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象生
(1).祭祀时以亡者生前所用之物作为象征,称象生。后汉书·祭祀志下:“庙以藏主,以四时祭。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物,以荐新物。”
(2).指模仿真物。 宋 杨万里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之七:“粉揑孙儿活逼真,象生果子更时新。”
(3).指口技。 清 汪懋麟 《郭猫儿传》:“少以詼调謔浪闻市肆,善謳,尤善象生。象生者,效羽毛飞走之属声音,宛转逼肖,尤工於猫,故 扬 人号之猫。”
《漢語大詞典》:吟叫
(1).鸣叫。 南朝 梁 伏挺 《致徐勉书》:“凉野寂寞,寒虫吟叫。”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房里,草间,树上,都有昆虫吟叫。”
(2).指有节奏的叫卖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天晓诸人入市:“更有 御街 州桥 至南内前趂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元 吴渭 《月泉吟社诗·戴东老》:“谁家子女群喧笑,竞学卖花吟叫声。”
(3).指模仿叫卖声的口技。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吟叫:“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採其声调,閒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於世,又谓之吟叫也。”
《漢語大詞典》:像声(像聲)
即口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戏剧之外,又有托偶、影戏、八角鼓、什不闲、子弟书、杂耍把式、像声、大鼓、评书之类……像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駡,以一人而兼之,听之歷歷也。”
分類:口技
《國語辭典》:隔壁戏(隔壁戲)  拼音:gé bì xì
一种口技表演。表演者在帷帐内作数人声及鸟兽叫声等,观众隔著帘幕聆听。
《漢語大詞典》:口戏(口戲)
口技。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口戏》:“近 陆瑞白 ,亦能口戏,善作钉碗声,及羣猪夺食。”
分類:口技
《國語辭典》:相书(相書)  拼音:xiàng shū
1.谈命理、相术的书。《晋书。卷五一。束晢传》:「琐语十一篇,诸国梦卜妖怪相书也。」
2.一种四川口技。用四川方言在帐幔中表演。节目一般都有简单故事,以引人发笑取胜。
《國語辭典》:杂技(雜技)  拼音:zá jì
各种表演技艺的总称。包括口技、武术、马戏、魔术等与各种民间杂耍。
《國語辭典》:象声(象聲)  拼音:xiàng shēng
六书之一。由音符与意符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声。参见「形声」条。
《漢語大詞典》:笼口戏(籠口戲)
也称象生。 清 代一种由单人演员把自己笼闭在帷幕中进行口技的表演,是当时的相声流派之一。 侯宝林 《我和相声--答读者问》:“这种相声, 湖南 、 湖北 叫‘雨伞戏’、‘被服戏’, 四川 叫‘笼口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