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制
犹行法。谓按法制行事。管子·法法:“令已布而赏不从,则是使民不劝勉,不行制,不死节。”国语·越语下:“君行制,臣行意。” 韦昭 注:“制,法也。”
《漢語大詞典》:心所
佛教语。心所有法的简称。亦名相应行法、心数。谓此类法皆依心王而起,与心王相应。如:触、作意、受、想、思等,共六位五十一种。 章炳麟 《驳神我宪政说》:“且心所有五徧行境,人与禽兽所同也。”
《漢語大詞典》:仪形(儀形)
(1).仪容;形体。 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从容音旨,优游仪形,广演慈悲,饶益众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德猷靡嗣,仪形长递。” 李善 注:“仪形,容仪形体也。”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观 李郎 仪形器宇,真丈夫也。” 明 吴承恩 《陌上佳人赋》:“吾今不暇悉其颜状、意态、风标、仪形。”
(2).谓画其形貌。文选·左思〈魏都赋〉:“丹青炳焕,特有 温室 ,仪形宇宙,歷象圣贤。” 李周翰 注:“言於 温室殿 画天地之形、圣贤之象。”
(3).效法。汉书·王莽传上:“唯陛下深惟祖宗之重,敬畏上天之戒,仪形 虞 周 之盛。” 颜师古 注:“仪形,谓则而象之。”
(4).行法规;做楷模。魏书·广平王匡传:“﹝ 匡 ﹞性耿介,有气节。 高祖 器之谓曰:‘叔父必能仪形社稷,匡辅朕躬,今可改名为 匡 ,以成克终之美。’” 唐 元稹 《赠郑余庆太保》:“况朕小子获承祖宗,实赖一二元老朝夕教诲,以仪形於四方。”
(5).典范;楷模。 晋 陆机 《赠冯文羆迁斥丘令》:“民之肯好,狂狷厉圣;仪形在昔,予闻子命。”北齐书·王昕传:“ 元景 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安敢以亲王僚寀,从厮养之役。” 宋 苏轼 《告文宣王文》:“载空言於典籍,示后世之仪形。”
《漢語大詞典》:一法
(1).统一的法令。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观其盛者也。”
(2).指专一地行法。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3).越发;更加。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这个姑夫老人家,一法老的糊突了。”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折:“那妇人老也小,止不过十七八岁,一法生得絶样的。”
(4).一种方法。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又一法,思其髮散以被身,一髮端,輒有一大星缀之。”《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右手开鍼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鍼空也” 张隐庵 集注引 张兆璜 曰:“开闔者,三阳之气发于下焦。营卫者,中焦水穀之所生也。用鍼取气,在于营卫,而此篇独论气出下焦,血出中焦,候下焦所生之气,出入开闔,以行补写之法,又一法也。”
(5).佛教用语,犹言一事一物。《华严经》卷十三:“惟以一法得出离。”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一法开无量之门,一音警无边之众。” 宋 范成大 《题记事册》诗:“八万四千空色界,不离一法认毘卢。”
《漢語大詞典》:传香(傳香)
(1).佛教语。传戒。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太子重云殿受戒》诗:“传香引上德,列伎进名臣。” 唐 马戴 《送宗密上人》诗:“一自传香后,名山愿卜邻。”
(2).佛教语。行香。谓行法事时持香绕行道场。 唐 广宣 《禁中法会应制》诗:“侍读霑恩早,传香驻日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贤愚经云:‘为蛇施金设斋,令人行香僧手中。’普达王经云:‘佛昔为大姓家子,为父供养三宝,父命子传香。’此云‘行香僧手中’与‘传香’,今世国忌日尚行此意。”
《漢語大詞典》:导师(導師)
(1).佛教语。导引众生入于佛道者的通称。《佛报恩经·对治品》:“夫大导师者,导以正路,示湼槃径,使得无为,常得安乐。” 唐 王维 《西方变画赞》:“稽首十方大导师,能於一法见多法。” 清 钱谦益 《憨山大师全身入五乳塔院》诗:“嶞山如乳五峰垂,一塔岿然掩导师。”
(2).指举行法会时担任唱导表白之职者。 宋 赞宁 《僧史略·国师》:“导师之名而含二义:若《法华经》中商人白导师言,此即引路指迷也;若唱导之师,此即表白也。”
(3).引路人。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余读其《天台游稿》,一路访求,如得导师焉。”
