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什么(什麼)  拼音:shén me
1.疑问代名词,专指事物。如:「每天下班后,你都在做什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听忌吃什么?」也作「甚么」。
2.指示代名词,泛指一般事物。如:「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别这样吞吞吐吐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看天色已晚,前后无人,我直跟到这羊圈根前,吟两句诗,调发此人,看他说什么?」也作「甚么」。
3.疑问形容词。如:「你住在什么地方?」《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是部什么书,我还不晓得名目,请悔兄指教。」也作「甚么」。
4.表不定或虚指的形容词。《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部书没有什么道理。」也作「甚么」。
《漢語大詞典》:夷蹠
伯夷 与 盗跖 的并称。古谓前者清廉,后者贪暴,常以喻善恶迥异之人。 南朝 陈 沈炯 《独酌谣》:“ 彭 殤 无异葬, 夷 跖 可同朝。”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歷官半世,而尺寸未闻;立身累朝,而 夷 跖 不定:是用世之具与官人之术两失之也!”
《国语辞典》:因数(因数)  拼音:yīn shù
若一整数能除尽另一整数,则前者称为后者的因数。如1、3、5、15都是15的因数。也称为「因子」。
《漢語大詞典》:输巧(輸巧)
元 代宫女于七夕乞巧,穿针落人后者为“输巧”。 明 陶宗仪 《元氏掖庭记》:“九引堂,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臺,以五采丝穿九尾鍼,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参见“ 乞巧 ”。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漢語大詞典》:后筵(後筵)
(1).指随从在后者。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温渥浹舆隶,和惠属后筵。”
(2).指以后的讲席。《陈书·傅縡传》:“使浮辞无所用,诈道自然消。请待后筵,以观其妙矣。”
(3).犹古之宴礼。 明 陈继儒 《群碎录》:“前筵后筵,古享礼犹今前筵;古宴礼犹今后筵。”
《漢語大詞典》:族厉(族厲)
称古大夫死而无后者。《礼记·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 孔颖达 疏:“族,众也。大夫众多,其鬼无后者众,故言族厉。”
《国语辞典》:因式  拼音:yīn shì
若一多项式能整除另一多项式,前者称为后者的因式。如m-1为㎡-1的因式。也称为「因子」。
《漢語大詞典》:有…无…
表示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例如:有勇无谋。
表示有前者没有后者(强调的说法)例如:有增无减。
表示有了前者就可以没有后者。例如:有备无患。
《國語辭典》:亡戟得矛  拼音:wáng jǐ dé máo
春秋齐、晋战争时,有一士兵在混战中,遗失戟,而拾得矛的故事。典出《吕氏春秋。离俗览。离俗》。后比喻有失有得或得失相等。
《国语辞典》:结合韵母(结合韵母)  拼音:jié hé yùn mǔ
在我国的语言中,有所谓的复元音,其主要元音在后者,称为「结合韵母」。如:「ㄨㄚ」/ua/中的/a/。
《国语辞典》:等韵(等韵)  拼音:děng yùn
一种分析汉字字音结构的方法。用图表配合声跟韵(后者包括等呼、声调等),以便容易拼出每个字的读音。
《漢語大詞典》:滑距
飞机螺旋桨的有效螺距及其平均几何螺距之差,常以后者的百分比来表示
沿着断层面两点的实际相对位移,这两点以前是邻接的,各在断层的一侧
《漢語大詞典》:承上起下
承接前者,引出后者。礼记·曲礼上“故君子戒慎” 唐 孔颖达 疏:“故,承上起下之辞。”《诗·小雅·常棣》“丧乱既平” 清 陈奂传 疏:“第五章为承上起下之词。”
《國語辭典》:倾角(傾角)  拼音:qīng jiǎo
一直线对于他直线的倾角,为其二直线间的角。一直线对于一平面的倾角,为此直线与其在此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平面对于他平面的倾角,为其两平面间的角,即在平面上垂直于两平面交线的两直线间的角。也称为「倾斜角」。
《漢語大詞典》:媒染
使某物(如织物)置诸媒染剂或类似化学品的作用下或以媒染剂或类似化学品处理某物
以化学品处理某物(一种乳剂或其他照相材料),从而给予后者以与染料结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