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叶(三葉)
(1).三世。 汉 张衡 《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 武 。”南齐书·郁林王纪:“自我皇历启基,受终於 宋 ,睿圣继轨,三叶重光。” 唐 杜甫 《别李义》诗:“丈人嗣三叶,之子白玉温。” 仇兆鳌 注:“从 义 之父,上溯至 道王 为三世,故曰嗣三叶。”
(2).指荠、葶苈、菥蓂三种野菜。吕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 高诱 注:“昔,终也。三叶、薺、葶歷、菥蓂也。是月之季枯死,大麦熟而可获。”
(3).犹言三杯。 清 林云凤 《题申维久蕉隐》诗:“惟嫌饮量胜三叶,未得陶然大道通。”参见“ 三蕉叶 ”。
《漢語大詞典》:三蕉叶(三蕉葉)
犹言三杯。 宋 陆游 《幽事》诗:“酒仅三蕉叶。”原注:“ 东坡 自能饮三蕉叶。” 清 周天藻 《病中遣兴》诗:“量减三蕉众所知,兴来时復一中之。”
分類:三杯
《國語辭典》:三世  拼音:sān shì
1.公羊学家解释春秋分三世:所见之世,己与父时事;所闻之世,王父时事;所传闻之世,高曾祖时事。见《公羊传。隐公元年》汉。何休。解诂。后康有为大同书据此提出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
2.祖孙三代。《礼记。曲礼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3.三年。《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
4.佛教谓过去、现在、未来。《大智度论》卷一:「佛念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法皆度众生为说法,我亦应尔。」
《漢語大詞典》:中主
(1).中等才德的君主。吕氏春秋·应同:“中主犹且为之,况於贤主乎?”后汉书·爰延传:“帝游 上林苑 ,从容问 延 曰:‘朕何如主也?’对曰:‘陛下为 汉 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对曰:‘尚书令 陈蕃 任事则化,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是以知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清史稿·礼志三:“子孙但能守成,即为中主。” 梁启超 《立宪法议》:“专制之国,遇令辟则治,遇中主则衰,遇暴君则乱。”
(2).中心,主宰。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说目:“冥冥混沌,道为中主。”
(3). 南唐 立国,凡历三世, 宋 马令 《南唐书》仿三国志·蜀志之例,称之为先主,嗣主,后主。嗣主 李璟 ,又称“中主”。如 宋 黄升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选 李澋 之词,即标为“ 李中主 ”。
《國語辭典》:三世佛  拼音:sān shì fó
佛教用语:(1)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下》:「普观十方尊,圆念三世佛。」(2)谓过去佛为迦叶诸佛,或特指燃灯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三者。
《国语辞典》:八不  拼音:bā bù
约西元二、三世纪佛教思想家龙树所撰中论一书中,诠释般若空义的纲领,即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八种。传入中国后,成为三论宗重要学说之一。也称为「八不中道」。
《漢語大詞典》:冥缘(冥緣)
佛教语。谓隐微难见的三世因缘果报。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因知冥缘之搆,著於在昔;明闇之分,定於形初。”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至於圣人之所存而不论者,亦一理相贯耳,岂独可议哉?皆由冥缘随宇宙而无穷,物情所感者有限,故也。”
《漢語大詞典》:世爻
