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倒悬(倒懸)  拼音:dào xuán
缚住人的双足并将之倒挂,使脸部朝下。比喻处境极为艰苦。《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彼方首尾倒悬,救死不给,岂有馀力复营此哉?」
《漢語大詞典》:解倒悬(解倒懸)
见“ 解民倒悬 ”。
《國語辭典》:解民倒悬(解民倒懸)  拼音:jiě mín dào xuán
倒悬,缚人两足倒挂。比喻极为困苦。解民倒悬比喻解救人民于困苦之境。语本《后汉书。卷三六。范升传》:「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悬,免元元之急。」
《国语辞典》:倒悬挨命(倒悬挨命)  拼音:dào xuán ái mìng
比喻处境极为艰困、危险。《西游记》第四四回:「大小人家,家家沐浴焚香,户户拜天求雨,正都在倒悬挨命之处,忽然天降下三个仙长来,俯救生灵。」也作「倒悬之急」。
《国语辞典》:倒悬之苦(倒悬之苦)  拼音:dào xuán zhī kǔ
比喻处境极为艰困、危险。也作「倒悬之急」。
《国语辞典》:倒悬之危(倒悬之危)  拼音:dào xuán zhī wéi
比喻处境极为艰困、危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有游客张君瑞,奉书令小僧拜投于麾下,欲求将军以解倒悬之危。」也作「倒悬之急」。
《國語辭典》:倒悬之急(倒懸之急)  拼音:dào xuán zhī jí
缚住人的双足,使脸部朝下倒著悬挂起来。比喻处境极为艰困、危险。《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但惧秋风扬尘,伯圭马首南向,张扬、飞燕旅力作难,北鄙将告倒悬之急,股肱奏乞归之记耳。」《文选。潘岳。马汧督诔》:「爨麦而炊,负户以汲;累卵之危,倒悬之急。」也作「倒悬之苦」、「倒悬之危」、「倒悬挨命」。
《國語辭典》:如解倒悬(如解倒懸)  拼音:rú jiě dào xuán
像倒吊著的人被解下一般。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比喻把人民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庶人蒙实惠,如解倒悬。」《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一。窃符记。托颜传信》:「救邯郸如解倒悬,怎禁得按兵不遣。」
《國語辭典》:解民倒悬(解民倒懸)  拼音:jiě mín dào xuán
倒悬,缚人两足倒挂。比喻极为困苦。解民倒悬比喻解救人民于困苦之境。语本《后汉书。卷三六。范升传》:「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悬,免元元之急。」
《漢語大詞典》:倒挂(倒掛)
(1).见“ 倒挂 ”。
(2).古代杂技项目。 晋 陆翙 邺中记:“设马车,立木橦其车上,长二丈,橦头安横木,两伎儿各坐木一头,或鸟飞或倒掛。”
亦作“ 倒掛 ”。
(1).倒悬;下垂。 宋 苏轼 《西江月·梅花》词:“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緑毛么凤。” 闻一多 《忆菊》诗:“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 叶圣陶 《微波》:“那一对眉毛,以前伴着笑声伴着快意总是舞得起似的,现在微微倒挂了。”
(2).鸟名。 宋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之二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緑毛红喙,似鸚鵡而小,自海东来。”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海南诸国有倒掛雀,尾羽备五色,状如鸚鵡,形小似雀,夜则倒悬其身。” 明 王脩 《君子堂日询手镜》:“倒挂小巧可爱,形色皆如緑鸚鵡而小,略大於瓦雀,好香。”
(3).倒欠。如:年终一结帐,他家不但没倒挂,还分到了一百多元。
《漢語大詞典》:头朝下(頭朝下)
倒悬。谓受苦。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第二场:“还没三天半,汉奸又作上官了;咱们穷人还是头朝下。”
《漢語大詞典》:倒垂
(1).指物体倒悬着垂下。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月悬唯返照,莲开长倒垂。”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连山倒垂,万象在下,浮空泛景,荡若无外。”
(2).指人头朝下脚朝上地被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朝廷当此之际,解兆民倒垂之急,救国家累卵之危,岂暇必俟三年然后改之哉!” 宋 岳飞 《谢讲和赦表》:“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
(3).倒挂着下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黄连花:“其一枝生絶壁间,募人悬絙倒垂取之,重至三两。”
《國語辭典》:下首  拼音:xià shǒu
下方或后面的位置。《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坐了主位,李忠对席,史进下首坐了。」《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先主起而视之,上首乃云长,下首乃翼德也。」也作「下手」。
《漢語大詞典》:玉薤
(1).美酒名。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魏徵喜治酒》:“兰生,即 汉武 百味旨酒也。玉薤, 煬帝 酒名。” 明 徐复祚《投梭记·赴宴》:“泻琼浆琥珀,过玉薤光泽。”
(2).篆书的美称。篆书有“倒薤书”一体,像薤叶倒悬,故称。 明 李东阳 《三星图歌寿致仕马太守》:“年年愿授长生简,写我玉薤青琳琅。”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银针玉薤芝泥封, 秦 疏 汉 密 齐 梁 工。”参阅 元 郑杓 衍极·书要 刘有定 注。
《國語辭典》:盂兰盆(盂蘭盆)  拼音:yú lán pén
佛教用语。意为倒悬。指饿鬼道众生活在像被倒吊般的痛苦中。为梵语Ullambana的音译。佛教徒于僧团结夏安居结束日(农历七月十五日),用丰盛的供品,供养三宝以救先人倒悬之苦,相传是出自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盂兰盆经》述说其事。在唐时,已将「盆」解为盛食物的器具,宋代民俗便演变成中元节祭祀祖先及占候之物。用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面编织成一个盆碗形以放纸钱等物的器具,称为「盂兰盆」。除了作祭祀之用外,在焚烧后,看盆倒所向,也可以占气候。
《漢語大詞典》:到悬(到懸)
倒悬,倒挂。汉书·匈奴传下:“ 匈奴 使怒,收 乌桓 酋豪,缚到悬之。”
分類:倒悬倒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