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意必
犹意断;固执。 明 归有光 《与吴刑部梁书》:“朝廷大公,本无意必,而独于僕一人未见旷然者,知 子兰 之譖深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三礼通释》:“ 林氏 证引甚繁,尤多意必之辞。”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爰使旧乡丕变,日见昭明,君子自强,永无意必。”
分類:固执
《國語辭典》:胶固(膠固)  拼音:jiāo gù
1.密合、牢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器以便事为善,以胶固为上。」三国魏。曹囧 六代论:「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彊大,盘石胶固。」
2.团结。《后汉书。卷七○。郑太传》:「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势,犹以烈风扫彼枯叶。」《周书。卷三五。崔猷传》:「则表里胶固,人心易安。」
3.固执,不知变通。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宁臣胶固,所宜膺荷。」
4.勾结串通。《旧唐书。卷一二。德宗本纪上》:「丁丑,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与朱滔等四盗胶固为逆。」
《漢語大詞典》:执古(執古)
(1).坚守古道。
(2).固执。《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二娘好执古,俺众人就没些分上儿?”《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你就这们执古性儿,就真个一口价儿?”
《漢語大詞典》:执着(执著)
亦作“ 执著 ”。
(1).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百喻经·梵天弟子造物因喻:“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著,欺誑世间作法形象,所説实是非法。” 唐 白居易 《传法堂碑》:“凡夫无明,二乘执著。”
(2).泛指固执或拘泥,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水浒传》第二二回:“我只怕 雷横 执着,不会周全人,倘或见了兄长,没个做圆活处。” 茅盾 《关于〈遥远的爱〉》:“对于人生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这也是对的。”
《漢語大詞典》:靳靳
(1).吝啬貌;吝惜貌。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彼所知素狭,源短流促,倒装与人,则靳靳不捨;分损以授,则浅薄无奇。” 宋 苏辙 《丙戌十月二十三日大雪》诗:“田家有餘粮,靳靳未肯出。” 明 吴承恩 《赠学博郑东窗先生东归序》:“且吾闻之,造物之於富贵,盖靳靳然惜之。”
(2).固执;坚持。 宋 严羽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 李 杜 復生,不易吾言矣,而吾叔靳靳疑之,况他人乎?” 明 唐顺之 《弟妇王氏墓志铭》:“偶余弟从余自 宜兴 归,入室,见一女子,讶问之,所置妾也。余弟靳靳以年始弱冠为辞,不御而遣之。”
《漢語大詞典》:专执(專執)
(1).擅自捕人。《公羊传·定公元年》:“大夫之义,不得专执也。” 何休 注:“大夫不得专相执,辟诸侯也。”
(2).犹固执。南齐书·萧坦之传:“﹝ 萧坦之 ﹞刚佷专执,羣小畏而憎之。” 清 龙启瑞 《春秋王不称天辨》:“捨明明可据之传,而倡为异説,是欲专执己见,而不顾削足而适屨也。”
《漢語大詞典》:专固(專固)
(1).犹固执。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彊楷坚劲,用在楨干,失在专固。”周书·艺术传·黎景熙:“又勤於所职,著述不怠。然性尤专固,不合於时。是以一为史官,遂十年不调。” 清 陈确 《答吴仲木书》:“正欲与诸同人各尽胸怀,以求至当,以开我专固之臆见耳。”
(2).犹专擅。后汉纪·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后宠幸殊特,专固后宫。”
(3).坚定;专一。 唐 元稹 《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 卢士玫 自居郎署,执政者言其温重不回,守法专固;副内史事,物议归之。” 唐 温宪 《程修己墓志》:“公幼而专固,通《左氏春秋》。”
《國語辭典》:滞泥(滯泥)  拼音:zhì nì
1.拘泥、固执。《朱子语类。卷六七。易。纲领下》:「若先靠定一事说,则滞泥不通了。」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孩儿忒滞泥,不必再沉吟。待他得志后,方显老夫心。」
2.做事不敏捷,拖泥带水。如:「他做事滞泥,并不适合这个讲求效率的工作。」
分類:拘泥固执
《漢語大詞典》:执固(執固)
(1).犹坚持。吕氏春秋·论威:“深痛执固,不可摇荡,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士容:“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 高诱 注:“所搏执坚固。”
(2).犹固执。 明 宋濂 《苍云轩铭》:“尔宜则之,勿执固以违。”
分類:坚持固执
《漢語大詞典》:胶执(膠執)
固执;坚持。 宋 欧阳修 《论杨察请终丧制乞不夺情札子》:“岂可不通人情,胶执旧弊,推禄利之小惠,废人臣之大节。”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郑之惠 ﹞且替名下官人 何东凤 报二十一年夙讎,当道者多为讲解,竟胶执不息,大为舆情所薄。” 清 纪昀 《戴氏〈考工记图〉序》:“余独虑守章句之儒,不知引伸,胶执旧闻,沾沾动其喙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九章第七节:“若参议院诸公必欲胶执成见,事久变生,诚恐以一时未审之谋,貽全国无穷之祸。”
分類:固执坚持
《漢語大詞典》:强执(强執)
亦作“彊执”。
(1).坚强执着。汉书·郑吉传:“ 吉 为人彊执,习外国事。” 颜师古 注:“彊力而有执志者。”明史·黄尊素传:“除 寧国 推官,精敏彊执。”
(2).指固执。 明 王廷相 慎言·君子:“迂儒强执,不识古今之宜。”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劝 周公 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
《漢語大詞典》:悻直
(1).刚直。新唐书·李渤传:“ 渤 ,孤操自将,不苟合於世,人咸谓之沽激。屡以言斥,而悻直不少衰,守节者尚之。” 宋 苏辙 《青词·高安二》:“重以兄 軾 平生悻直,仇怨满前,流窜海滨,日虞瘴癘。”
(2).刚愎;固执。明史·郭子兴传:“ 子兴 为人梟悍善鬭,而性悻直少容。”
《漢語大詞典》:执泥(執泥)
拘泥;固执。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上:“此又各当求其故,不可执泥一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而议终不成,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削髮登岸,彼此齟齬。”
分類:拘泥固执
《漢語大詞典》:颛固(顓固)
(1).犹固执。顓,通“ 专 ”。 唐 杜牧 《上李中丞书》:“性顓固,不能通经。” 章炳麟 《说林下》:“ 甘泉 江翁 为《汉学师承》《宋学渊源》《记》,世多病其顓固。”
(2).犹专一。顓,通“ 专 ”。 唐 梁肃 《李晋陵茅亭记》:“ 仲山 约身临人,顓固简一。”
分類:专一固执
《漢語大詞典》:滞执(滯執)
固执;不通达。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利:“明旨再三申嘱,徒付空言,盖北人滞执偏见,难以理喻如此。” 清 恽敬 《光孝寺碑铭》:“两 汉 之言滞执,滞执久亦生厌,而浮图之宗乘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