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喷筒(噴筒)
(1).旧时装硝药以喷射的火器。 明 唐顺之 《三沙报捷疏》:“初十日早,各船奋勇齐进,举放佛狼机、鸟銃、喷筒、火箭,併力攻打,犁翻贼船三隻,打破四隻,生擒真 倭 一名。”
(2).指喷筒喷射出的火力。 清 冯桂芬 《续郡志记兵》:“庚午, 学启 督诸军进攻,肉薄登城,喷筒雨下,乃退。”
《國語辭典》:火候  拼音:huǒ hòu
1.火力的大小与时间的长短。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七。酒食》:「每说无物不堪吃,唯在火候,善均五味。」
2.比喻学力修养的功夫。《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
《國語辭典》:火气(火氣)  拼音:huǒ qì
1.中医上指可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
2.脾气不佳,遇事容易动怒。如:「他今天火气特别大,你可别招惹他。」
《國語辭典》:火炮  拼音:huǒ pào
武器名。一种利用火力发射弹丸的炮。
《漢語大詞典》:文武火
用于烧煮的文火与武火。文火,火力小而弱;武火,火力大而猛。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山丈》诗:“鍊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俱逃名。” 元 王祯 农书·蔴苧:“﹝毛絁布法﹞纳於热灰水内,浸湿於甑中蒸之,文武火养二三日,频频翻覷。”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其家相传服松梅丸,云取松脂,用河水浸四十九日,文武火煮,令白如餳餹,然后和乌梅地黄丸。”
分類:文火火力
《國語辭典》:突击(突擊)  拼音:tú jí
突然攻击。指趁对方未防备时,猛烈而急速的攻击。《新唐书。卷八六。刘武周传》:「既战,小却,王以精骑突击破之。」也作「突袭」。
《漢語大詞典》:焙火
焙烘的火力。 宋徽宗 《大观茶论·制造》:“饮而有砂者,涤濯之不精也;文理燥赤者,焙火之过熟也。”
分類:火力
《国语辞典》:除役  拼音:chú yì
1.凡届满服役限龄,或病伤残废,经核定不堪服役,或失踪、被俘停役届满三年尚未归还者,此后终身不再服役,称为「除役」。
2.水力、火力或核能等各种电厂因寿命告终而封厂关闭,称为「除役」。
《國語辭典》:排枪(排槍)  拼音:pái qiāng
1.一种猎枪。如:「他善用排枪打猎。」
2.许多枪枝同时射击的火力。如:「集中火力,用排枪齐放。」
《國語辭典》:封火  拼音:fēng huǒ
掩盖炉火,使燃烧不太炽烈,但不至熄灭。如:「现在先别加柴进去,让它封火一下好了。」
《國語辭典》:火网(火網)  拼音:huǒ wǎng
弹道纵横交错而成的火力密集地带。
《漢語大詞典》:铁甲舰(鐵甲艦)
十九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一种火力和防护力很强的军舰。船壳为钢质,火炮有炮塔防护,两舷、甲板都有装甲。也叫装甲舰。
《漢語大詞典》:胸墙(胸牆)
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害,在掩体前面和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七章:“ 王成德 跳到战壕里,只见 张培 还站在那里,胸脯靠在战壕的胸墙上,头低着。”
《国语辞典》:震撼力  拼音:zhèn hàn lì
1.出敌意表,以火力及机动力猛烈予以打击,使敌陷于惊惶失措,而丧失其作战能力或战斗意志。
2.使人内心撼动的巨大冲击力量。如:「他的言论对听众产生强大的震撼力。」
《国语辞典》:装甲兵(装甲兵)  拼音:zhuāng jiǎ bīng
陆军中以战车为主要作战火力的战斗兵种。同时也用来称此兵种的士兵。也称为「坦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