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文绣(文繡)
(1).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墨子·节葬下:“文绣素练,大鞅万领。”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废华采,去文绣,未必无美人也。” 明 唐顺之 《雁训》:“且令闻被躬,安事文绣哉?” 梁启超 《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若欲与之联结以保大局,是犹被文绣於粪壤,蒸沙而欲其成饭也。”
(2).犹刺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夫人智能通南北之俗,自文绣工巧,下至炊爨烦辱,皆身亲之。”
(3).辞藻华丽。 王国维 《文学小言》:“故文绣的文学之不足为真文学也,与餔餟的文学同。”
《漢語大詞典》:绣作(繡作)
犹刺绣。《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府中正要寻一个绣作的人。”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待詔説出女孩儿一件本事来……原来这女儿会绣作。”
分類:刺绣
《漢語大詞典》:刺文
犹刺绣。 唐 白居易 《策林二·息游惰》:“劳逸既悬,利病相诱,则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织妇之手,皆欲投杼而刺文。”参见“ 刺綉 ”。
分類:刺绣
《漢語大詞典》:刺绣(刺繡,刺綉)
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刺出字画的美术工艺。 汉 王充 论衡·程材:“ 齐 部世刺绣,恒女无不能。”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挑鬟玉釵髻,刺绣寳装拢。”《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不做东君造化,金针刺绣羣芳样。”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瘦马》:“夫见其举止端方,喜而留之,命伴女公子刺绣。”
刺綉:1.一种美术工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巧女之刺綉,虽精妙绚烂,纔可人目,初无补於实用,后世之文似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张慧仙寄外诗记》:“问女年几何,曰:十二岁矣。问近习何事,曰:刺綉耳。”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这里的女孩子,只知低头刺绣,静极的时候,连针穿过布帛的声音都可以听见。”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她做的刺绣手工和画的桃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2).指刺绣工艺的产品。如苏绣、湘绣等。参见“ 刺绣 ”。
(3).在身体上刺花纹,即文身。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你们课本中有过 海南岛 黎 人的插图吗?他们正是那样,浑身刺绣着花纹。”
《漢語大詞典》:挑花
(1).刺绣。亦指某种刺绣的针法。如十字挑花,即在平布上依纱眼用花线逐眼扣上十字形,组成各种花纹。
(2).织花布或织锦缎时,依据花样设计,在经线上挑成花本,作为织花的根据。花本经计算经纱根数后,用钩针或梭子顺次将一部分经纱挑起,而后让纬纱穿过,逐梭交织,呈现花纹。
《漢語大詞典》:绣刺(繡刺)
刺绣。《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 唐 孔颖达 疏:“黼领谓之襮。 孙炎 曰‘绣刺黼文以褗领’,是襮为领也。”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纺得纱,绩得苧,能裁能补能绣刺。”
分類:刺绣
《漢語大詞典》:描龙刺凤(描龍刺鳳)
指刺绣。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描龙刺凤,女工针指,饮饌酒浆,无所不通。”亦作“ 描鸞刺凤 ”、“ 描龙绣凤 ”。 明 陆采 《明珠记·由房》:“作赋吟诗,人人尽説 蔡文姬 的再世;描鸞刺凤,个个皆称 薛夜来 的神针。”《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秋芳 ﹞交十三岁,就不进学堂,只在房中习学女工,描鸞刺凤。”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二场:“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
分類:刺绣
《漢語大詞典》:刺凤描鸾(刺鳳描鸞)
谓刺绣。 清 陈维嵩 《潇湘逢故人慢·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为阮亭赋》词:“龙綃一幄,有灵芸针线,刺凤描鸞,秋水漾波澜,正 洞庭 归客,憔悴思还。”
分類:刺绣
