆,独自一个来做细作,打扮做个解魇法师,闪入村里来。」也作「法官」。
《國語辭典》:礼法(禮法)  拼音:lǐ fǎ
礼仪法度。如:「对长辈如此态度,实在有违礼法!」《商君书。更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三国演义》第三四回:「吾欲废长立幼,恐碍于礼法。」
《國語辭典》:法界  拼音:fǎ jiè
佛教用语:(1)构成现象的法则。和空性、真如、实际同义。《辩中边论。卷上》:「由圣法因义,说为『法界』,以一切圣法,缘此生故。」(2)十八界之一,佛教将一切存在分成十八类,法界为其中一类。谓属于心智所觉察的对象。《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六识、意界及法界,摄属心所法,名有所缘,能取境故。」
《國語辭典》:执法(執法)  拼音:zhí fǎ
1.执行法律。《汉书。卷一一。哀帝纪》:「至今有司执法,未得其中,或上暴虐,假势获名,温良宽柔,陷于亡灭。」《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我前日认是奉公执法,怎知反被奸徒所骗?」
2.执行法律的官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韵府拾遗 洽韵》:旧法(旧法)
书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疏言已有丨易可遵行也
分类:旧法
《高级汉语词典》:法华
佛经名。《妙法莲华经》的简称。佛教主要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