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车灯
淫行
盘歌
粤讴
巴乌
梨花片
汉调
春瘟
狮舞
秦腔
瘟疫
信天游
鼓词
凡体
时韵
《國語辭典》:车灯(車燈)  拼音:chē dēng
1.装配在车上的灯。有照明、示警等功能。
2.一种流行于西南各省的民间曲艺。由二至五人演出,边歌边舞,旁边有帮腔助唱,唱词以七字句为主,用锣、鼓、二胡、四胡等伴奏。多在节庆、庙会时演出。
《漢語大詞典》:淫行
(1).过分的行为;不合礼制的行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戊 之为人也,远不忘君,近不偪同,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孔子家语·问礼》:“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
(2).纵欲放荡的行为。史记·南越列传:“太后有淫行,国人不附。”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南子 有淫行。”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而 彩云 亦多淫行,常蓄美男子数十人,以次入待,小不当意輒杀之。”
(3).犹流行,泛滥。 晋 潘岳 《关中诗》:“疫癘淫行,荆棘成榛。”
《漢語大詞典》:盘歌(盤歌)
流行于 四川 北部和 陕西 南部一带的民歌,一般以问答的方式对唱。《中国歌谣资料·唱个盘歌给你听》:“歌师傅,老先生,唱个盘歌给你听。” 萧三 《革命民歌集·好汉崖》:“姑娘没有文学才,一堆盘歌抱在怀,高山唱歌找对手,谁把盘歌对起来。”
《國語辭典》:粤讴(粵謳)  拼音:yuè ōu
1.流行于广东省广州一带的曲艺。用广东方言演唱,唱腔歌唱性强,既可抒情,亦可议叙,内容多描写男女情爱或反映对社会的不满。
2.粤语歌谣集。清招子庸撰,约一百二十首。内容多描写男女爱慕之情,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文词典雅,杂以大量的方言俚语,雅俗共赏。
《国语辞典》:巴乌(巴乌)  拼音:bā wū
乐器名,吹管乐器。流行于云南一带少数民族。管身为竹制或木制,共有八个按音孔,前七后一。一端侧面开吹孔,内装有铜质簧片,演奏时横吹。音色柔美,常用于独奏、合奏、舞蹈和叙事歌等说唱伴奏。彝族红河区流行直吹巴乌及双管巴乌两种。
《国语辞典》:梨花片  拼音:lí huā piàn
乐器名,打击乐器。最早流行于山东。农民歌唱时,拿农具犁铧两块碎片击节。发展成大鼓后,仍保留了这种击节方式,用两块半圆形铁片或铜片代替犁铧碎片,左手食指夹击发音。也称为「月牙片」。
《國語辭典》:汉调(漢調)  拼音:hàn diào
一种盛行于湖北、陕西一带的地方戏曲名称。参见「汉剧」条。
《國語辭典》:春瘟  拼音:chūn wēn
流行于春季的瘟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谁知去年春上,染了个春瘟病,挨到六月间死了。」
《国语辞典》:狮舞(狮舞)  拼音:shī wǔ
一种流行于东亚地区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因古代中国人将狮子视为瑞兽,认为舞狮可以驱邪避鬼,并求吉纳福。主要由二人或三人成一组,装扮成狮子的样子,随锣鼓声作俯、仰、腾、跃各种动作。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也称为「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
《國語辭典》:秦腔  拼音:qín qiāng
1.一种流行于西北各省区的板腔体剧种。在同州梆子的基础上,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而成为秦腔。也称为「陕西梆子」。
2.北方梆子的统称。
《國語辭典》:瘟疫  拼音:wēn yì
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抱朴子。内篇。微旨》:「经瘟疫则不畏,遇急难则隐形。」
《國語辭典》:信天游  拼音:xìn tiān yóu
一种流行于甘肃、陕西北部及宁夏东北部的山歌。一般为七字一句,两句一段,短的只有一段,长的可达十数段。有两种曲调:一为音调高亢辽阔;一为曲调平稳。内容以反映爱情、日常生活为主。
《國語辭典》:鼓词(鼓詞)  拼音:gǔ cí
一种说唱艺术。表演者自击鼓板以说唱。参见「打鼓说书」条。
《漢語大詞典》:凡体(凡體)
犹言俗体。指世俗流行的诗风。
《漢語大詞典》:时韵(時韻)
当时流行的曲调。 唐 孟郊 《游华山云台观》诗:“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