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待物  拼音:dài wù
1.对待他人。《晋书。卷六。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
2.对待事物。晋。挚虞 公为所寓服议:「周礼作乐于刑厝之时,而著荒政十二。礼备制待物,不以时衰而除盛典,世隆而阙衰教也。」
《國語辭典》:做人  拼音:zuò rén
为人,指待人处事。如:「做人要光明正大,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村人道:『金荣是此间保正,家道殷富,且是做人忠厚。谁不认得?你问他则甚?』」
《國語辭典》:威仪(威儀)  拼音:wēi yí
1.庄严的容止仪态。《诗经。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三国演义》第四回:「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
2.帝王或显贵者出行的仪仗。《晋书。卷三六。卫瓘传》:「给亲兵百人,置长史,……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
《漢語大詞典》:威仪师(威儀師)
(1).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
(2).指擅长法仪的道士。唐六典·尚书礼部·祠部郎中员外郎:“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國語辭典》:应物(應物)  拼音:yìng wù
待人接物。《晋书。卷九三。外戚传。王濛传》:「虚己应物,恕而后行。」《隋书。卷七三。循吏传。刘旷传》:「刘旷,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
《漢語大詞典》:遇物
犹言待人接物。南史·袁粲传:“ 袁濯儿 不逢朕,员外郎未可得也,而敢以寒士遇物。” 唐 韩愈 《荐樊宗师状》:“谨洁和敏,持身甚苦,遇物仁恕,有材有识,可任以事。” 宋 秦观 《南池》诗:“遇物贵含垢,修身戒明污。”
分類:待人接物
《國語辭典》:过节(過節)  拼音:guò jié
1.度过节日。宋。陆游 辛酉冬至诗:「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2.在节日庆贺作乐。《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这日是五月初三,却好庄濯江家送了一担礼来与少卿过节。」
3.嫌隙纠纷。如:「他们之间有很深的过节,很难让他们抛弃恩怨,彼此合作。」
《漢語大詞典》:肃物(肅物)
(1).谓待人接物严肃端正。旧唐书·良吏传下·薛珏:“ 建中 初,上分命使臣黜陟官吏,使 淮南 李承 以 珏 楚州 之去烦政简,使 山南 赵赞 以 珏 硤州 之廉清,使 河南 卢翰 以 珏 之肃物,皆以陟状闻,加中散大夫,赐紫。”
(2).犹言摧残万物。指深秋肃杀之气使草木凋谢。 宋 张商英 《护法论》:“上世虽有三武之君,以徇邪恶下臣之请,鋭意剪除,既废之后,随而愈兴,犹霜风之肃物也,亦暂时矣。”
《国语辞典》:色思温(色思温)  拼音:sè sī wēn
待人接物时要省思态度神色是否和悦温雅。《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漢語大詞典》:孙接(孫接)
谓以谦逊的言辞态度待人接物。孙,通“ 逊 ”。礼记·儒行:“孙接者,仁之能也。” 孔颖达 疏:“言孙辞接物是仁儒之技能。” 陆德明 释文:“孙音逊。”
《国语辞典》:谦恭厚道(谦恭厚道)  拼音:qiān gōng hòu dào
待人接物谦虚有礼而不刻薄。《红楼梦》第三回:「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
《国语辞典》:搁心眼儿(搁心眼儿)  拼音:gē xīn yǎn ér
严于人己的界限,待人接物处处小心谨慎。如:「他这样搁心眼儿,从来不轻易交朋友。」
《漢語大詞典》:抚世酬物(撫世酬物)
谓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后之君子,穷而讲道明理,达而抚世酬物,谨无着一能读书之心横在胸中也哉!” 明 宋濂 《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自是抚世酬物,一出于正,而异端无实之説,了若不经意。”
《國語辭典》:过节儿(過節兒)  拼音:guò jié ér
1.礼节。《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无奈她此时是凝心静气,聚精会神,生怕错了过节儿。」
2.节日过了以后。如:「这笔帐只好过节儿再还了。」
3.嫌隙仇恨。如:「我是为解决你们之间的过节儿而来的。」
《國語辭典》:情恕理遣  拼音:qíng shù lǐ qiǎn
待人接物仁厚而宽恕。语本《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國語辭典》:举止大方(舉止大方)  拼音:jǔ zhǐ dà fāng
言语行为举动得宜,落落大方。《红楼梦》第六四回:「举止大方,言语温柔,无一处不令人可敬可爱。」《老残游记》第九回:「话说申子平正在凝思此女子举止大方,不类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