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治平  拼音:zhì píng
1.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国家安和。《汉书。卷八六。王嘉传》:「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3.宋朝英宗的年号(西元1064~1067)。
《國語辭典》:风宪(風憲)  拼音:fēng xiàn
1.风纪法度。《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
2.掌管风纪的官吏。唐。张谓 送韦侍御赴上都诗:「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
3.比喻庄严。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二出:「到长安日边,果然风宪,九街三市排场遍。」
《國語辭典》:戴星  拼音:dài xīng
1.头顶著星宿。比喻极早出门或极晚回家。唐。王绩〈答冯子华处士书〉:「或时与舟人渔子,分潭并钓,俛仰极乐,戴星而归。」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2.早出晚归。语本《吕氏春秋。开春论。察贤》:「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后用以称誉能干的官吏。唐。罗隐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诗:「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國語辭典》:堂皇  拼音:táng huáng
1.官吏办事的大堂。《汉书。卷六七。胡建传》:「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
2.气势宏伟的样子。如:「富丽堂皇」。宋。张耒 大礼庆成赋:「堂皇二仪,拓落八极,以定万世之业。」
《漢語大詞典》:饰吏(飾吏)
致力于吏治。 唐 孙逖 《授吕周等御史制》:“能兼饰吏之文,更有过人之实。” 宋 苏轼 《罢登州谢杜宿州启》:“既愷悌以宜民,亦儒雅而饰吏。”
分類:致力吏治
《漢語大詞典》:德声(德聲)
(1).仁德的声誉。古代多用以称颂官吏治政。《文选·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李善 注:“德声,谓 太祖 令德之声也。”隋书·百官志下:“又有特进、左右光禄大夫……并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 宋 叶适 《修职郎吴君墓志铭》:“摄 大冶县 ,慕其德声,不言而化。”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武虚谷:“﹝ 武虚谷 ﹞任 山东 博山县 县令,有德声。”
(2).指美好的声誉。 晋 张华 《励志诗》之七:“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僧锺:“帝以 钟 有德声,敕令酬对,往復移时,言无失厝。”
(3).合乎仁德的言谈。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诲余以义,復我以诚。终日以语,无非德声。”
《漢語大詞典》:政迹(政蹟)
亦作“ 政蹟 ”。
(1).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后汉书·鲁恭传:“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2).犹政绩。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迹者赏之,贪残者诛之,远近肃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龙井寺:“方先生倅 杭 ,即道贬 处州 ,是以无政蹟可见。”参见“政绩”。
《國語辭典》:政绩(政績)  拼音:zhèng jī
官吏治理政务的绩效。《晋书。卷三。武帝纪》:「以京兆太守刘霄、阳平太守梁柳有政绩,各赐谷千斛。」《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國語辭典》:一路哭  拼音:yī lù kū
路,宋朝行政区域的名称。宋代范仲淹为参政时,力图改革,将不适任的路监司于名册上一笔勾掉。富弼认为范氏一笔,就造成一家哭,而范仲淹却以一家哭,那里比得上一路哭严重答之。见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后比喻人民遭遇苦难,民不聊生。《明史。卷八四。河渠志二》:「语云:『救一路哭,不当复计一家哭。』今淮、凤、泗、邳、徐不啻一路矣。」
《漢語大詞典》:张急(張急)
谓琴弦绷紧。喻吏治严酷。《韩诗外传》卷一:“治国者譬若乎张琴然,大絃急,则小絃絶矣。”后汉书·循吏传赞:“政畏张急,理善烹鲜。”
《漢語大詞典》:市亭
(1).市吏治事之所。周礼·地官·司市“以次叙分地而经市” 汉 郑玄 注:“次,谓吏所治舍。思次,介次也,若今市亭然。” 孙诒让 正义:“案《续汉书·百官志》, 雒阳 有市长,盖即於市亭为官寺,与 周 制同。”
(2).市中高大的楼亭。 唐 储光羲 《贻余处士》诗:“市亭忽云搆,方物如山峙。”
(3).指市中酒楼。 宋 欧阳修 《寄圣俞》诗:“市亭插旗鬭新酒,十千得斗不可赊。” 宋 曾巩 《寒食》诗:“唯有市亭沽酒客,俚歌声到日西斜。”
《漢語大詞典》:循卓
谓吏治清明,政绩卓著。 清 朱鹤龄 《愚庵杂著·书赵公蹇卿事》:“ 赵公蹇卿 ……令 会稽 ,甚有循卓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乡饮酒礼》:“夫循卓贤侯,诚能于型民化俗起见,而实意举行,安在善良之不应聘,而众庶之羣胥悦慕乎!”
《漢語大詞典》:治阿
指 晏子 治理 东阿 的故事。晏子春秋·杂上四:“ 景公 使 晏子 为 东阿 宰,三年,毁闻于国。 景公 不説,召而免之。 晏子 谢曰:‘ 婴 知 婴 之过矣,请復治 阿 ,三年而誉必闻于国。’ 景公 不忍,復使治 阿 ,三年而誉闻于国…… 景公 知 晏子 贤,迺任以国政,三年而 齐 大兴。”后因以“治阿”指吏治有方,政绩显著。《宋书·王华传》:“若才实拔羣,进宜尚德,治 阿 之宰,不必计年,免徒之守,岂限资秩。”
《漢語大詞典》:两岐歌(兩岐歌)
赞美吏治清明、岁和年丰的歌。 唐 包何 《和孟虔州闲斋即事》诗:“麦秋今欲至,君听两岐歌。” 唐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诗:“夷陵旧人吏,犹诵两岐歌。”参见“ 两岐 ”。
《漢語大詞典》:两岐(兩岐)
亦作“ 两歧 ”。
(1).分为两支。后汉书·张堪传:“﹝ 张堪 ﹞拜 渔阳 太守……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 唐 吕温 《道州观野火》诗:“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2).指两个分岔。 南朝 齐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宋 陆游 《雪作》诗:“飞蝗扫地无遗种,瑞麦连云有两歧。” 明 李东阳 《周公神道碑》:“麦有两岐,芝有三秀。”
(3).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南朝 齐 谢朓 《答张齐兴》诗:“子肃两岐功,我滞三冬职。”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4).借指麦子。 南朝 梁 沈约 《留真人东山还》诗:“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5).指特异之禾稼。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两岐爰少;繁絃九变,大护殊稀。”
(6).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宋史·王觌传:“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节:“而 湘 赣 代表均已先后到 鄂 , 粤 代表 黄 君 克强 亦本在 汉阳 ,故復电催各省迅即派员赴 鄂 ,以免两歧。”
《漢語大詞典》:循誉(循譽)
指吏治清明的声誉。 清 冯桂芬 《南韶镇总兵桐城程忠烈公小传》:“公尝为余言廉访某公,口中言爱民,心中甚不爱民。时某公有循誉,闻者咸骇之。”
《漢語大詞典》:官牧
(1).谓官吏治理政事,管理人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五事:“秋气始杀,王者行小刑罚,民不犯则礼义成。於时阳气为贼,故王者辅以官牧之事,然后万物成熟。”
(2).谓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