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臣  拼音:bù chén
1.人臣不守臣道。如:「好好的一个国家,落得君不君、臣不臣的,哪有强盛的可能。」《论语。颜渊》:「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郭汜不臣,监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则驾被掳矣。」
2.不称臣屈服。汉。桓宽《盐铁论。夲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暴于边鄙。」《新唐书。卷一○○。列传。裴矩》:「今乃不臣,先帝疾之,欲讨之久矣。」
3.不以臣礼相待。表示恭敬。《礼记。学记》:「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
《國語辭典》:寸碧  拼音:cùn bì
形容远方绿色的景物。因看时甚小,故称为「寸碧」。宋。范成大〈过平望〉诗:「寸碧闯高浪,孤墟明夕阳。」
《國語辭典》:指目  拼音:zhǐ mù
不仅用手指,而且也以眼睛注视著。《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新唐书。卷一四八。王承元传》:「劝承宗亟引兵共讨李师道,承宗少之,然军中往往指目之。」
《國語辭典》:问鼎(問鼎)  拼音:wèn dǐng
春秋时,楚庄王征伐陆浑的戎人,并于周室疆域上检阅军队。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便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虽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因九鼎为夏商周三代的传国宝器,楚庄王问鼎有图谋君位之意。后用以指觊觎王位,谋取政权;或指谋取最高荣誉、地位。《晋书。卷九八。列传。王敦》:「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国语辞典》:卖履(卖履)  拼音:mài lǚ
卖鞋子。含有鄙视之意。《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操骂曰:『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
《國語辭典》:奴视(奴視)  拼音:nú shì
视之如奴,卑视的意思。
《國語辭典》:疥癣(疥癬)  拼音:jiè xiǎn
1.疥疮的别名。参见「疥疮」条。
2.比喻祸患微不足道。《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且雍闿等乃疥癣之疾,丞相只须遣一大将讨之,必然成功。」
《國語辭典》:奴才  拼音:nú cái
1.奴仆。《红楼梦》第三二回:「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
2.骂人鄙贱之词。《孽海花》第一八回:「况且没有巴柄的事儿,给一个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喷人,自己倒站著听风凉话儿!」
3.庸才。《晋书。卷一○一。刘元海载记》:「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
4.清代太监及武臣对皇帝的自称。
《国语辞典》:不足齿(不足齿)  拼音:bù zú chǐ
不值得一谈。含鄙视之意。《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士,非道也。失是二者,不足齿之伧耳。」
《國語辭典》:疥癞(疥癩)  拼音:jiè lài
1.疥疮的别名。参见「疥疮」条。《西游记》第八回:「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
2.比喻祸患微不足道。《三国演义》第七四回:「汝乃疥癞小儿,吾不杀汝!」
《國語辭典》:光线(光線)  拼音:guāng xiàn
光。因光在同一介质中行进的途径为直线,故称为「光线」。
《漢語大詞典》:儿畜(兒畜)
谓视之如儿子。汉书·朱虚侯刘章传:“ 高后 儿子畜之,笑曰:‘顾乃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 颜师古 注:“比之於子也。” 清 唐甄 潜书·贱奴:“儿畜公卿,奴使百司,狗奔将帅,天子孤矣。”
《漢語大詞典》:立本羞
新唐书·阎立本传:“初, 太宗 与侍臣泛舟 春苑池 ,见异鸟容与波上,悦之,詔坐者赋诗,而召 立本 侔状。閤处传呼画师 阎立本 ,是时已为主爵郎中,俯伏池左,研吮丹粉,望坐者羞悵流汗。归戒其子曰:‘吾少读书,文辞不减儕辈;今独以画见名,与廝役等。若曹慎毋习!’”后因以“立本羞”为画师不受重视之典。 清 张宜泉 《题芹溪居士》诗:“羹调未羡 青莲 宠,苑召难忘 立本 羞。”
《國語辭典》:玩意儿(玩意兒)  拼音:wán yì ér
1.小玩具或装饰品。如:「书匮里摆的一些泥人、玩偶等等的小玩意儿,色泽鲜艳、造型轻巧,真是漂亮极了!」
2.用来寄托情趣或打发时间的事物。如唱戏、打牌、耍杂技等。如:「他退休后閒居无事,打算找些玩意儿打发时间。」也作「玩艺儿」、「顽意儿」。
3.对人、事、物的鄙称。《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那守旧的女子,朝梳头,夜裹足,单做男人的玩意儿,我可不要娶这种女人?」
《国语辞典》:视如寇雠(视如寇雠)  拼音:shì rú kòu chóu
视之如敌寇仇人一般。语本《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如:「他对于谄媚阿谀的人,视如寇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