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幽微
(1).隐微。汉书·扬雄传下:“若夫閎言崇议,幽微之涂,盖难与览者同也。”北齐书·儒林传·权会:“﹝ 权会 ﹞少受《郑易》,探賾索隐,妙尽幽微。” 元 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二折:“这棋中幽微之趣,可得闻乎?”
(2).微弱;轻微。旧唐书·方伎传·许胤宗:“又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 鲁迅 《彷徨·祝福》:“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漢語大詞典》:细微(細微)
(1).细小;隐微。鬼谷子·抵巇:“通达计谋,以识细微。”后汉书·卢植传:“宜弘大务,蠲略细微。” 唐 杜甫 《雨不绝》诗:“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颺如丝飞。” 明 刘基 《遣兴》诗:“细微何足较,此意谁当传。”
(2).低贱。汉书·高帝纪下:“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 唐 崔颢 《卢姬篇》:“人生今日得娇贵,谁道 卢姬 身细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冗篇:“而 奢 方拔自细微,又易以愚 秦 耳目。”
《漢語大詞典》:几微(幾微)
(1).犹预兆;隐微。汉书·萧望之传:“愿陛下选明经术,温故知新,通於几微谋虑之士以为内臣,与参政事。”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年少气鋭,不识几微。”
(2).些微,一点点。后汉书·陈宠传:“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容贷之德。”金史·萧玉传赞:“於是 太祖 之美意无復几微存者。”《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晏 、 许普 ﹞见哥哥如此分析,以为理之当然,絶无几微不平的意思。”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先生能处任何时世,而使己身无几微之痏。”
《漢語大詞典》:几危(幾危)
犹隐微。指预兆。鬼谷子·本经阴符:“损兑法灵蓍。损兑者几危之决也。” 陶弘景 注:“几危之理,兆动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见,故曰损兑者几危之决也。”
分類:隐微预兆
《漢語大詞典》:幽沬
犹幽昧;隐微。 宋 曾公亮 《进〈唐书〉表》:“而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盖又百有五十年,然后得以发挥幽沬。”
分類:幽昧隐微
《漢語大詞典》:逶迤
亦作“ 逶迆 ”。亦作“ 逶蛇 ”。
(1).曲折绵延貌。《淮南子·泰族训》:“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文选·扬雄〈甘泉赋〉:“梁 弱水 之濎濙兮,躡 不周 之逶迆。” 李善 注:“迆,音移。” 吕向 注:“透迆,长曲貌。”迆,一本作“ 蛇 ”。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緑草深。”《水浒传》第七二回:“逶迤按 吴 楚 之邦,延亘接 齐 鲁 之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蛇山 逶迆东去。” 毛泽东 《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
(2).曲折行进貌。楚辞·远游:“方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逶蛇。”蛇,一本作“ 迤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 ,据 阳山 ,逶蛇而北。”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红楼梦第二六回:“这里 贾芸 随着 坠儿 逶迤来至 怡红院 中。” 朱德 《寄东北诸将》诗:“南人北去自逶迤,远戍 辽阳 入岭陂。”
(3).游移徘徊貌,徐行貌。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俛仰遵贵之颜,逶迆势利之间。”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舟凝滞於水滨,车逶迤於山侧。”迤,一本作“ 迟 ”。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徘徊天上游。” 唐 徐凝 《浙东故孟尚书种柳》诗:“ 孟 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
(4).舒展自如貌。楚辞·远游:“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王夫之 通释:“逶蛇,音威夷,曲折自如貌。”汉书·礼乐志:“票然逝,旗逶蛇。” 颜师古 注:“逶蛇,旗貌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芳树垂緑叶,青云自逶迤。”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5).顺应自得之貌。隶释·汉费凤别碑:“ 汉安 二年, 吴郡 太守 东海 郭君 ,以君有逶虵之节,自公之操,年卅一举孝廉,拜郎中,除 陈国 新平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各装美貌逞逶迤,尽出玉颜夸艷态。”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掌中琥珀钟,行酒双逶迤。” 仇兆鳌 注:“双逶迤,指送酒佳人。”参见“ 逶迤退食 ”。
(6).形容歌声婉转。 南朝 梁 范静 妻 沈氏 《当垆曲》:“逶迤飞尘唱,宛转遶梁声。”
(7).形容舞姿、体态优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振华袂以逶迤,若游龙之登云。” 三国 魏 曹丕 《临涡赋》:“鱼頡頏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
(8).指隐微曲折。后汉书·荀爽传论:“及后潜图 董氏 ,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李贤 注:“逶迤,曲也。”
(9).指曲折的情节。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然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固仍以传奇为骨者也。”
(10).指曲折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得志。 唐 白居易 《哭崔常侍晦叔》诗:“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世俗自无常, 徐公 故逶迤。” 宋 苏辙 《送陈侗同年知陕府》诗:“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11).衰败貌。 唐 陈子昂 《修竹篇》诗序:“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頽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逶迤不復振,后世恣欺谩。”
《漢語大詞典》:逶迤退食
谓从容谦退,公正廉洁。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 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后汉书·杨秉传:“ 秉 儒学侍讲,常在谦虚; 著 隐居行义,以退让为节。俱徵不至,诚违侧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进之风。”
