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漢語大詞典》:西山饿夫(西山餓夫)
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遂饿死於 首阳山 。”后因以“西山饿夫”为 伯夷 、 叔齐 的代称。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无 仲尼 ,则 西山 饿夫与东国之絀臣恶乎闻。”梁书·刘显传:“友人 刘之遴 启皇太子曰:‘ 之遴 尝闻, 夷 、 叔 、 柳惠 ,不逢 仲尼 一言,则 西山 饿夫、东国黜士,名岂施於后世。’”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发宋陵寝:“当时举天下无非之者,而 西山 饿夫独非之。”亦省称“ 西山夫 ”。 宋 苏轼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抛 彭泽 米,偶似 西山 夫。”
分類:伯夷叔齐
《漢語大詞典》:西南
(1).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即八卦坤所指的方向。国语·周语下“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西南曰坤。” 宋 苏轼 《寄题梅宣义园亭》诗:“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2).我国地区名。通常指 四川 、 云南 、 贵州 和 西藏 等省区。
《漢語大詞典》:南楼(南樓)
(1).在南面的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闻人倓 注:“ 灵运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 横山 。’”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千里斜阳鐘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2).古楼名。在 湖北省 鄂城县 南。又名 玩月楼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气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楼 理咏。”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清景 南楼 夜,风流在 武昌 。”按 晋 武昌县 ,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县 。 唐 武昌县 属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汉市 武昌 。 李白 所咏 南楼 ,实际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楼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 南楼 。”
(3).古楼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黄鹤山 顶。一名 白云楼 ,又名 岑楼 。 清 乾隆 中毁, 毕沅 重修之。 宋 陆游 入蜀记:“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楼 ,在 仪门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黄鹤山 。制度閎伟,登望尤胜。 鄂州 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会, 山谷 所谓‘ 江 东 湖 北行画图, 鄂州 南楼天下无’是也。”
(4).古楼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长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暗度 南楼 月,寒深 北渚 云。” 仇兆鳌 注:“ 邵 注谓 南楼 在 武昌 。 顾 注谓 南楼 在 岳阳 。 庐 注据 柳子厚 《长沙驛前南楼感旧》诗为证,是 南楼 即在 潭州 。”
(5).古楼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南。 唐 张九龄 尝登此楼赋诗。 宋 张栻 重修,改名 曲江楼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楼记》:“ 敬夫 一日与客往而登焉……於是顾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谓 江陵郡 城 南楼 者邪!’”
(6).古楼名。在 广西省 宜山县 南,有 宋 黄庭坚 所书《范滂传》刻石。 宋 嘉熙 中毁去。参阅明一统志《庆远府志》
(7).古楼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驻节此处,题曰“ 南楼 望远”, 刘有年 有记。
