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俗尘(俗塵)
(1).人间。 唐太宗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对此留餘想,超然离俗尘。”
(2).世俗人的踪迹。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餘玄度得相寻。” 宋 司马光 《邵兴宗南园草盛不翦仆过而爱之为诗以赠》:“车马不甚繁,门前无俗尘。”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 元功 诗云……市朝甚邇俗尘远,土产虽少人烟繁。”
(3).比喻世俗的偏见。 鲁迅 《且介亭杂文集·答〈戏〉周刊编者信》:“这回编者的对于主角 阿Q 所说的绍兴话,取了这样随手胡调的态度,我看他的眼睛也是为俗尘所蔽的。”
《國語辭典》:成心  拼音:chéng xīn
1.成见,对人事存有主观的见解。《庄子。齐物论》:「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可见有了成心,虽是晦庵大贤,不能无误。」
2.故意。如:「成心犯错」。也作「诚心」。
《國語辭典》:僻见(僻見)  拼音:pì jiàn
冷僻的见解。如:「这的确是前所未闻的僻见。虽然我不同意,但是你仍然有发表的权利。」
分類:偏见
《漢語大詞典》:畛域之见(畛域之見)
比喻由宗派情绪产生的偏见。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三六章:“ 时中 ,你要告诉你手下的将士们,从今往后,你们的心中千万再别存在‘小袁营’和‘闯营’的畛域之见。”
《國語辭典》:成见(成見)  拼音:chéng jiàn
1.心中已固定不易变更的看法。《老残游记》第一八回:「或者竟照老哥的断法,也未可知,此刻不敢先有成见。」
2.偏见。如:「他的成见很深。」
《國語辭典》:客观(客觀)  拼音:kè guān
1.外观。表现在外的威仪风范。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九。李特雄寿势志》:「毋冉贱,雄妻任养为子,少攻学问,有客观。」
2.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加上个人意见。如:「既然是为人调解纷争,就要保有客观的立场。」
3.独立于意识或精神而存在。相对于主观而言。如:「人类想要改变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恐怕是办不到的。」
《漢語大詞典》:私知
同“ 私智 ”。 个人的偏见。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六国》:“遂恣睢旧习,矫任其私知;坑儒燔书,以愚其黔首。”
分類:个人偏见
《漢語大詞典》:一隅之说(一隅之説)
片面的说法;偏见。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説。” 李贤 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宋 苏洵 《衡论上·御将》:“或曰:‘赏所以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説也,非通论也。”
分類:片面偏见
《漢語大詞典》:以白诋青(以白詆青)
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寧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詆青者,谓之陋儒。”
《漢語大詞典》:家言邪学(家言邪學)
自成一家的偏见。儒家指儒家以外的学说。荀子·大略:“《语》曰:‘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知者。’此家言邪学之所以恶儒者也。” 杨倞 注:“家言,谓偏见自成一家之言,若 宋 墨 者。”
《漢語大詞典》:末衡
谓观察了解事物持平公正,不带偏见。管子·宙合:“讂充末衡,易政利民……讂充言心也,心欲忠;末衡言耳目也,耳目欲端。”
《國語辭典》:门户之见(門戶之見)  拼音:mén hù zhī jiàn
偏袒自己所属门派的学说或理论,对其他门派则有偏见。清。恽敬《明儒学案。条辩序》:「是以先生于河东三原,均有微辞,而姚江之说则必迁就之以成其是。一迁就不得,则再迁就三迁就之,此则先生门户之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