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逍遥事外
(1).谓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 清 包世臣 《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 华 商欠负洋商,一经控告,追封产业,累及亲朋;西人负欠 华 债,虽饶私蓄,循例报穷,便自逍遥事外。” 鲁迅 《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 杨妃 , 禄山 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 玄宗 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2).谓置身事外,毫不关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自然,旧形式的采取,或者必须说新形式的探求,都必须艺术学徒的努力的实践,但理论家或批评家是同有指导、评论、商量的责任的,不能只斥他交代未清之后,便可逍遥事外。”
《国语辞典》:难逃法网(难逃法网)  拼音:nán táo fǎ wǎng
触犯法律的人,很难逃得过法律的制裁。如:「他畏罪潜逃国外数年,最后仍难逃法网,而被警方引渡回国。」
《国语辞典》:过赃犯法(过赃犯法)  拼音:guò zāng fàn fǎ
贪污受贿,违犯法纪。《儒林外史》第五○回:「我同苗总兵系一面之交,又不曾有甚过赃犯法的事,量情不得大输。」
《国语辞典》:犯法违理(犯法违理)  拼音:fàn fǎ wéi lǐ
违犯法令,违背道理。《红楼梦》第五五回:「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
《国语辞典》:妨害风化罪(妨害风化罪)  拼音:fáng hài fēng huà zuì
违反社会善良风俗的犯法行为。如通奸罪、强奸罪等。
《国语辞典》:乌狗吃食,白狗当灾(乌狗吃食,白狗当灾)  拼音:wū gǒu chī shí,bái gǒu dāng zāi
(谚语)比喻某人犯法,却由别人顶罪受罚。《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不过做杨二郎屁股不著,打得些屈棒,毫无头绪。杨二郎正是俗语所云:『从前作事,没兴齐来;乌狗吃食,白狗当灾。』」
《国语辞典》:犯款  拼音:fàn kuǎn
1.触犯法令。
2.触犯忌讳。
《国语辞典》:法网难逃(法网难逃)  拼音:fǎ wǎng nán táo
刑法细密如网,犯法者难以逃亡。如:「他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终于法网难逃,被判了死刑。」
《国语辞典》:教唆罪  拼音:jiào suō zuì
指使他人犯法之罪,称为「教唆罪」。
《漢語大詞典》:犯治
犯法于治世。荀子·正论:“故治则刑重,乱则刑轻,犯治之罪固重,犯乱之罪固轻也。” 杨倞 注:“治世家给人足,犯法者少,有犯则众恶之,罪固当重也。”
分類:犯法治世
《國語辭典》:不逞之徒  拼音:bù chěng zhī tú
心怀不满而闹事的人。《后汉书。卷六四。史弼传》:「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也作「不逞之人」。
分類:犯法为非
《國語辭典》:辨复(辨復)  拼音:biàn fù
科举时代秀才有一定式样的衣服,假使秀才犯了罪,被革除功名,则不准穿戴这类款式的制服。当被褫革功名的秀才,證实无罪后请求恢复功名,称为「辨复」。《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郎既释,远求父门人书,得从辨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