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立君
(1).确立君王。周礼·春官·大卜:“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眡高作龟。”周礼·秋官·小司寇:“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2).新即位的君主。左传·昭公元年:“ 郑 游吉 如 楚 ,葬 郟敖 ,且聘立君。” 王伯祥 注:“会葬故君,致聘新立之君也。”
《漢語大詞典》:长安日(長安日)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 元帝 问 洛 下消息,澘然流涕。 明帝 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羣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长安日”指 长安 。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将交 洛城 雨,稍远 长安 日。”
(2).指代君王。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遥遥西向 长安 日,愿上 南山 寿一杯。”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愿枉 长安 日,光辉照北原。”
分類:君王长安
《國語辭典》:牧圉  拼音:mù yǔ
1.饲养牛马牲畜的人。
2.放牧牛马的场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谁捍牧圉?」
《漢語大詞典》:明上
犹圣上。对君王的尊称。晏子春秋·问下二十:“命之曰狂僻之民,明上之所禁也。” 吴则虞 集释引 钱熙祚 云:“《荀子注》作‘明主’。”三国志·魏志·张邈传“还保城,不敢出”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布 遣 许汜 、 王楷 告急于 术 …… 汜 楷 曰:‘明上今不救 布 ,为自败耳! 布 破,明上亦破也。’ 术 时僭号,故呼为明上。”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至尊:“又人主之称曰‘上’……又有称君为‘明上’者。”
分類:君王尊称
《國語辭典》:庙廷(廟廷)  拼音:miào tíng
庙院。《晋书。卷三五。裴秀传》:「咸宁初,与石苞等并为王公,配享庙廷。」
《漢語大詞典》:缀衣(綴衣)
(1).帐幄。古君王临终所用。书·顾命:“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 孔 传:“缀衣,幄帐。” 孔颖达 疏:“缀衣是施张於王坐之上,故以为幄帐也。”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既即梓宫,躬御缀衣。璽不存身,唯紼是荷。”
(2).借指帝王临终之际。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禀玉几之顾,奉缀衣之礼。”梁书·任昉传:“实不忍自固於缀衣之辰,拒违於玉几之侧。”旧唐书·武宗纪论:“ 开成 中,王室寖卑,政由閽寺。及缀衣将变,储位遽移。”
(3). 周 代官名。掌管衣服,为天子近臣。书·立政:“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缀衣、虎賁。’” 孔 传:“缀衣,掌衣服;虎賁,以武力事王。皆左右近臣,宜得其人。”
《國語辭典》:四近  拼音:sì jìn
1.四周附近。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二七。与江东尤提举劄子》:「然四近米价皆高,恐不及元科之数。」
2.国君身旁的近臣。《书经。益稷》:「钦四邻」句下汉。孔安国。注:「四近,前后左右之臣。」
《漢語大詞典》:四辅(四輔)
(1).官名。相传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书·洛诰有“四辅”之称。《益稷》有四邻,史记·夏本纪作“四辅”。至尚书大传、 贾谊 新书始有疑、承、辅、弼(新书作道、弼、辅、承)为“四辅”之说,皆出于 秦 汉 间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辅以配三公,又为其子置师疑、傅承、阿辅、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辅”。参阅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三礼问目答全藻问》
(2).国都附近的州郡。 唐 开元 中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即 同 、 华 、 岐 、 蒲 四州。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类·四辅。 宋 崇宁 间所置四辅郡,以 颍昌府 为南辅, 襄邑县 为东辅, 郑州 为西辅, 澶州 为北辅。见宋史·徽宗纪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记·天官书:“犯四辅,辅臣诛。” 司马贞 索隐:“四辅,房四星也。房以辅心,故曰四辅。”
(4).星名。指东蕃四星。晋书·天文志上:“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星曰上将:亦曰四辅也。”
(5).星名。指极星旁的四星,亦称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
《漢語大詞典》:宫臣
(1).太子的属官。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陆机〈羁宦〉》:“服义追上列,矫迹厕宫臣。”《晋书·郑默传》:“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於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藩国。”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仁宗 在东宫时, 鲁肃简公 宗道 为諭德…… 真宗 笑曰:‘公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元史·董文炳传:“皇太子闻之,谓宫臣 竹忽纳 曰:‘ 董文炳 深虑,非尔曹所知。’”
(2).犹近臣。君王左右的亲近之臣。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迟暮宫臣忝,艰危袞职陪。” 仇兆鳌 注引 赵次公 曰:“公拜拾遗时,掌供奉諫諍,故云宫臣袞职。”
《漢語大詞典》:垂缨(垂纓)
垂下冠带。古代臣下朝见君王时的装束。后常借指出任官职。管子·小匡:“ 管仲 詘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公辞斧三,然后退之。公曰:‘垂缨下衽,寡人将见。’”后汉书·章帝纪:“一人犯罪,禁至三属,莫得垂缨仕宦王朝。”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普天率土,莫匪臣民,亦何必垂缨执笏者为是,而乐飢衡门者可非乎?” 唐 钱起 《夕发箭场岩下作》诗:“懿尔青云士,垂缨朝凤闕。”
《國語辭典》:代工  拼音:dài gōng
代为加工。如:「家庭代工」。
《漢語大詞典》:讪上(訕上)
毁谤在上位者。多指毁谤君王。论语·阳货:“恶居下流而訕上者,恶勇而无礼者。” 邢昺 疏:“訕,谤毁也。谓人居下位而谤毁在上,所以恶之也。”《晋书·忠义传·王豹》:“訕上谤下,谗内间外,遘恶导姦,坐生猜嫌。” 宋 宋祁 《赐中书门下诏》:“由是人士以行怪为美,辞赋以訕上为能,放肆异言,詆斥前圣,讙流羣口,亏紊彝伦。” 明 张居正 《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伏奉御批, 石星 这厮,恶言訕上,好生无理,着锦衣衞拏在午门前着实打六十棍。”
《國語辭典》:权宠(權寵)  拼音:quán chǒng
1.掌权的宠臣。《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性矜絜自贵,于人少所与,以此见害于权宠。」也作「权幸」。
2.权势荣宠。《三国演义》第三回:「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
《國語辭典》:孱王  拼音:chán wáng
懦弱无能的君王。《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列传》:「吾王孱王也。」《新唐书。卷一○二。列传。姚思廉》:「思廉以诸王侍孱王,奋然陈大义,挫虓虎而夺之气。」
《漢語大詞典》:灵泽(靈澤)
滋润万物的雨水。亦喻君王的恩德。《楚辞·王逸〈九思·悯上〉》:“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原注:“灵泽,天之膏润也。盖喻德政也。” 晋 张骏《东门行》:“旱天降灵泽,朝日辉华精。”
《漢語大詞典》:王面
谓归向君王。《周礼·夏官·撢人》:“使万民和説而正王面。” 郑玄 注:“面犹乡也,使民之心晓而正乡王。”
分類:归向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