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末迹
(1).喻晚年。文选·陆机〈叹逝赋〉:“解心累於末迹,聊优游以娱老。” 李善 注:“末迹,喻老。”
(2).次要的事。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性命修于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王闿运 《御夷论一》:“和战者,政教之末迹;諍议者,谋国之下道。”
分類:次要晚年
《國語辭典》:馀绪(餘緒)  拼音:yú xù
剩馀的资产或才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聊斋志异。卷一。叶生》:「君出馀绪,遂使孺子成名。」
《漢語大詞典》:肤末(膚末)
指肤浅的见解或事物的次要部分。 明 张纶 《林泉随笔》:“世之博洽君子,不以肤末於学,而遽云云见嗤,改而正诸,则幸也。” 清 曾国藩 《与朱仲我书》:“因来函陈义颇坚,輙復贡其肤末,以相质证,唯希雅鉴。”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尔雅者,释之书,所释又之肤末,乃使之与抗,是尸祝舆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
《國語辭典》:穿插  拼音:chuān chā
小说、戏曲中添加某些情节以衬托主题,或是表演台上安排一些填补空档、缓和观众注意力的节目。如:「这部战争片穿插著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一档舞台秀除了有众多天王巨星登台表演外,还穿插著惊险的特技。」
《漢語大詞典》:次事
(1).指由卿、大夫等执行的次要之事。周礼·秋官·象胥:“凡作事,王之大事,诸侯;次事,卿;次事,大夫;次事,上士;下事,庶子。” 郑玄 注:“作,使也。 郑司农 云:‘次事,卿。使卿执其次事也。’” 孙诒让 正义:“此通论诸侯以下所共王事之差等……谓自大事至下事有此五等,各依其爵次尊卑使之。”
(2).排比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故议者宜言;説者説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
《漢語大詞典》:支条(支條)
(1).旁出的树枝。《仪礼·丧服》“支子可也” 唐 孔颖达 疏:“支者,取支条之义。”
(2).引申指从属的或次要的部分。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凡执事所以致疑於格物之説者,必谓其是内而非外也……必谓其一意於纲领本原之约而脱略於支条节目之详也。”
《國語辭典》:删节(刪節)  拼音:shān jié
删去芜辞,使语句精简。如:「删节浮辞」。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一○。查初白诗》:「初白古诗,微嫌冗长。……赐观侍卫射虎、楼敬思平蛮歌等作,虽气力沛然有馀,究须删节。」
《國語辭典》:助攻  拼音:zhù gōng
1.篮球、足球等比赛中,由己方队员所策动的攻击行动。如:「据大会纪录组统计,七号球员在这次比赛中,助攻高达四十二次,因此获选为本届最佳球员。」
2.军事上指负责攻占敌方的有限目标或牵制敌方,以协助主攻达成任务。如:「第三旅担任助攻,发挥强大的战力,终于扭转了整个战局。」
《国语辞典》:外净(外净)  拼音:wài jìng
元杂剧的角色。为次要的净角。
《漢語大詞典》:枝末
(1).树枝的梢头。参见“ 枝末生根 ”。
(2).比喻次要的事物。 南朝 宋 何承天 《报应问》:“西方説报应,其枝末虽明而根本常昧。”
《漢語大詞典》:枝末生根
树木的枝梢上生根。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國語辭典》:副末  拼音:fù mò
一种宋元时戏剧的角色。常与副净出现,专司开场或制造效果。《儒林外史》第一○回:「唱完三出头,副末执著戏单上来点戏。」
《國語辭典》:主次  拼音:zhǔ cì
主要与次要。如:「你们要认清事情的缓急轻重,不要主次不分,而瞎忙一场。」
《国语辞典》:外末  拼音:wài mò
元杂剧正末之外的次要男角。也称为「冲末」。
《國語辭典》:副净(副淨)  拼音:fù jìng
1.宋杂剧、金院本中作调笑滑稽表演的角色。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妓乐》:「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院本名目》:「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也作「副靖」。
2.元代杂剧中次要的净角。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孛老同副净张驴儿冲上,赛卢医慌走下。」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猜你是谁?我是搬戏的副净。」
《國語辭典》:客体(客體)  拼音:kè tǐ
1.主体的认识对象和活动对象。相对于主体而言。
2.在《民法》上指权利或义务的行使对象,如:物或权利;《刑法》上指犯罪行为人具体攻击的对象,如:被害之人或被窃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