《漢語大詞典》:碧鸡(碧雞,碧鷄)
亦作“ 碧鷄 ”。
(1).传说中的神物。汉书·郊祀志下:“或言 益州 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遣諫大夫 王褒 使持节而求之。”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 青蛉县 禺同山 有碧鷄、金马,光景时时出见。”文选·左思〈蜀都赋〉:“金马骋光而絶景,碧鸡儵忽而曜仪。” 吕延济 注:“金马、碧鸡,神物也。” 宋 王安石 《送文学士倅邛州》诗:“时平无喻檄,不访碧鸡祥。” 明 李梦阳 《得何子过湖南消息》诗:“ 马援 留铜柱, 王褒 祀碧鸡。” 清 姚鼐 《云南布政使王芥子入觐赋赠》诗:“维藩万里护边黎,拥节三年祀碧鸡。”
(2).山名。在今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元 李京 《初到滇池》诗:“珍重 碧鸡 山上月,相随万里更多情。” 明 机先 《碧鸡秋色》诗:“ 碧鸡 西望水天虚,漠漠秋光画不如。”
(3).山名。在今 四川省 西昌市 。 唐 刘禹锡 《送杨处厚》诗:“王城晓入窥 丹凤 , 蜀 路晴来见 碧鷄 。”
(4). 汉 王褒 《碧鸡颂》的省称。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骋黄马之剧谈,纵《碧鸡》之雄辩。” 吕延济 注:“ 王褒 为《碧鸡颂》,雄盛辩(辞)之谓也。”梁书·任昉传作“碧鷄”。 唐玄宗 《鹡鸰颂》序:“才雄白凤,辩壮《碧鸡》。”
(5).一种会报更的林鸟。 明 刘基 《绝句漫兴》之七:“碧鸡啼落山头月,肠断槐根梦不回。” 明 张佳胤 《游太华山记》:“每鼓林鸟叫号,互移栖所,夜凡五起,山僧视为更候。是夕,余不能寐,验之果尔。枕上口占四诗,内云:‘山中无玉漏,自有碧鸡啼。’盖谓是也。”
《漢語大詞典》:铁桥(鐵橋)
(1).用钢铁等建造的桥,多为通火车之用。
(2).指 广东省 增城县 东 罗浮山 中的石梁,望之如桥,因称。 唐 曹唐 《送羽人王锡归罗浮》诗:“石磴倚天行带月, 铁桥 通海入无尘。”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 铁桥 石柱 连空横,杖藜欲趁飞猱轻。”自注:“山有 铁桥 、 石柱 ,人罕至者。”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诗:“ 铁桥 石柱 我未到, 黄湾 胥口 先句留。”参阅 明 陈琏 《罗浮山志·洞天福地》
(3).地名。在 云南省 中甸县 境。 唐 置铁桥,跨 金沙江 ,以通 吐蕃 。 吐蕃 于此置 铁桥城 ,为 吐蕃 十六城之一。旧唐书·德宗纪下:“﹝ 贞元 十年﹞ 南詔 异牟寻 攻收 吐蕃 铁桥 已东城垒一十六,擒其王五人,降其民众十万口。”
《漢語大詞典》:点苍
山名。在 云南省 大理市 西北、 洱海 及 漾濞江 间。元史·地理志四:“有 点苍山 在 大理 城西,周广四百里。” 清 赵翼 《瓯北诗抄·龙尾关》:“ 点苍 千仞高, 洱海 万顷沛。”
《漢語大詞典》:六诏(六詔)
唐 代位于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乌蛮 六个部落的总称,即 蒙隽诏 、 越析诏 、 浪穹诏 、 邆睒诏 、 施浪诏 、 蒙舍诏 。“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詔”。 唐 开元 二十六年后, 蒙舍诏 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县 南境),史称 南诏 。其地在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部。 唐 元稹 《蛮子朝》诗:“西南 六詔 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 云南 。 宋 陆游 《晚登横溪阁》诗:“瘴雾不开连 六詔 ,俚歌相答带 三巴 。” 清 陆元辅 《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诗:“ 三江 日月孤臣老, 六詔 风烟万里归。” 吕志尹 《过黔楚界喜晴》诗:“ 六詔 乡关常恨别, 三湘 春水无情流。”参阅旧唐书·南蛮西南夷传新唐书·南蛮传上
《漢語大詞典》:滇池
又称 昆明湖 、 昆明池 、 滇南泽 。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东西两岸,有 金马 、 碧鸡 两山夹峙。湖水在西南 海口 泄出称 螳螂川 ,为 金沙江 支流 普渡河 上源。史记·西南夷列传:“ 蹻 ( 庄蹻 )至 滇池 ,方三百里。”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滇池泽 在 昆州 晋寧县 西南三十里。其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 滇池 。” 晋 左思 《蜀都赋》:“殆而朅来相与,第如 滇池 ,集于 江洲 。”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赤藤为杖世未窥, 臺郎 始携自 滇池 。”