汉 京房 学术语。 京 氏 分八卦为八宫,每宫以一纯卦(八卦之重卦)统七变卦(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游魂、归魂),注以世应、飞伏、升降,并配天干地支五行,以占凶吉。每卦皆取世爻为占筮之兆象,观其爻变而定其祸福灾异。各卦世爻之位不一:(1)各宫卦之上爻均为本宫卦之世爻。 宋 张行成 《元包数总义》卷一:“若上九变,遂成纯坤,无復乾性矣。乾之世爻,上九不变。”(2)世卦按六爻顺序,依次由初爻变起,变至某爻而成本宫卦卦象,则该爻便为此卦之世爻。 唐 刘禹锡 《辨易九六论》:“按坎二世而为屯,屯之六二为世爻;震一世而为豫,豫之初六为世爻。”红楼梦第一○二回:“这个卦乃是‘未济’之卦,世爻是第三爻。午火兄弟劫财,晦气是一定该有的。”(3)游魂卦以第四爻为世爻。京氏易传·明夷“退位入六四,诸侯在世” 徐昂 笺:“游魂世位在第四爻。”按,世位,世爻之位。参见“ 世位 ”。(4)归魂卦以第三爻为世爻。京氏易传·大有“三公临世,应上九为宗庙” 徐昂 笺:“归魂当三公,世位即在第爻。世爻辰土与宗庙爻已火相应。”
《漢語大詞典》:中际(中際)
佛家以前际、中际、后际为三际,犹言三世。中际即现在世。持世经卷二:“诸行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无有住时,诸行念念生灭。” 唐 刘禹锡 《送鸿举师游江南引》:“乃至一謦欬,一弹指,中际皆具,何必求三生以异身邪?”参见“ 三世 ”。
《國語辭典》:三世  拼音:sān shì
1.公羊学家解释春秋分三世:所见之世,己与父时事;所闻之世,王父时事;所传闻之世,高曾祖时事。见《公羊传。隐公元年》汉。何休。解诂。后康有为大同书据此提出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
2.祖孙三代。《礼记。曲礼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3.三年。《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
4.佛教谓过去、现在、未来。《大智度论》卷一:「佛念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法皆度众生为说法,我亦应尔。」
《漢語大詞典》:四食时(四食時)
佛教语。指诸天、三世诸佛、畜生、鬼神之食时。法苑珠林卷五五:“食有四种:旦,天食时;午,法食时;暮,畜生食时;夜,鬼神食时。”
《漢語大詞典》:一切诸佛(一切諸佛)
佛教对三世十方诸佛的总称。《华严经》卷十八:“令一切众生得无量寿,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无量寿经》卷下:“説是语已,即时无量寿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诸佛世界。”
《国语辞典》:华伦泰节(华伦泰节)  拼音:huá lún tài jié
华伦泰为三世纪时罗马基督教的殉教者,亦是情人的护卫者,于西元二六九年二月十四日遭受迫害而死,后以此日为宗教节日,中世纪时始对所钟情的人赠礼物或递情书。也称为「情人节」、「圣瓦伦丁节」。
《国语辞典》:斯多噶学派(斯多噶学派)  拼音:sī duō gé xué pài
古希腊罗马时代哲学的一派。盛行于西元前四世纪至西元前三世纪间,由芝诺(Zeno)创始。混合早期希腊哲学、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思想,将哲学分成理则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三部分,以伦理学为重心。主张德性高过一切,必须克己禁欲。
《国语辞典》:薰穴求君  拼音:xūn xuè qiú jūn
本指战国时越人三世弑其君,王子搜患之,逃往丹穴不肯继任国君,越人以艾薰丹穴,王子搜乃被迫出穴登位的故事。见《庄子。让王》。后比喻强迫他人做不愿做的事情。
分类:三世王子
《国语辞典》:大流士  拼音:dà liú shì
古波斯王。共有三世:(1)一世(西元前558~前486),削平内乱,国势日强。曾征服色雷斯、马其顿等地及印度的一部分。又两次出兵希腊。(2)二世(西元前?~前404),弑兄即位,愚暗无闻。(3)三世(西元前?~前330)时,亚历山大东征,起兵接战,大败,被部下所杀。波斯灭亡。也译作「达理阿」。
《国语辞典》:广绣(广绣)  拼音:guǎng xiù
泛指广东近二、三世纪的刺绣品而言。构图繁而不乱,色彩富丽夺目,针步均匀,针法多变,纹理分明,比苏绣工整,却不如苏绣自然。也称为「粤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