(4).在政治、思想、学术或某种知识上的指导者。 罗惇曧 《文学源流》:“ 左氏 雄才,文章千古,上揖 三代 ,下启百世,辟编年之途径,为史家之导师。”《孽海花》第十六回:“ 夏姑娘 回国时,恰也坐 萨克森 船,所以得与 雯青 相遇,倒做了 彩云 德语的导师。”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大家都不免要想做青年的新的导师,而诚实的愿意做一个‘革命军导师’的,却是 鲁迅 。” 王统照 《刀柄》:“ 周二哥 是富有工作经验的,在这古旧铺子里常常居于导师地位,戴着眼镜的老人。”
(5).指学校中负责指导学生思想和学习的教师。 周尊攘 《桂林寻梦》:“我的班导师就是从 桂林 来的。”
(6).指在高等学校或研究单位指导研究生的教师。
《漢語大詞典》:法鼓
佛教法器之一。举行法事时用以集众唱赞的大鼓。亦指禅寺法堂东北角之鼓,与茶鼓相对。《法华经·化城喻品》:“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扬烟。” 唐 李白 《登瓦官阁》诗:“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红楼梦第十五回:“早又前面法鼓金鐃,幢幡宝盖: 铁欖寺 中僧众摆列路旁。” 赵朴初 《东京大街上大步踏》诗:“广播车在前面讲着话,僧人的法鼓在后面打。”
《漢語大詞典》:止观(止觀)
(1).停下来观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王 与 齐 仇也,筑 武宫 。謳 癸 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
(2).佛教修行法门之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为梵文(毗钵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张通过“止观”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中国 佛教天台宗创始人 智顗 著有摩诃止观《童蒙止观》等书。法苑珠林卷一○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 齐 鄴 西 龙山 云门寺 释 僧稠 姓 孙 ,元出 昌黎 ……初从 道房禪师 受习止观。” 唐 杜甫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诗:“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夫 思大 乃 天台 智者,本师亲受三种《止观》。”
《漢語大詞典》:作用
(1).作为,行为。魏书·孙绍传:“治乖人理,虽合必离;作用失机,虽成必败。”《好逑传》第二回:“老先生英雄作用,固不可测。”
(2).努力。 唐 白居易 《赠杨使君》诗:“时命到来须作用,功名未立莫思量。”
(3).谓着意加工刻画。 唐 皎然 诗式·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 李都尉 诗皆直叙无作用,尤为古朴。”
(4).指用心、用意。 清 王筠 《菉友肊说》:“比较左传‘投诸四夷,以御魑魅’,尤见圣人作用。”如:他这话是有作用的。
(5).指施行法术。《水浒传》第五四回:“便把剑在马上望空作用,口中也念念有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作用毕,视榻上亦无血迹。”
(6).指法术。 元 郑德辉《智勇定齐》第三折:“作用稀,兵法奇。一会儿遯起天山,师乘地水。”
(7).对事物产生影响。 郭沫若 《屈原简述二》:“而他的影响在 中国 文学史中一直作用了两千多年。”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们的作家,要忠诚于我们的时代,忠诚于我们的人民,这样求得作品的艺术性,反过来作用于时代。”
(8).指产生的影响、效果。如:有副作用;并无积极作用。
《漢語大詞典》:准绳(准繩)
(1).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准,测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度的墨线。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準绳。”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故圣人防乱以经艺,工正曲以準绳。”史记·夏本纪:“左準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2).喻言行所依据的原则或标准。文子·下德:“帝者不体阴阳即侵,王者不法四时即削,霸者不用六律即辱,君者失準绳即废。”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提纪纲者,不能以準绳检下,而曰密奏风闻。”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近科的文章本也华靡过甚,我们既奉命来此,若不趁此着实的洗伐一番,伊于胡底?诸公把这话奉为準绳罢。” 夏衍 《力与巧》:“学了文法就可以使你的文章有规矩,有准绳,而不至于犯不通的错误。”