《漢語大詞典》:绣衣(繡衣)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南史·崔祖思传:“ 东阿 妇以绣衣赐死, 王景兴 以折米见誚。” 元 萨都剌 《鹦鹉曲》:“ 双成 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 高将军 。”
(2).见“ 绣衣直指 ”。
《漢語大詞典》:绣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漢語大詞典》:花边(花邊)
(1).边缘上的花纹。如:瓶口上有一道蓝色花边。
(2).编织或刺绣成各种花样的带子。通常用于衣服镶边。 曹禺 《雷雨》第一幕:“旗袍镶着银灰色的花边。” 萧红 《小城三月》一:“那一天我们就买了许多花边回来,钉着光片的,带着琉璃的。”
(3).印刷用语。文字图画的花纹边框。 鲁迅 《〈花边文学〉序言》:“那立意非常巧妙:一,因为这类短评,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往往围绕一圈花边以示重要。”
(4).银元的俗称。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洋钱:“其后外洋钱有花边之名,来自 米时哥 。”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又有几个花边了。不料我婆婆一连病了三个月,花边都长了翅膀,栏里的猪也走人家了。”参见“ 花边钱 ”。
《漢語大詞典》:花边钱(花邊錢)
旧时流入 中国 的外国银元,边缘有花纹,与我国过去边缘光滑的钱币不同,故俗称“花边钱”。后亦作为对外国银元的统称。《品花宝鉴》第十九回:“我得了一个,听説在 广东 买来,一个是一千块花边钱。”《十月》1981年第2期:“你奶奶赶集刚卖了鸡蛋,又使出了花边钱,别说买双小鞋,就是外加个帽子,也用不了。”
《漢語大詞典》:活计(活計)
(1).生计;谋生的工作或职业。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谋拙日焦拳,活计似锄剗。”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你如今做甚么活计,穿的衣服,这等新鲜,全然不像个没饭吃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某年上避兵来此,因无活计,将十三岁的儿子 秦重 ,过继与 朱 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有八口晨炊不继,犹舍旦夕而问 商 周 ,一身活计茫然,寧遣妻子而不卖古董者,人心矫异,詎非世道之忧乎。”
(2).生活费用或生活资料。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不留活计存囊底,赢得诗名满世间。”
(3).泛指东西。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当时随这姑姑家去看时,家里没甚么活计。”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右偏小屋,有何活计?”
(4).维持生计,生活。 宋 苏轼 《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诗:“晚岁与君同活计,如云鹅鸭散平湖。”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君家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
(5).犹工夫。朱子语类卷二:“且更着实用功,不可只於文字上作活计也。”
(6).指宗教徒修行的功课。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六:“予时方十六七,心不然之,然闻清修自守,是道人活计,喜之耳。”
(7).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俺这篮中鱼尾,又不比案上罗列,活计全别。”红楼梦第五六回:“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牀,一应粗重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这装白泥的工作是出名的既吃力又难干的活计。”
(8).特指裁缝、刺绣等工作或技艺。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描画剪裁,扎拉钉扣,是个活计儿,他没有不会的。” 凌叔华 《绣枕》:“这样一个水葱儿似的小姐,还会这一手活计!这鸟真绣得爱死人。”
(9).做成的或待做的手工制品。红楼梦第三六回:“﹝ 宝釵 ﹞因又见那个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就替他作。”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 苏州 玉工用宝砂金刚钻造办仙佛人物禽兽炉瓶盘盂,备极博古图诸式。其碎者则镶嵌屏风、挂屏、插牌,谓之玉活计。”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在 李娥英 凝视着的夜空里,出现了故乡 石磨头 那泥泞的小路。她怎样一步一跌地拉着妈妈的衣襟去绣庄送活计。”
《漢語大詞典》:三绝(三絶)
