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双百方针(雙百方針)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简称。
分類:方针
《漢語大詞典》:国计(國計)
(1).治国的方针大计。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宋 王禹偁 《先君后臣论》:“会 座 病, 卫君 亲视之疾,且问国计。”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地方大吏,原以整顿地方,岂可图便偷安,置国计於不问。”
(2).国家的经济,国家的财富。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元史·世祖纪十:“且言其国经 唆都 军马虏掠,国计已空。”《宦海》第一回:“总而言之,那一国之中,官吏的得人与否,关係著民生的强弱,国计的盛衰。”
《漢語大詞典》:治道
(1).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治道之兴,邪人不利。” 王闿运 《〈尚书大传〉序》:“然就其断章,寻与宏旨,足以佐治道,存先典,明古训,雄文章。”
(2).修筑道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新唐书·韩琬传:“ 永淳 时, 雍丘 令 尹元贞 坐妇女治道免官,今妇夫女役常不知怪。”
《漢語大詞典》:方策
(1).亦作“ 方筴 ”。即方册。简册,典籍。后亦指史册。礼记·中庸:“ 哀公 问政。子曰:‘ 文 武 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郑玄 注:“方,版也。策,简也。” 孔颖达 疏:“言 文王 、 武王 为政之道皆布列在於方牘简策。”策, 陆德明 释文作“筴”。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夫方策既载,皇王之迹已殊;鐘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宋书·后废帝传:“方筴所不书,振古所未闻。” 明 宋濂 《恭题御制文集后》:“仁民爱物之心随感而见,布於方策。” 章炳麟 《文学总略》:“是故绳綫联贯谓之经,簿书记事谓之专,比竹成册谓之仑,各从其质以为之名,亦犹古言‘方策’, 汉 言‘尺牘’,今言‘札记’矣。”参阅 清 李惇 群经识小·方策
(2).方法对策;方针策略。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昔有一妇,荒婬无度,欲情既盛,嫉恶其夫,每思方策,规欲残害,种种设计,不得其便。”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自 粤 来京,不避艰险,非图爵禄之荣,实欲备陈方策,以广圣闻。”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但是她这个方策是失败了。” 周恩来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认识这是达到革命三民主义的唯一方策。”
《漢語大詞典》:改辙(改轍)
更改行车的道路。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中逵絶无轨,改辙登高岗。”后用以比喻变更方针、计划或方法等。隋书·礼仪志一:“必有人情,将移礼意, 殷 周 所以异轨, 秦 汉 於焉改辙。” 元 杨弘道 《幽怀赠彦深》诗:“仕途得捷径,改辙归大 商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 方大章 秀才诗,初学 明 七子,后受业门下,幡然改辙,专主性灵,可谓一变至道。”
《漢語大詞典》:策略
亦作“ 策畧 ”。
(1).谋略;计谋。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术谋之人以思謨为度,故能成策畧之奇,而不识遵法之良。” 唐 杜甫 《送灵州李判官》诗:“将军专策畧,幕府盛才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诸生有何策畧,就此披宣。” 清 孙枝蔚 《赠安肃梁明府木天》诗:“怀古诗篇进,忧时策畧新。”
(2).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三章:“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才能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出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把斗争引向胜利。”
(3).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如:你做这件事时要注意策略些。
《漢語大詞典》:要图(要圖)
重要的计划、方针或步骤。 郑观应 《盛世危言·游历》:“泰西各国尤重游歷,尊如世子王孙,贵如世爵将相,莫不以游歷各国为要图。”《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大同日报〉缘起》:“改良组织,实为目前不可缓之要图矣。”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凡此十端,皆救国之大计,抗 日 之要图。”
分類:方针步骤
《漢語大詞典》:改路
改变路径。比喻变更方针和办法。《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漢語大詞典》:易辙(易轍)
改变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方针或做法。晋书·江统传:“今子遭弊事之终而不图更制之始,爱易辙之勤而得覆车之轨,何哉?”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暉 好以奇癖字作文,初若不易解者,解之得平平耳。 王稚钦 有诗嘲之云:‘……请君宝此无易辙,圣人復起当相知。’”《“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南京全体学生罢课宣言书》:“苟政府犹有国民,犹知亡国,当能容纳忠言,翻然易辙。”
《漢語大詞典》:方针(方針,方鍼)
(1).亦作“ 方鍼 ”。罗盘针。《新名词训纂·物之属》:“按罗盘指南针原出 中国 ,惟 中国 皆指南,外国有指北者。方针之不同如此。”《老残游记》第一回:“二则他们未曾预备方鍼。平常晴天的时候,照着老法子去走,又有日月星辰可看,所以南北东西尚还不大很错……那知遇了这阴天,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他们就没了依傍。”
(2).比喻指导工作或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梁启超 《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认定方针,一贯以行之,必有能达其目的之时。”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
《漢語大詞典》:改涂(改塗)
亦作“ 改途 ”。 改变路径。比喻变更方针、办法或态度。《穀梁传·文公二年》:“坏庙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识否泰於独见者,虽劫以锋鋭,犹不失正而改涂焉。”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七》:“两手拿着外国铜锤或木棍,把手脚左伸右伸的,大约于筋肉发达上,也该有点‘效验’。无如竟不见效验!那自然只好改途去练‘武松脱铐’那些把戏了。”
《漢語大詞典》:打乱
干扰(如加以妨碍或使改变方针或使停止)例如:打乱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破坏已定的、合意的或井井有条的秩序或扰乱适当安排。例如:打乱了家务的正常进行。
《漢語大詞典》:活着(活著)
(1).妙着。指下棋时机动灵活,不被对方所牵制的一步。 宋 吴泳 《送毅夫总领淮西》:“莫从局外鉴全胜,紧向碁心寻活著。” 宋 周密 《朝中措·东山棋墅》词:“自有仙机活著,未应袖手旁观。”
(2).引申为随机应变的办事方针。 黄远庸 《历历伤心录》:“盖总统派人四出打听各使意思,皆甚冷淡……此记者屡次通信所谓外交上无活著,且著著做死之絶惨现象也。”
《漢語大詞典》:组织路线
政党进行组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针。在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基础上制订,是实现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包括健全民主集中制,改善组织机构和干部制度,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维护党的纪律,坚持党员标准,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等。
《漢語大詞典》:大政方针(大政方針)
重大政策与方针。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八回:“所以一经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拟向国会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