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钱谷(錢穀)  拼音:qián gǔ
1.称赋税。《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唐。韩愈〈上宰相书〉:「钱谷甲兵之问,不至于庙堂。」
2.旧时地方官署称司会计钱粮的师爷。
《漢語大詞典》:钱谷师爷(錢穀師爺)
旧时地方官所聘主管钱粮会计的幕僚。 瞿秋白 《鞘声·无用的人与东方文化》:“旧时的钱谷师爷,刑名师爷,秀才,举人的饭碗实在危险得不了。”亦称“ 钱粮师爷 ”。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
《漢語大詞典》:要会(要會)
(1).会计;簿书。周礼·天官·小宰:“听出入以要会。”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要会,谓计最之。簿书月计曰要,岁计曰会。” 孙诒让 正义:“一月之计少,举凡其要而已,故谓之要;一岁之计多,则总聚攷校,故谓之会也。”
(2).指管理核计财经事宜。《旧唐书·夏侯孜传》:“洎掌于经费,备歷重难,居然要会之权,颇得均平之道。”
(1).通都要道。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大梁 ,天下之要会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近废 荆门军 为 长林县 ,屯兵减少,不足以控制要会。”
(2).主旨;要旨。 唐 张九龄 《敕岁初处分》:“盖不体仁无以为长,不知道无以用心。故道者众妙之门,而心者万物之统。得其要会,义可以兼济於人;失其指归,生不能自全於己。” 明 归有光 《洪范传》:“前四畴责之於己,治天下之根本要会;后四畴取之於外,治天下之枝叶绪餘。”
《國語辭典》:会计(會計)  拼音:kuài jì
1.记录与衡量政府或企业经营绩效与财务状况的职务。《周礼。天官。司会》:「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2.担任会计职务的人。
《國語辭典》:会稽(會稽)  拼音:guì jī
1.地名。浙江省旧县名,今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
2.山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南。参见「会稽山」条。
《漢語大詞典》:太府
官名。周礼·天官有大府,掌府藏会计。 秦 汉 并其职于司农少府。 南朝 梁 置太府卿,专管皇室的库储出纳。 北齐 曰太府寺。 北周 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 唐 曾改太府为外府,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旋复旧。 宋 以太府半属国家行政,半属宫廷事务。 辽 、 金 、 元 改 宋 以前的太府寺为太府监。 明 废。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国语辞典》:计会(计会)  拼音:jì kuài
1.会计,管理计算财物出纳的事。《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2.安排、筹划。《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引帝至一官府,计会朝见。」《三国演义》第五六回:「计会已定,鲁肃入见。」
3.思虑。《韩非子。解老》:「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
《国语辞典》:计吏(计吏)  拼音:jì lì
职官名。古代掌管会计簿籍的官员。《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文翁传》:「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唐。皇甫枚《王知古》:「主父近承天书赴阙,郎君复随计吏西征,此惟闺闱中人耳,岂可淹久乎?」
《國語辭典》:资产(資產)  拼音:zī chǎn
财物、田地、房屋的总称。《后汉书。卷七五。宦官传。张让传》:「扶风人孟佗,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
《國語辭典》:治要  拼音:zhì yào
1.治国的要术。《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宋书。卷六四。裴松之传》:「申述至诚,广询治要。」
2.岁计。统计核算全年收入与支出的帐簿。《周礼。天官。宰夫》:「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汉。郑玄。注:「治要,若岁计也。」
《國語辭典》:审计(審計)  拼音:shěn jì
政府机关的会计帐簿与纪录,以客观与科学的方法作有系统的审覈检查,以确定其正确性与合法性。
《漢語大詞典》:库子(庫子)
(1).掌管官库者。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把官库视同己物,更狠如 盗跖 之徒。官攒、库子均摊着要,弓手、门军那一箇无。”《水浒传》第二七回:“把贜物并行凶刀杖封了,发与库子,收领上库。”
(2). 明 代官府科派的经常性差役(常役)名目之一。属均徭类。亦指服此役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趁办官钱:“ 浙省 广济库,岁差 杭 城諲实户若干名,充役库子。”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赋役》:“吾 松 之重役有五:一曰库子……库子有各库不同,而惟县堂为最。盖一县杂费,与迎送上官,种种不经,俱责成於库子。”参阅 周伯棣 《中国财政史》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
(3).僧职名。又称库司行者。寺院中司会计之事的行者。《百丈清规·东序知事》:“其上下库子,须择有心力、能书算、守己廉谨者为之。”
《漢語大詞典》:支计(支計)
(1).收支会计之事;财用。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初, 魏文帝 置度支尚书,专掌军国支计。”旧唐书·韦思谦传:“国家租赋,太半私门。私门则资用有餘,国家则支计不足。”
(2).筹划。 唐 张九龄 《敕河西节度使牛仙客书》:“破虏灭胡,必在此举。卿可火速支计,无失便宜。”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比见奏贼皆不以实,遂使失於支计,不时翦除。”
《國語辭典》:负债(負債)  拼音:fù zhài
1.欠人钱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有那些负债还不起的,他便替人赔偿。」
2.会计学上指企业的既有义务,该义务系由过去交易事项所产生,且预期未来清偿时将产出经济资源之流出。负债可分为短期的(流动)或长期的(非流动)负债。
《國語辭典》:国会(國會)  拼音:guó huì
立宪国家代表民意的最高立法机关,通称为「国会」。如美国的参议院、众议院。也称为「议会」、「议院」。
《國語辭典》:簿记(簿記)  拼音:bù jì
1.记录的工作。《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教学则簿记课业,供奉几案、纸笔,皆预偫焉。」
2.会计工作中依一定格式,记载有关出纳项目的技术。如:「一般说来,商科的学生都有簿记的课程。」
《国语辞典》:计籍(计籍)  拼音:jì jí
会计簿籍。《史记。卷九六。张丞相列传》:「而张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