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癣疥(癬疥)  拼音:xiǎn jiè
癣、疥皆为皮肤传染病。比喻轻微不足为害的祸患。《三国演义》第六○回:「张鲁犯界,乃癣疥之疾。」
《國語辭典》:瘯蠡  拼音:cù lí
六畜的瘟疫。
《國語辭典》:白癜风(白癜風)  拼音:bái diàn fēng
病名。同「白斑」。一种原发性后天局部色素脱失的皮肤病。由于皮肤黑色素细胞消失,而呈现于皮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大小不等,呈乳白色,周围色素可以正常或较深。无痒痛感,发展多缓慢。
《國語辭典》:疱疹  拼音:pào zhěn
病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症状是在皮肤上出现群聚性水泡。可分为单纯疱疹与带状疱疹。如:「口唇疱疹」、「阴部疱疹」。
《國語辭典》:脱发(脫髮)  拼音:tuō fǎ
头发脱落。脱发现象成因众多,可由皮肤病、衰老、遗传、药物、全身性疾病或营养缺乏所造成。
《國語辭典》:苛痒(苛癢)  拼音:kē yǎng
奇痒,极度骚痒。《礼记。内则》:「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國語辭典》:疥癞(疥癩)  拼音:jiè lài
1.疥疮的别名。参见「疥疮」条。《西游记》第八回:「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
2.比喻祸患微不足道。《三国演义》第七四回:「汝乃疥癞小儿,吾不杀汝!」
《國語辭典》:秃疮(禿瘡)  拼音:tū chuāng
黄癣的俗称。参见「黄癣」条。
《國語辭典》:疥疮(疥瘡)  拼音:jiè chuāng
病名。由疥癣虫寄生引起的皮肤病,有传染性,初起多生在手腕、指缝之间,蔓延迅速。症状是局部起丘疹,皮肤觉得严重刺痒,夜间尤其严重,生殖器等柔软部位可出现较大之过敏性红丘疹,常因抓搔破皮而化脓。也称为「疥癞」、「疥厉」、「疥癣」。
《漢語大詞典》:疾瘯
患皮肤病。指患小病。 清 龚自珍 《农宗》:“凡农之仕为品官大夫者,则有禄田。大官之家,父有少疾瘯、寒暑、湿乾,不以使其子,山川鬼神则使之。”
分類:皮肤病
《國語辭典》:头癣(頭癬)  拼音:tóu xiǎn
病名。生于头部的一种皮肤病,由皮癣菌(一种黴菌)所引起,会逐渐蔓延而传染,有白癣、黄癣、顽癣等。
《國語辭典》:松皮癣(松皮癬)  拼音:sōng pí xiǎn
一种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点相连,时时作痒的癣。因风寒或风热侵入,使皮肤乾燥失养而致。患部多为四肢伸侧、头皮等处。
《國語辭典》:体癣(體癬)  拼音:tǐ xiǎn
病名。一种因感染黴菌而引发的皮肤病。当发生在掌、蹠、头皮、脸部、鼠蹊部、臀部以外部位时称之,为浅红色环形斑,表面有白色鳞状屑,并有搔痒感,可由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染。
《國語辭典》:荨麻疹(蕁麻疹)  拼音:xún má zhěn
病名。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特徵是皮肤上出现很多形状不一的丘疹。丘疹出现后,会有明显的搔痒,同时在出现二十四小时内大部分会消失,之后不留痕迹,但旧疹子消失了,新的又在不同部位继续长出来。可因食物或药物过敏而引起,可给予抗组织胺药物治疗。也称为「风疹块」。
《国语辞典》:接触性皮肤炎(接触性皮肤炎)  拼音:jiē chù xìng pí fū yán
病名。因皮肤接触具有刺激性或易引起皮肤过敏的物质而造成的皮肤病。通常接触部位会有红肿、搔痒、烧灼感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