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盛气(盛氣)  拼音:shèng qì
1.蓄怒将发的样子。《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2.咄咄逼人的气势。《红楼梦》第一○回:「金氏听了这半日话,把方才在他嫂子家里那一团要向秦氏论理的盛气,早吓的都丢在爪洼国去了。」
《國語辭典》:火气(火氣)  拼音:huǒ qì
1.中医上指可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
2.脾气不佳,遇事容易动怒。如:「他今天火气特别大,你可别招惹他。」
《漢語大詞典》:愤气(憤氣)
(1).怒气;激愤不平之气。 汉 徐干 中论·慎所从:“有一 范增 既不能用,又从而疑之,至令愤气伤心,疽发而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但恐愤气未销,上衝穹昊,伏乞宣赐中书门下,追赠进士及第,各赠补闕、拾遗,见存明代。” 明 陈子龙 《出自蓟北门行》:“少年下马听,愤气横戈矛。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 郭沫若 《水平线下·湖心亭》:“我愤气冲冲地先跑下楼去了,她在楼上抢着辩驳。”
(2).悲怆之情。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顾影中原,愤气云踊;哀物悼世,激情风烈。”
(3).气愤。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一:“ 殿财 看见他心爱的女人死了,愤气不过,唆使了那女人娘家和他打官司。”
《漢語大詞典》:真火
(1).谓心中的火。比喻旺盛的生命力。 宋 苏辙 《送杨腾山人》诗:“窻前雪花落,真火中自然。”
(2).犹言怒气。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十三》:“司机尽管鼓动着发动机,汽车本身也好象在冒真火,满焦躁地象狂牛一样吐着气。”
《漢語大詞典》:郁怒
气势盛积。 宋 江休复 《牟驼冈阅马》诗:“野性脱羈馽,饮齕遂所求。腹干颇肥张,欝怒何彪休。”
分類:气势
《漢語大詞典》:青气(青氣)
(1).青色的气体。 晋 王嘉 拾遗记·蜀:“火盛之时,见数十青衣童子来扑火,有青气如云,覆於火上,即灭。”
(2).青色的云气。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军气:“青气在上,其谋未定;青气在右,将弱兵多。”新唐书·五行志一:“ 贞观 十七年四月,立 晋王 为太子,有青气绕东宫殿。”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贫道昨宵看见青气冲天,下照 终南山 甘河镇 。”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夜, 望江 西方有青气亘天。”
(3).谓春天的气氛。文选·江淹〈别赋〉:“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 李善 注引《易通卦验》:“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气出震。” 唐 杨炯 《浑天赋》:“尔乃重明合璧,五纬连珠。青气夜朗,黄云旦扶。”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同刘晃喜雨应制》:“青气含春雨,知从 岱岳 来。”
(4).植物散发出来的气息。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老舍 《四世同堂》七四:“在两旁都是青苗的大道中,他不单闻见香甜的青气,而且听到高粱玉米狂喜的往上拔节子。”
(5).怒气。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只见那 十三妹 听了这话,腮颊边起两朵红云,眉宇间横一团青气。”
《國語辭典》:恶气(惡氣)  拼音:è qì
1.难闻的气味。宋。文天祥〈正气歌。序〉:「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2.怒气、不平之气。《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都是孙家老乞婆,害我家坏了门户,受这恶气。」
3.邪恶不正之气。《吕氏春秋。审分览。审分》:「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恶气苛疾无自至。」《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奸,不逢恶气。」
《國語辭典》:忿气(忿氣)  拼音:fèn qì
愤怒而激动的情绪。《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便一条忿气,怒发冲冠,将起一柄刀,把阎婆惜、吴伟两个杀了。」《水浒传》第三回:「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
分類:怒气气愤
《國語辭典》:脾气(脾氣)  拼音:pí qi
1.人的习性。《红楼梦》第一六回:「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听见奶奶有了这个体己,他还不放心的花了呢。」《文明小史》第六○回:「既知这平中丞爱骨董的脾气,趁他生日,特特为为打发家人送一分礼。」
2.怒气。如:「发脾气」、「脾气大」。
《漢語大詞典》:火儿(火兒)
(1).火媒。红楼梦第八五回:“説着,叫小丫头子点了一个火儿来,把那撕的帖儿烧了。”
(2).指子弹。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二章:“呀!枪膛里只有三粒火儿啊!”
(3).指怒气。《相声创作选集·新房子》:“﹝他妈﹞出来一看, 毛弟 在楼梯那儿玩哪!这个火儿可就大啦!”
分類:怒气子弹
《國語辭典》:发怒(發怒)  拼音:fā nù
生气动怒。《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见先生发怒,也只得罢手。」
《國語辭典》:迁怒(遷怒)  拼音:qiān nù
把怒气发泄在不相干的人、事、物上。《论语。雍也》:「不迁怒,不贰过。」《红楼梦》第五九回:「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未免又气又恨,亦且迁怒于众。」
《國語辭典》:含怒  拼音:hán nù
心怀愤怒。《书经。无逸》:「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战国策。赵策二》:「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
《漢語大詞典》:鼓怒
(1).形容事物鼓荡激动,气势很盛。文选·郭璞〈江赋〉:“激逸势以前驱,乃鼓怒而作涛。” 张铣 注:“言潮水激疾之势,先於平水而前走,则相鼓击怒而作波涛也。”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 赤亭 多飘风,鼓怒不可当。”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大水:“其日将暮,见暴水自 龙门川 北下,有如决江海,鼓怒之间,殷若雷震。”
(2).鼓足怒气。 唐 张说 《进巂州斗羊表》:“却鼓怒以作气,前躑躅以奋击。”
《漢語大詞典》:拗怒
愤怒不平。《旧唐书·郑畋传》:“殊不知五侯拗怒,期分 项羽 之尸;四塚既成,待葬 蚩尤 之骨。”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阴氏妹:“家人奔救,女力甚猛,五六人持之,方得脱挟。归问其故,犹拗怒咆哮。” 清 龚自珍 《送徐铁孙序》:“则如 岭 之表,海之滸,磅礴浩汹,以受天下之瑰丽,而洩天下之拗怒也。”
分類:愤怒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