《高级汉语词典》:云南(云南)  拼音:yún nán
中国西南边境的省。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260万,省会昆明。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复杂的省。全境多山,高差很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从热带作物到耐寒作物品种多样,水力资源丰富,矿产丰富,工业以有色冶金为主,锡产量全国第一,铜、铅、锌产量也居全国重要地位
分类:云南
《漢語大詞典》:回青
(1).颜料名。石青中之最珍贵者。产于 云南 ,可作烧制瓷器原料。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回青:“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明史·吕坤传:“至 饶州 磁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须,徒累小民敲骨。”
(2).谓放牧至秋冬草枯时回圈。清史稿·兵志十二:“﹝ 天聪 ﹞二十六年,令八旗豢马,春夏驱赴 察哈尔 放牧,曰出青,秋冬回圈,曰回青。”
(3).返青。如:麦苗回青。
《漢語大詞典》:云岭(雲嶺)
(1).高耸入云的山峰。 晋 江逌 《咏秋》:“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 唐 岑参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诗:“宅占凤城胜,窗中云岭宽。” 金 元好问 《岳祠斋宫夜宿》诗:“朅来石门道,烟岫接云岭。”
(2).山名。一称 大雪山 。在 云南省 西北部,为 澜沧江 、 金沙江 的分水岭。山势高峻,终年积雪。主峰名 玉龙山 。
《漢語大詞典》:井灶(井竈)
(1).井与灶。亦借指家园、故居。《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唐 杜甫 《咏怀》诗之二:“井灶任尘埃,舟航烦数具。” 郭沫若 《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鈿环井灶空。”
(2). 四川 、 云南 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清史稿·食货志一:“盐场井灶,另编排甲。”
《漢語大詞典》:洱海
湖名。古称 叶榆泽 。在 云南省 大理市 、 洱源县 间。因其形如耳得名。西汇 点苍山 麓诸水,冲积为肥沃的 大理平原 。北纳 西洱河 ,流出 大理市 ,汇合 漾濞江 ,注入 澜沧江 。有“三岛”、“四洲”、“九曲”之胜,是著名风景区。 清 唐孙华 《戏为友人代忆》诗之三:“ 洱海 何时到,南来路几千。” 郭沫若 《东风集·〈游大理·洱海月〉》:“拾来 洱海 月,上有乌云玷。”
分類:云南
《漢語大詞典》:朱提
(1).古地名。 汉武帝 时置县,治所在今 云南省 昭通县 境。后立为郡。 南朝 梁 废。 唐 武德 初置 安上县 ,不久复改为 朱提县 , 天宝 中地入 南诏 ,移治今 四川省 宜宾县 安边镇 西南。 唐 末废。 清 蒋平阶 《送李分虎之滇黔》诗:“ 乌蛮 新幕府,属国旧 朱提 。”
(2).山名。在今 云南省 昭通县 境。盛产白银,世称朱提银。亦用作银的代称。汉书·地理志上:“ 朱提 ,山出银。”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谊高矜厄且怜贫,三百朱提贱似尘。” 清 赵翼 《故公相赠郡王傅文忠公》诗:“朱提赠十流,丰貂辉冠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女一日入閒舍中……暗陬有物堆积,蹴之迕足,拾视皆朱提。”参见“ 朱提银 ”。
《漢語大詞典》:朱提银(朱提銀)
古代的一种优质白银。因产于今 云南 昭通县 境内之 朱提山 ,故称。汉书·食货志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是为银货二品。”
《漢語大詞典》:丽水(麗水)
(1).古水名。韩非子·内储说上:“ 荆 南之地、 丽水 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 南朝 梁元帝 《与萧咨议等书》:“化为金案,夺 丽水 之珍;变同珂雪,高玄霜之彩。”
(2).美好的水。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宝波丽水,华峯艳山。”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记方流而目眩,閲丽水而神疲。”
(3).附着于水中。 宋 范仲淹 《金在鎔赋》:“昔丽水而隐晦,今跃冶而光亨。”
(4). 金沙江 流入 云南省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北的一段,称 丽水 。旧唐书·贾耽传:“故 瀘南 贡 丽水 之金,漠北献 余吾 之马,玄化洋溢,率土霑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