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赤道雨林气候(赤道雨林气候)  拼音:chì dào yǔ lín qì hòu
赤道横贯的区域,生长热带雨林植物的气候型态,终年高温多雨。如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也称为「热带潮湿气候」。
《国语辞典》:大气候(大气候)  拼音:dà qì hòu
大陆地区喻整体的方针与政策。
《国语辞典》:草原气候(草原气候)  拼音:cǎo yuán qì hòu
沙漠气候与其他气候间的过渡气候。多位于沙漠地区四周外围,雨水稍多,可生长耐旱的短草。
《国语辞典》:摸气候(摸气候)  拼音:mō qì hòu
比喻摸索、了解事态的最新发展或动向。如:「关于这次人事异动案,你若想从我这里探口风、摸气候,只怕会无功而返。」
《國語辭典》:季风气候(季風氣候)  拼音:jì fēng qì hòu
因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主要特徵为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低温乾燥。
《漢語大詞典》:海洋性气候
近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明显的气候,全年和一天内的气温变化较小,空气湿润,降水量多,分布均匀。
《國語辭典》:大陆性气候(大陸性氣候)  拼音:dà lù xìng qì hòu
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较小的气候类型。特徵为夏热冬冷,年温差、日温差大,雨量较少且季节分布不平均,大多集中在夏季。
《漢語大詞典》:地中海气候
又称“地中海式气候”、“副热带夏干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月平均气温在21~27°c之间。冬季温和多雨,月平均气温在5~10°c之间。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出现在欧洲、非洲、亚洲地中海沿岸。
《漢語大詞典》:城市气候
城市的特殊局地气候。形成原因主要是:城市建筑物、路面等代替了绝大部分植被;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增添了大量热源;工业和交通运输放出大量烟尘和微粒等。城市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温高、湿度低、风速小、太阳辐射弱、能见度差、降水多。
《國語辭典》:气候学(氣候學)  拼音:qì hòu xué
观测地球各地区各时期的气候现象,研究其气候的成因、分布类型及变化规律的学问。
《漢語大詞典》: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c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國語辭典》:天气(天氣)  拼音:tiān qì
1.气候。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多种气象要素综合显示的大气状况。《文选。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唐。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2.空气。天空中轻清之气。《礼记。月令》:「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
3.运命的徵候。汉。赵晔《句践伐吴外传》:「吾诚已说于国人,国人喜悦;而子昔日云:『有天气即来陈之。』」
4.时候。指某一时刻。《水浒传》第八回:「两个公人带了林冲出店,却是五更天气。」《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莫如趁天气还早,躲了她。」
《漢語大詞典》:春寒
指春季寒冷的气候。例如:春寒料峭;冬暖易春寒。
《國語辭典》:气象(氣象)  拼音:qì xiàng
1.气候,一切大气变化的现象,如风、雨、雷、电等,统称为「气象」。唐。韩愈〈县斋有怀〉诗:「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宋。苏轼〈与章子厚书〉:「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
2.人的举止、气度。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我点著灯光,……请同知你觑这二人的气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侣笙出落得精神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威严气象。」
3.景况、气派。《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红楼梦》第二回:「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4.文章的风格气韵。唐。韩愈 荐士诗:「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七首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國語辭典》:风日(風日)  拼音:fēng rì
风光。唐。王维 汉江临眺诗:「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