(3).衡量;裁督。多指严格执行法令制度。梁书·到洽传:“领尚书左丞,準绳不避贵戚,尚书省贿赂莫敢通。”
(4).指使严格遵守法制。新唐书·韩偓传:“ 偓 因荐御史大夫 赵崇 劲正雅重,可以準绳中外。帝知 偓 , 崇 门生也,嘆其能让。”
(1).测定平直的器具。准,测定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线的墨线。吕氏春秋·分职:“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 毕沅 校注:“ 李 本作准,别本作準。”
(2).引申为标准;准则。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且日月山水诸文,宛转悉如其像,非若隶书之局就准绳,与形相失。”
《漢語大詞典》:无想(無想)
(1).无所思念。
(2).佛教语。为有部和法相宗心不相应行法之一。《金刚经·大乘正宗分》:“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餘湼槃而灭度之。”法苑珠林卷八七:“或求无色,或求浄居,或求无想,故识亦不乐住也。”
《漢語大詞典》:执宪(執憲)
(1).司法,执行法令。汉书·丙吉传:“廷尉 于定国 执宪详平,天下自以不寃。”北史·外戚传·常英:“后 员 与 伯夫 子 禽可 共为飞书,诬谤朝政。事发,有司执宪,刑及五族。” 唐 李嘉祐 《送崔侍御入朝》诗:“十年犹执宪,万里独归春。”
(2).执法者。《文选·曹植〈责躬〉诗》:“违彼执宪,哀予小臣。” 吕向 注:“言天子不忍刑我,暴尸於朝市,故违执法者,哀怜我也。”
《漢語大詞典》:法场(法場)
(1).即道场。修持佛法,举行法事的场所。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建希有之胜席,临难遇之法场,相与五体归命敬礼云云。”
(2).执行死刑的场所。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后至他郡,见通衢有石幢,问此何为,从者曰‘法场也’,亦大骇叫呼,几坠车。自此所至皆迂道,以避刑人之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一直到了法场上,就在三年前头杀姓 赵 的地方,一样的伸着脖子,吃了一刀。” 沈从文 《新与旧》:“一会儿,从法场上追来的人也赶到了。”
《漢語大詞典》:行法
(1).按法行事。礼记·曲礼上:“班朝治军,蒞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君於 颠頡 之贵重如彼甚也,而君犹行法焉,况於我则何有矣?”史记·酷吏列传:“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 都 ( 郅都 )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 都 ,侧目而视。” 宋 章炳文搜神秘览卷一:“ 旻 ( 王旻 )悲泣言曰:‘死只死矣,但 孝先 ( 费孝先 )所言,终无验耳。’左右以是语上达,翌日,郡守命,未得行法。”
(2).做法。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小的正要回老爷:这下月便是河臺的正寿,可不知老爷打算怎么样个行法?”
(3).谓书法中行书的字法笔势。宣和书谱·李邕:“ 邕 初学,变 右军 行法,顿剉起伏,既得其妙,復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4).指行政权。 梁启超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法论》:“立法、行法、司法三权鼎立之説,自 希腊 之 亚里士多德 既已论及,至 孟德斯鳩 而大倡之, 美国 独立,採其学理著诸宪法,於是诸国靡然效之,此义几成金科玉律矣。”
《漢語大詞典》:施法
(1).实施法令。周礼·天官·大宰:“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史记·秦本纪:“ 鞅 ( 卫鞅 )之初为 秦 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
(2).施行法术。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你们围成一个圈,等我开始施法的时候,你们就唱《礼魂》,要一面唱,一面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