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适士(適士)
上士。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一般由大宗世嫡者担任。礼记·祭法:“适士二庙一坛。” 郑玄 注:“适士,上士也。” 孙希旦 集解:“愚谓适士,谓大宗世适为士者也。”《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清 孙诒让 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祔:“礼,大夫三庙,适士二庙,三庙者上及曾祖,二庙者祖考而已。”一说,指诸侯所荐仕于天子之士和诸侯之士有功而王朝颁授爵命者。 宋 张载 《正蒙·王禘》:“适士,疑诸侯荐於天子之士及王朝爵命之通名。”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王禘:“诸侯所荐仕於天子而受王命为士者,与诸侯之士有功而王命之者,皆曰适士。适士,对庶士之称。”
《國語辭典》:下士  拼音:xià shì
1.浅俗的人。《老子》第四一章:「下士闻道,大笑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2.屈尊以下交贤士。《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红楼梦》第一○回:「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奉命。」
3.军衔。军士的最后一级,在中士之下。
4.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贪著世间快乐,对轮回还未生起自觉的人。
5.职官名。古代天子、诸侯皆设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地位在大夫之下。秦以后仍沿用。《礼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漢語大詞典》:养士(養士)
(1).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
(2).培养人才。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洪武 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
(3).谓收罗、供养贤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 五代 刘洞 《石城怀古》诗:“千里 长江 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清 吴伟业 《汴梁》诗:“此地 信陵 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 孟尝君 就是靠养士出名的。”
《國語辭典》:中士  拼音:zhōng shì
1.中等的人。《老子》第四一章:「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2.职官名。禄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孟子。万章下》:「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3.现行军士阶级之一。位次高于下士,低于上士。
4.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追求个人解脱的小乘人。
《國語辭典》:乐部(樂部)  拼音:yuè bù
职官名。北周置,职如周代的大司乐,分为上士、中士,为国家的音乐官府。唐代乐部分为立伎部与坐伎部,后废。清代再设乐部,分为神乐及和声二署。专司朝廷和宫内音乐之供应。
《漢語大詞典》:农师(農師)
(1). 周 代官名。即上士。国语·周语上:“乃命其旅曰:‘徇,农师一之。’” 韦昭 注:“农师,上士也。”
(2).古代掌管农事的官。史记·周本纪:“ 帝尧 闻之,举 弃 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汉 王粲 《务本论》:“设农师以监之,置田畯以董之,黍稷茂,则喜而受赏,田不垦则怒而加罚。”宋史·食货志上一:“ 太宗 太平兴国 中,两京、诸路许民共推练土地之宜,明树艺之法者一人,县补为农师。”
《國語辭典》:列士  拼音:liè shì
1.周代上士、中士、下士的统称。职在献诗以劝谕天子。《管子。轻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总,带锡监,吹埙篪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2.有声望的人。《荀子。大略》:「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
《漢語大詞典》:十号(十號)
(1).十种号令。管子·兵法:“定一至,行二要,纵三权,施四教,发五机,设六行,论七数,守八应,审九器,章十号,故能全胜大胜。”
(2).佛的十种名号。即: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南朝 梁 沈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受三远十号之尊崇,建四辨八声之妙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位超十地,果满三祗,十号将圆,一生成道。”参阅大智度论卷四。
《國語辭典》:水兵  拼音:shuǐ bīng
旧称熟习水战的士兵。《宋史。卷一八七。兵志一》:「李纲请于沿江、淮、河帅府置水兵二军,要郡别置水兵一军。」《元史。卷一五。世祖本纪十二》:「命乌马儿将水兵,迎张文虎等粮船,又发兵攻其诸寨,破之。」
《漢語大詞典》:泰士
上古官名。即上士。主狱讼。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右泰士,臺右弥士。” 卢文弨 集校引 王念孙 曰:“泰士,盖上士。弥士即中士、下士。”晏子春秋·谏上二三:“公曰:‘何哉?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 子牛 存矣。’”
《国语辞典》:菩提道灯论(菩提道灯论)  拼音:pú tí dào dēng lùn
书名。阿底峡撰。阐述佛教修习次第,依上士、中士、下士之三士道循序渐进,著重在发菩提心、持戒、修观,并强调显教的修持,是修行密续的基础。后有仲敦巴等人专弘其说,形成西藏佛教噶当派的特色,对西藏佛教有广大影响。
《国语辞典》:准尉  拼音:zhǔn wèi
军队中的官职位阶,居少尉之下,上士之上。
《漢語大詞典》:八十一元士
周 代官制,天子有八十一元士。元士即上士,位在大夫之下。《礼记·昏仪》:“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淮南子·泰族训》:“举天下之高,以为三公。一国之高,以为九卿。一县之高,以为二十七大夫。一乡之高,以为八十一元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