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当然(當然)  拼音:dāng rán
理应如此。汉。王充《论衡。命禄》:「而天命当然,虽逃避之,终不得离,故夫不求自得之贵欤。」《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漢語大詞典》:矣乎
语气词连用。“矣”表示已然或将然,“乎”表示疑问或感叹,可译为“了吗”、“了吧”等。例如:已矣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老大矣乎。——·梁启超《谭嗣同传》
《漢語大詞典》:胡然
(1).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诗·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地?胡然而帝也?” 郑玄 笺:“胡,何也。帝,五帝也。何由然女见尊如天帝乎?” 唐 张九龄 《高斋闲望言怀》诗:“坐惜芳时宴,胡然久滞留?”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草鞋大王事》:“士乃留宿而扣神曰:‘神之号,盖某戏书,胡然而至此盛邪?’” 明 李贽 《童心说》:“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2).谓不知何故。表示不明原因。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问:国家台衮之材,臺省之器,胡然近日稍乏其人,将欲救之,其故安在?” 宋 欧阳修 《自叙》诗:“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胡然类鴟夷,託载随车辕。” 元 耶律楚材 《继崔子文韵》:“ 崔子 龙鐘亦可怜,临风相送我胡然。”
(3).突然。 明 张煌言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诗:“尺牘胡然至,寒温不自通。” 明 彭士望《玉帘泉》诗:“平波水最文,胡然此直下。”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九:“鸿鵠初高举,千里苍旻开;长林翕春气,逆此浩荡怀;胡然值飘风,中道羽翼乖。”
《漢語大詞典》:难问(難問)
(1).提出疑问;请教。 汉 王充 论衡·问孔:“以为圣贤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诸兄每读经传,輒下意难问。”
(2).民歌体裁的一种。有如谜语,两人合唱,以一问一答形式出现。如:(问)啥人数得清天上星?啥人数得清鳜鱼鳞?(答)太白金星数得清天上星, 姜太公 数得清鳜鱼鳞。我国东南各省如 江苏 、 广东 等地民间都很流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分类》:“谜有三种:一、事物谜,二、字谜,三、难问, 锺先生 《广州谜语序》称为‘诘难体’……我以为要恰切一点,把它称为‘谜歌’。”
《國語辭典》:将毋(將毋)  拼音:jiāng wú
疑而未决之辞。《韩诗外传》卷四:「客曰:『在外即言外,在内即言内,入乎,将毋?』」
分類:选择疑问
《國語辭典》:将无(將無)  拼音:jiāng wú
表示怀疑、揣测的语气词,即莫非、是否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
分類:莫非
《國語辭典》:何等  拼音:hé děng
1.疑问词。什么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不拘何等,有一件,报一件。」《老残游记》第三回:「并且风闻玉守的政声,也要去参考参考,究竟是个何等样人。」
2.感叹词。多么。《红楼梦》第三回:「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國語辭典》:什么(什麼)  拼音:shén me
1.疑问代名词,专指事物。如:「每天下班后,你都在做什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听忌吃什么?」也作「甚么」。
2.指示代名词,泛指一般事物。如:「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别这样吞吞吐吐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看天色已晚,前后无人,我直跟到这羊圈根前,吟两句诗,调发此人,看他说什么?」也作「甚么」。
3.疑问形容词。如:「你住在什么地方?」《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是部什么书,我还不晓得名目,请悔兄指教。」也作「甚么」。
4.表不定或虚指的形容词。《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部书没有什么道理。」也作「甚么」。
《漢語大詞典》:也与(也與)
亦作“ 也歟 ”。
(1).语气助词。表疑问。《论语·雍也》:“ 仲由 可使从政也与?” 清 戴名世 《郭生诗》序:“乃生吮笔和墨以从事於其间,其犹有 桐 之风也歟?”
(2).语气助词。表感叹。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以子之疎且易,欲以其求知於天者,使人亦知之乎?宜谤之众也与!”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卫人立晋》:“此圣人之所深惜而特起 卫 人立 晋 之文也歟!”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大概皆不能归咎于五十人煽动之故也欤!”
《漢語大詞典》:奚其
(1).疑问词。犹言为何,为什么。《论语·宪问》:“子言 卫灵公 之无道也, 康子 曰:‘夫如是,奚而不丧?’ 孔子 曰:‘ 仲叔圉 治宾客, 祝鮀 治宗庙, 王孙贾 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2).犹言何其。表程度。 唐 苏颋 《奉和圣制至长春宫登楼望稼穡之作》:“帝迹奚其远,皇符之所崇。”
《漢語大詞典》:乎来(乎來)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疑问和感叹。孟子·离娄上:“﹝ 伯夷 ﹞闻 文王 作,兴曰:‘盍归乎来?’”孟子·尽心下:“ 孔子 在 陈 曰:‘盍归乎来?’”一説“来声,矣声通”,“来”读为“矣”。参阅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
《漢語大詞典》:也邪
语气助词。表疑问。庄子·齐物论:“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漢語大詞典》:一唯
(1).语出《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 曰:‘唯。’”后因以“一唯”谓应诺迅速,全无疑问。朱子语类卷四一:“ 颜子 问目,却是初学时; 曾子 一唯,年老成熟时也。” 明 李贽 《寄焦弱侯书》:“观自言 回 死则亡,未闻有好学者,则 参 虽一唯,亦不得谓之好学矣。”
(2).谓完全听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相公投刺司礼:“ 冯保 势虽张,然一唯 江陵 指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何消如此多疑!使得,使得。一唯尊命,只求快些。”
《漢語大詞典》:疑年
(1).怀疑他人的年龄。左传·襄公三十年载: 晋悼夫人 食舆人之城 杞 者, 绛县 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同食者疑其年,使以实告。老者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 师旷 推断老人为七十三岁。 史赵 、 士文伯 测算其日数为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大夫 赵武 乃召老人而谢过,因授以田亩,任以为 绛县 师。后遂以“疑年”指有才德的民间老人。 唐 权德舆 《酬冯绛州早秋绛台感怀见寄》诗:“武符颁美化,亥字访疑年。”
(2).特指前人年龄有疑问而未能确定者。 清 钱大昕 有疑年录四卷。
《漢語大詞典》:也那
(1).叹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塞鸿来也那!塞鸿来也那!”
(2).疑问词。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你早睡也那?你睡得着?”
(3).衬词,无义。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待去来呵,长街上列着兵马,哎!婆婆也,我可是怕也那不怕?”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想他每富家杀羊也那宰马,每日里笑恰,飞觥也那走斝。”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猛见那一带连山也那万里遥,高也么高,凸更凹。”
《国语辞典》:几次(几次)  拼音:jǐ cì
1.多少次。表疑问的语气。如:「红楼梦你总共看过几次?」
2.好多次。如:「连续几次的打击,使他完全丧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