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外强中干(外强中乾,外彊中乾)
谓貌似强大,实质虚弱。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肤腠营胃,外彊中乾。精气内伤,神沮脉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他一向手笔大,不解理财之法,今番再乾掉了几万,虽不至于像从前吃尽当光光景,然而不免有点外彊中乾了。” 朱自清 《历史在战斗中》:“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苍白无力’,可也不免外强中干--外强是自大,中干是自卑。”
《漢語大詞典》:外彊中乾
亦作“外强中乾”。 谓貌似强大,实质虚弱。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肤腠营胃,外彊中乾。精气内伤,神沮脉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他一向手笔大,不解理财之法,今番再乾掉了几万,虽不至于像从前吃尽当光光景,然而不免有点外彊中乾了。” 朱自清 《历史在战斗中》:“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苍白无力’,可也不免外强中干--外强是自大,中干是自卑。”
《漢語大詞典》:望影揣情
谓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穷神观化,望影揣情。鬼无隐谋,物无遁形。” 刘良 注:“言其观察事变,见其形影,已能揣度其情,无不知耳。”
《國語辭典》:微生物  拼音:wéi shēng wù
一类肉眼看不到,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察觉的生物。包括各种细菌、黴菌、滤过性病毒等,常以分裂繁殖,多单细胞,体极细微,构造简单,繁殖迅速,分布广泛。种类超过十万种,可分为单细胞动物、藻类、真菌、黏菌、细菌、病毒等。
《國語辭典》:咬文嚼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1.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元。乔吉〈小桃红。瓠犀微露玉参差〉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好词,好词。关情之处,令人泪落,真一时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节,正须好词,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转来,为大晟乐正,供应词章。」也作「咬言咂字儿」、「咬文咂字儿」。
2.讥笑士人迂腐而不知变通。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隋唐演义》第六回:「如遇患难,此辈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毙,何足为用?」
3.形容卖弄文才、装腔作势。《金瓶梅》第五○回:「见他在人前铺眉苫眼,拿班做势,口里咬文嚼字,一口一声只称呼他薛爷。」《红楼梦》第二七回:「他们必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著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國語辭典》:摇身一变(搖身一變)  拼音:yáo shēn yī biàn
1.神怪传说中形容神仙鬼怪变形迅速,一晃身就变成别种形体。《西游记》第三七回:「自从害了朕,他当时在花园内摇身一变,就变做朕的模样。」《红楼梦》第一九回:「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玉。」
2.今多形容改换面目出现,含有贬意。如:「他竟摇身一变,成为风度翩翩,斯斯文文的绅士,不知又再打什么坏心眼。」
《國語辭典》:形式主义(形式主義)  拼音:xíng shì zhǔ yì
只注重形式条件,而忽略内在实质精神的思想潮流。如:「如今社会形式主义倡行,大家多用权势地位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种观念需要导正。」
《国语辞典》:流于形式(流于形式)  拼音:liú yú xíng shì
演变成徒具表面形式而无实质内涵。如:「会议必须发挥功能,不宜议而不决,流于形式。」
《国语辞典》:社区发展(社区发展)  拼音:shè qū fā zhǎn
有计画的加强社区的实质、经济、社会情况,使其成为较健康、繁荣和令人满意的居住环境。
《国语辞典》:傀儡政权(傀儡政权)  拼音:kuǐ lěi zhèng quán
形式上虽为独立国家,但实质上却受他国或外力所操纵的政权。如伪满州国。
《国语辞典》:基本分析  拼音:jī běn fēn xī
股票术语。针对股票本身的实质条件,如上市公司的企业体质、财务状况等,所做的股价分析模式,进而研判该股票是否值得投资,称为「基本分析」。
《国语辞典》:加权指数(加权指数)  拼音:jiā quán zhǐ shù
计算各物实质或比重的平均时,给以某些权数,再经加权后编制出来的指数。
《国语辞典》:减工偷料(减工偷料)  拼音:jiǎn gōng tōu liào
不按正当程序及实质上的要求,而暗中扣减工料。《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匠人晓得老爷如此,也乐得任意减工偷料,实实在在到房子上,不过八千多两银子。」也作「偷工减料」。
《国语辞典》:购买力等值(购买力等值)  拼音:gòu mǎi lì děng zhí
即两国物价的比值,在跨国统计中,用来比较各国的实质产出水准。各国政府以当地货币计算国内生产毛额(GDP)与各项支出,若直接以汇率换算成美元,将忽略非贸易财的存在与各种造成汇率在短期波动的因素,而使数据不具跨国的比较意义。购买力平价经由繁复的物价调查与计算求得,能让各国的产出水准放在同一水平上比较,以反映出各国实际能提供的财货与劳务数量。
《国语辞典》:劣币驱逐良币(劣币驱逐良币)  拼音:liè bì qū zhú liáng bì
1.一种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币质恶劣和币质优良的二种名目相等、实质相异的货币,共同在一个经济社会流通,则实质优良的货币会被收藏、熔解或输出,而退出流通圈外,只有实质恶劣的货币继续流通。
2.比喻条件优良的事物为条件较差的事物所取代。如:「公司若无健全的人事制度,终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无法留住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