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撙节(撙節)  拼音:zǔn jié
1.约束、抑制。《礼记。曲礼上》:「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南史。卷三四。颜延之传》:「恭敬撙节,福之基也。」
2.节省、节约。《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明史。卷一八三。周经传》:「滥费无纪,致帑藏殚虚,宜大为撙节。」
《漢語大詞典》:损减(損減)
节制;减少。史记·乐书:“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汉书·贡禹传》:“方今天下飢饉,可亡大自损减以救之,称天意乎?” 汉 王粲 《爵论》:“以货财为赏者,不可供,以復除为赏者,租税损减。”
分類:节制减少
《國語辭典》:撙诎(撙詘)  拼音:zǔn qū
卑屈、谦抑。《管子。五辅》:「整齐撙诎,以辟刑僇。」
分類:节制谦逊
《國語辭典》:无限(無限)  拼音:wú xiàn
无穷尽。《三国演义》第八回:「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红楼梦》第五四回:「众人听了,都知道他素日善说笑话,最是他肚内有无限的新鲜趣谈。」
《國語辭典》:节度(節度)  拼音:jié dù
1.节气。《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2.法度。《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热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3.指挥、调度。《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帝知超忠,……令邑诣超受节度。」
4.职官名。三国吴所设,掌管军粮。
5.节度使的简称。参见「节度使」条。
《國語辭典》:节度使(節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简称为「节度」、「节使」。
《國語辭典》:法令  拼音:fǎ lìng
凡法律命令,总称法令。《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本县法令严明,地方清肃。
《漢語大詞典》:钤辖(鈐轄)
(1).节制管辖。 唐 来鹄 《早春》诗:“偏憎杨柳难鈐辖,又惹东风意绪来。”明史·四川土司传序:“未尝设立文武为之鈐辖,听其自相雄长。”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今夫 俄 宅苦寒之地,受 蒙古 鈐辖。”
(2). 宋 代武官名。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刘季孙 ﹞为 杭州 鈐辖, 子瞻 作守,深知之。”金史·孔彦舟传:“﹝ 孔彦舟 ﹞累官 京东西路 兵马鈐辖。”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屯驻军由兵马钤辖、都监等统领。”
《漢語大詞典》:有节(有節)
有节度;有节制。礼记·檀弓上:“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唐 李德裕 《欹器赋》:“表人道之隆替,明百事之有节。”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主帅慎进退,出师贵有节。” 张书绅 《正气歌》三:“在 南昌 起义失败的教训里,在 皖南 事变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哪一个革命者不应看到,这一切一切都是由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血和生命写成。”
《國語辭典》:寡欲  拼音:guǎ yù
欲望少。《孟子。尽心下》:「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國語辭典》:时令(時令)  拼音:shí lìng
1.按时节所颁布的政令。《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2.岁时节令。如:「时令已至中秋,暑气渐散,早晚会有些许凉意。」唐。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诗:「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國語辭典》:经制(經制)  拼音:jīng zhì
1.经理管辖。《宋史。卷三○二。贾黯传》:「又靖专节制西路,若贼东向,则非靖所统,无以使众,不若并付靖经制两路。」
2.典章制度。《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四。陈傅良传》:「而伯熊于古人经制治法,讨论尤精。」
《國語辭典》:无度(無度)  拼音:wú dù
没有节制。《三国演义》第一回:「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郑子佻达无度,喜狎游。」
《國語辭典》:守备(守備)  拼音:shǒu bèi
1.守禦防备。《庄子。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聚兵运粮于剑门、白帝城两处,为守备之计。」
2.职官名。明代镇守边防五等将官之一,守一城一堡;清代时为绿营统兵官,位在都司之下,为五品武官,称为「营守备」。《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清江、铜仁两协参将、守备禀道:『晦日用兵,兵法所忌。』」
《漢語大詞典》:无节(無節)
(1).谓无先验之明。一说谓不通礼节。礼记·礼器:“无节於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 孔颖达 疏:“节,犹验也……言欲外观察万物,必先内有识验之明。若心内无明,则外不能分辨也。” 陈澔 集说:“无节於内,言胸中不能通达礼之节文也。”
(2).没有法度;不加节制。晏子春秋·外篇上三:“ 晏子 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諫,兴事无已。’”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 康 ﹞奢侈纵欲,游观无节。”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 琅玡王 ﹞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文献通考·田赋三:“ 庄宗 既灭 梁 蜀 之后,骄侈自恣,赏賚无节。”
(3).没有节操。 汉 班固 《典引》:“ 司马相如 洿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辞,不周於用。”
(4).指物体不分段,没有节。 北周 庾信 《拟连珠》:“盖闻卷葹不死,谁必有心;甘蕉自长,故知无节。”参见“ 无节竹 ”。
《漢語大詞典》:无节竹(無節竹)
竹的一种。即通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五·竹:“无节竹出 溱州 ,通心直上,即通竹也。”
分類:竹的一种
《國語辭典》:节宣(節宣)  拼音:jié xuān
节制而使适度发泄。《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于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