分類:从容谦退
《漢語大詞典》:知几(知幾)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漢語大詞典》:微言
(1).精深微妙的言辞。逸周书·大戒:“微言入心,夙喻动众。” 朱右曾 校释:“微言,微眇之言。”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没而微言絶,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唐 李白 《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宋 秦观 《代蔡州进兴龙节功德疏》:“贝叶微言,善会权而归实;蘂珠妙旨,能却老以延年。” 清 魏源 《〈公羊〉〈春秋〉论下》:“无三科、九旨则无《公羊》,无《公羊》则无春秋,奚微言之与有!” 龚尔位 《怀人》诗之一:“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
(2).隐微不显、委婉讽谏的言辞。宋书·范晔传:“﹝ 孔熙先 ﹞始以微言动 曄 , 曄 不回, 熙先 乃极辞譬説。”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一:“盖本以微言諫风,託兴於山川草木,而劝諫於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準,唯在达其志耳。”
(3).密谋;暗中进言。吕氏春秋·精谕:“ 白公 问於 孔子 曰:‘人可与微言乎?’ 孔子 不应。” 高诱 注:“微言,阴谋密事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侯 乃微言太后风上,於是乃以 魏其侯 为丞相, 武安侯 为太尉。”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 幵 ( 吴幵 ) 儔 ( 莫儔 )微言 金 有立 邦昌 ( 张邦昌 )意。”
(4).指秘密的计谋。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保国会之微言不箸竹帛,而入会诸公尚在。”
(5).指人所发出的细微语声。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夫声律之始,本乎声音:发喉引声,和言中宫,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商、角响高,宫、羽声下,高下既区,清浊旋别。”
《漢語大詞典》:深幽
(1).偏远;僻静。后汉书·张禹传:“﹝ 张禹 ﹞歷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 宋 叶适 《中奉大夫薛公墓志铭》:“山既深幽,草亦茂好。”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顷之至一地,室宇巍丽,极深幽雅洁。” 陈毅 《过吕梁山》诗:“林壑深幽胜 太行 ,收罗眼底不辞忙。”
(2).引申为寂寞。 宋 苏轼 《梅花》诗之二:“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3).深奥隐微。后汉书·章帝纪“博贯六艺,不舍昼夜” 唐 李贤 注:“博贯谓究极深幽耳。”
《漢語大詞典》:幽潜(幽潛)
(1).隐伏;隐居。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鲸鱏兮幽潜,从虾兮游陼。” 宋 欧阳修 《有美堂记》:“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 清 戴名世 《慧庆寺玉兰记》:“今 虎丘 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 慧庆 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
(2).隐微玄奥的道理。 元 吾丘衍 《与邻寓人隔屋对月夜话》诗:“凭君纵玄论,未怪发幽潜。”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而深明文理者,因而著之,发挥幽潜,震动耳目。”
(3).深水。 唐 韩愈 《苦寒》诗:“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潜。”
《漢語大詞典》:隐微(隱微)
(1).隐约细微。管子·九守:“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姦,姦动则变更矣。” 戴望 校正:“动,当作洞,声之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明者远见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无形,祸固多藏於隐微而发於人之所忽者也。” 宋 陆游 《书〈贾充传〉后》:“祸机乱萌,伏於隐微。” 朱自清 《民众文学谈》:“我们只说‘文学’底情调比较错综些、隐微些,艺术也比较繁复些、致密些、深奥些便了。”
(2).犹隐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鬼骂陈尚书:“自是,鬼无日不至,无日不闹,往往抉其隐微,数其奸慝。”
《漢語大詞典》:照微
察见隐微。后汉书·班固传上:“隆照微之明,信日昃之听。” 三国 魏 曹植 《责殷》诗:“天高听卑,皇肯照微。”
分類:隐微
《漢語大詞典》:微衷
(1).犹微诚。 唐 俞简 《行不由径》诗:“一示遵途意,微衷益自精。” 宋 范仲淹 《求追赠考妣状》:“右臣窃露微衷,仰干睿听。”参见“ 微诚 ”。
(2).隐微的衷曲。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近世号名讲学者,综其微衷,皆先人心耳。”
分類:隐微衷曲
《漢語大詞典》:微诚(微誠)
微小的诚意。常用作谦词。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臣之微诚,不负天地。”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而微诚浅薄,未垂察谅,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儻允微诚,许陪大礼。”《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官人感夫人盛情,特备一巵酒谢夫人,夫人鉴其微诚,万物推辞!” 王闿运 《弥之领军罢归奉赠》诗之二:“园葵倾太阳,道远效微诚。”
《漢語大詞典》:细意(細意)
(1).琐屑隐微的意思。后汉书·班彪传:“又进 项羽 、 陈涉 而黜 淮南 、 衡山 ,细意委曲,条例不经。”南史·范晔传:“纪传例为举其大略耳,诸细意甚多,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2).犹细心。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作豉:“豉法难好易坏,必须细意人,常一日再看之。”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跡。”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
《漢語大詞典》:烛幽(燭幽)
(1).照亮昏暗。 晋 道安 《〈十二门经〉序》:“陵云轻举,浄光烛幽,移海飞岳,风出电入。” 唐 赵蕃 《隙尘赋》:“洎夫託彼耀灵,起兹虚室,恒纷空而色碎,每烛幽而景密。”
(2).明察事物隐微之处。 晋 荀勖 《燕射歌辞·食举乐东西厢歌之六》:“修己济治,民用寧殷。怀远烛幽,玄教氛氲。”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 唐 柳宗元 《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之二:“伏惟皇帝陛下有广运之德,弘照微之仁,烛幽以明,威远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