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着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用意  拼音:yòng yì
1.意向、存心。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通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用意深矣!」
2.注意。《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到晚来,能仔细,大门关了小门闭;刷净锅儿掩厨匮,前后收拾自用意。」
《國語辭典》:作意  拼音:zuò yì
1.起意、打算。唐。张籍 寄昭应王中丞诗:「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昨日又承他差人送些小菜来看我,作意备些薄礼,来日到他府中作谢。」
2.特地、刻意。唐。杜甫 江头四咏。花鸭诗:「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唐。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诗:「月中若有閒田地,为劝嫦娥作意裁。」
3.注意。《新唐书。卷一五二。列传。李绛》:「帝每阅视,顾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为如此事。』」唐。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4.著作的用意。《汉书。卷三○。艺文志》:「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國語辭典》:属意(屬意)  拼音:zhǔ yì
1.注意。《文选。刘琨。答卢谌书》:「今君遇之矣,勖之而已,不复属意于文,二十馀年矣。」
2.意念集中于一人,有归心、爱慕的意思。《史记。卷二。夏本纪》:「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唐。许尧佐《柳氏传》:「柳氏自门窥之,谓其侍者曰:『韩夫子岂长贫贱者乎!』遂属意焉。」
《國語辭典》:经心(經心)  拼音:jīng xīn
1.烦心、缠绕于心。《抱朴子。外篇。崇教》:「而贵游子弟,生乎深宫之中,长乎妇人之手,忧惧之劳,未常经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
2.用心、留意。唐。杜甫 春日江村诗五首之三:「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红楼梦》第六四回:「若叫老太太回来看见,又该说我们躲懒,连你穿带之物都不经心了。」
《漢語大詞典》:道意
(1).指道家无为的主旨。 汉 班固 《奕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
《國語辭典》:合意  拼音:hé yì
1.表达心意。《国语。鲁语下》:「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
2.具有相同的意愿。汉。陆贾《新语。本行》:「周流天下,无所合意。」《红楼梦》第三七回:「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赶情说了大家合意。」
3.满意、合乎心意。《老残游记》第一二回:「你那个叫翠环,都是雪白的皮肤,很可爱的。你瞧他的手呢,包管你合意。」《文明小史》第一一回:「提起笔来,意思是有,无奈做来做去,总不合意。」
《漢語大詞典》:着紧(着緊)
(1).紧要;重要。朱子语类卷二二:“‘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须是见得自家心里常有一箇合当著紧底道理。” 孙中山 《〈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著紧。”
(2).抓紧;赶紧。朱子语类卷二一:“大率人情处自己事时,甚著紧。把他人便全不相干,大段缓了,所以为不忠。”
(1).紧要;重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着紧处将人慢。” 王季思 校注:“是説在紧要关头怠慢人。”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先讲那会吃醋的……不是自已久不生育,便是生育不存,把宗祧家业看得着紧,给丈夫置几房姬妾。”
(2).抓紧;赶紧。《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出月初二日准起身,定不的年岁,还到 荆州 买纸, 川 广 贩香蜡,着紧一二年也不止。”儒林外史第六回:“方纔若不如是着紧的问 严老爷 要喜钱、酒钱, 严老爷 已经上轿去了。”
(3).犹焦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诸僧众各逃生,众家眷谁瞅问,这生不相识横枝儿着紧。” 王季思 校注引 王伯良 曰:“非亲非故,乃曰我能退兵,是所谓横枝儿着紧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 连日不见公子进院,十分着紧,就教小廝 四儿 街上去寻。”
(4).着意;留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元来世上妇人,除了那十分贞烈的,説着那话儿无不着紧。” 清 李渔 《凰求凤·先醋》:“説亲的时节,不要上门去讲,只在路上候他,要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他听见了,自然会着紧。”
《國語辭典》:存心  拼音:cún xīn
心怀某种意念,居心。如:「存心不良」、「你分明是存心想陷害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给假回家,侍奉母亲之病。」
《國語辭典》:屑屑  拼音:xiè xiè
1.勤劳不倦。《左传。昭公五年》:「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
2.琐碎、微细的样子。《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子笑我之沉滞,吾亦病子屑屑而已也。」
3.细雨飘飞的样子。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日炯炯而舒光,雨屑屑而稍落。」唐。孟郊〈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诗:「暮天寒风悲屑屑,啼鸟绕树泉水噎。」
4.特意。《三国志。卷四五。蜀书。宗预传》:「吾等年踰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于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
《漢語大詞典》:深求
(1).着意追求。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夫关市者,固 匈奴 所犯滑而深求也。” 明 方孝孺 《赠王生序》:“供职之暇,輒袖古书从人讲説乎仁义道德之旨而深求之。”
(2).谓过于求全责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韩昌黎 ﹞《羑里操》一篇,末二句云:‘臣罪当诛,天王圣明。’深求圣人,转失之伪。”
(3).深究责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北场口语之多:“ 顺天 乡试,自戊子深求之后,辛卯则 冯临朐 为政,时负海内重望。”
《國語辭典》:作用  拼音:zuò yòng
1.用意、用心。如:「他讲这句话的作用何在?」
2.作为、行为。《魏书。卷七八。孙绍传》:「作用失机,虽成必败。」
3.施行法术。《水浒传》第四四回:「我的这法,诸人都带得。作用了时,和我一般行。」《聊斋志异。卷二。陆判》:「作用毕,视榻上亦无血迹。」
4.效果、影响。如:「有副作用」、「消化作用」。
《國語辭典》:斤斤  拼音:jīn jīn
1.明察。《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汉。毛亨。传:「斤斤,明察也。」
2.谨慎。《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聊斋志异。卷一二。锦瑟》:「婢颇风格,既熟,颇以眉目送情。生斤斤自守,不敢少致差跌。」
3.每一细小处,或对于每一细小处。如:「斤斤爱惜」、「斤斤于小节」。
《國語辭典》:涂饰(塗飾)  拼音:tú shì
粉刷美化。如:「这块老旧的天花板,在我们一番涂饰以后,焕然一新。」
《漢語大詞典》:刻琢
雕刻琢磨。比喻创作上的着意推敲、反复修改。 宋 欧阳修 《试笔·郊岛诗穷》:“至於‘野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则春物融怡,人情和畅,又有言不能尽之意,兹亦精意刻琢之所得者耶?”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一:“至於辞语刻琢精丽,殆锻炼而成者歟。” 明 刘基 《〈吕周臣诗集〉序》:“﹝ 吕周臣 ﹞篳门陋巷,为诗歌以自适,且不刻琢以求衒。”
《漢語大詞典》:做意
(1).故意;假装。 元吕止庵《天净沙·为董针姑作》曲:“夜深时独綉罗鞋,不言语倒在人怀,做意儿将人不採。”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今日若来时,我做意恼怒,着几句言语,他必然去与小姐説知。”
(2).小心在意,着意。《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贾昌 因牵掛 石小姐 ,有一年多不出外经营。老婆却也做意修好,相忘於无言。” 清 曹寅 《玲珑四犯·雨夜听琵琶用梅溪韵》词:“做意廉纤,能添得长安秋色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