(1).指 三国 魏 《受禅碑》的 王朗 文、 梁鹄 书、 钟繇 刻字。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魏 《受禪碑》, 王郎 文、 梁鵠 书, 钟繇 鐫字,谓之三絶。”
(2). 三国 吴 主 赵夫人 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 吴 有三絶,四海无儔其妙。”见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3).指 晋 顾恺之 的才、画、痴。晋书·文苑传·顾恺之:“俗传 愷之 有三絶:才絶、画絶、痴絶。”
(4).指 晋 袁山松 之《行路难》辞、 羊昙 唱乐、 桓伊 挽歌。晋书·袁山松传:“ 山松 善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疎质, 山松 好之,乃文其辞句,婉其节制,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輓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5).指 晋 戴逵 所作佛像, 顾愷之 所作 维摩 画图, 义熙 年间 狮子国 所献玉像。南史·夷貊传上·师子国:“ 晋 义熙 初,始遣使献玉像,经十载乃至……先有徵士 戴安道 手製佛像五躯,及 顾长康 《维摩画图》,世人号之三絶。”
(6). 南朝 宋 谢瞻 所作《喜霁》诗, 谢灵运 写之, 谢琨 咏之, 王弘 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7). 南朝 梁元帝 画 孔子 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8). 隋 田僧亮 、 杨契丹 、 郑法士 三人在京师 光明寺 画小塔, 郑 图东壁北壁, 田 图西壁南壁, 杨 画外边四面,称为三绝。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杨契丹
(9).指 唐 吴道玄 、 韦无忝 、 陈闳 三画家合作之《金桥图》。 唐明皇 幸 潞州 ,道由 金桥 ,羽仪甚盛,诏 吴道玄 、 韦无忝 、 陈闳 ,令同製《金桥图》。“圣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马, 陈閎 主之;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帷幕, 吴道玄 主之;狗马骡驴牛羊骆驼猫猴猪貀四足之类, 韦无忝 主之。图成时为三絶焉。”见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10). 唐 张璪 常画古松于斋壁, 符载 为之作赞, 卫象 为之配诗,亦一时三绝。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11).指 唐 郑虔 之诗、书、画。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 郑虔 三絶。’” 金 赵秉文 《寄王学士子端》诗:“ 李白 一杯人影月, 郑虔 三絶画诗书。”
(12).指 唐 李揆 之门第、人物、文学。新唐书·李揆传:“ 揆 美风仪,善奏对,帝嘆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絶。”
(13). 唐 宋之问 之父 令文 富文辞、工书、力绝人,世称三绝。见新唐书·宋之问传
(14). 唐 韦暠 善判、 李亘 工书, 彦伯 属辞,时称“河东三绝”。见新唐书·徐彦伯传
(15). 唐文宗 时,诏以 李白 之歌诗, 裴旻 之剑舞, 张旭 之草书为三绝。见新唐书·李白传
(16).三次断绝。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读,韦编三絶。” 宋 苏轼 《夜梦》诗:“韦三絶 丘 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漢語大詞典》:针线(針線,針綫)
亦作“ 针綖 ”。亦作“ 针綫 ”。亦作“鍼线”。
(1).针和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 太宗 常赐 三藏 衲,约直百餘金,其工无针綖之迹。”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桂娘 也日日无情无绪,懨懨欲睡,针线慵拈。” 林斤澜 《母女》:“你撕了衣服?这里有针线,借来使一使吧。”
(2).指缝纫刺绣工作。 唐 白居易 《秋霁》诗:“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宋 姚进道 《青玉案》词:“春衫犹是, 小蛮 鍼线,曾湿 西湖 雨。”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主中馈,习鍼綫,犹不失为勤谨。”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一章:“你的针线真不错,会缝新衣服。”
(3).指从事缝纫刺绣工作。 宋 黄公绍 《青玉案》词:“征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4).指缝纫刺绣的成品。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翻身进屋里打开箱子,拿出一件针线来。”
(5).指作品的组织结构,谋篇布局。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文又无针线。”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疎,全篇之破绽出矣。”
(6).指写文章或做学问时的研磨功夫。 宋 陈亮 《又甲辰秋书》:“痛念二三十年之间,诸儒学问各有长处,本不可以埋没,而人人须着些针线。其无针线者,又却轻佻,不是屈头肩大担底人。”
(7).指写文章或做学问时从事研磨。 宋 杨万里 《初凉与次公子共读书册》诗:“五言未针綫,百遍遶阶除。”
《漢語大詞典》:金针(金針,金鍼)
亦作“ 金鍼 ”。
(1).针的美称。用以缝补刺绣。《敦煌曲子词·倾杯乐》:“时招金针,拟貌舞凤飞鸞。” 唐 罗隐 《七夕》诗:“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嬋娟。” 清 屈复 《题元遗山论诗后》:“今古寧无炼石手,补天原不用金针。”
(2).比喻秘法、诀窍。典出 唐 冯翊子 桂苑丛谈·史遗:“﹝ 采娘 ﹞七夕夜陈香筵祈於 织女 。是夕梦云舆雨盖,蔽空驻车,命 采娘 曰:‘吾 织女 ,祈何福?’曰:‘愿丐巧耳。’乃遗一金针,长寸餘,缀於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儒林外史第四九回:“ 高翰林 道:‘老先生,“揣摩”二字,就是这举业的金针了。’”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 中国 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鍼了。”参见“ 金针度人 ”。
(3).中医针科医疗用的针。古时多用金、银或铁制成,现在多用不锈钢制成。
(4).金针菜的花。可作蔬菜。参见“ 金针菜 ”。
《漢語大詞典》:金针度人(金針度人)
唐 白居易 有《白氏金针诗格》三卷。见《宋史·艺文志八》。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因谓把某种技艺的秘法、诀窍传授给别人。 明 李贽 《四书评·大学》:“三纲领处,鸳鸯画出;八条目处,金针度人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陆放翁 曰:‘文章切忌参死句。’ 黄山谷 曰:‘文章切忌随人后。’皆金针度人语。”
《漢語大詞典》:金针菜(金針菜)
多年生宿根草本。百合科。有萱草、黄花菜、红萱、黄花等种。因其花蕾黄色,形似金针,故名。可供观赏。花蕾蒸熟晒干,可作蔬菜。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饮食》引 清 方骏谟 《徐州舆地考》:“ 徐州 人曝鹿葱以为蔬。原注:俗名金针菜。”
《漢語大詞典》:绣床(繡牀)
亦作“ 绣床 ”。
1.装饰华丽的床。多指女子睡床。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七:“池边影动散鸳鸯,更引微风乱绣牀。” 宋 贺铸 《采桑子·罗敷歌》词之一:“半掩兰室,惟有纱灯伴绣牀。” 元 萨都剌 《鹦鹉曲》:“水晶帘垂宫昼长,猩色屏风围绣牀。”
2.刺绣时绷紧织物用的架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美人香冷绣床閒,一院桃开独闭关。”
《漢語大詞典》:刺绣(刺繡,刺綉)
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刺出字画的美术工艺。 汉 王充 论衡·程材:“ 齐 部世刺绣,恒女无不能。”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挑鬟玉釵髻,刺绣寳装拢。”《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不做东君造化,金针刺绣羣芳样。”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瘦马》:“夫见其举止端方,喜而留之,命伴女公子刺绣。”
刺綉:1.一种美术工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巧女之刺綉,虽精妙绚烂,纔可人目,初无补於实用,后世之文似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张慧仙寄外诗记》:“问女年几何,曰:十二岁矣。问近习何事,曰:刺綉耳。”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这里的女孩子,只知低头刺绣,静极的时候,连针穿过布帛的声音都可以听见。”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她做的刺绣手工和画的桃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2).指刺绣工艺的产品。如苏绣、湘绣等。参见“ 刺绣 ”。
(3).在身体上刺花纹,即文身。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你们课本中有过 海南岛 黎 人的插图吗?他们正是那样,浑身刺绣着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