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摄事(攝事)
(1).治事,理事。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碎奚 性纯谨,三弟专权, 碎奚 不能制,诸大将共诛之。 碎奚 忧哀不復摄事。” 唐 韩愈 《沂国公先庙碑铭》:“ 田侯 摄事,奉我天明,束缚弓戈,考校度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参 成都 议幙,摄事 汉嘉 ,一见荔子熟。”
(2).代行其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礼,天子建国,左庙右社,以石为主,祭则希冕。今多王公摄事,王者不亲拜焉。”新唐书·张延赏传:“故事,临轩册拜三公,中书令读册,侍中赞礼,或闕,宰相摄事。” 宋 苏轼 《上园丘合祭六议札子》:“若亲郊之岁,遣官摄事,是无故而用有故之礼也。”
《漢語大詞典》:代工
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孔颖达 疏:“天不自治,立君乃治之;君不独治,为臣以佐之。”谓人臣辅佐君王,以代行天之使命。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伊人感代工,聿来扶兴王,婉婉幙中画,辉辉天业昌。”
《漢語大詞典》:批答
君主对百官章奏书面批示答复。后多由专职大臣代行。 唐 陆龟蒙 《说凤尾诺》:“既肯其行,必有褒异之辞,若今之批答。”新唐书·百官志一:“ 玄宗 初置翰林待詔,以 张説 、 陆坚 、 张九龄 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 宋 赵升 朝野类要·文书:“执政以上,有章奏请,则降批答,以下则降詔。”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批答》:“按 吴訥 云:‘批答者,天子采臣下章疏之意而答之也。’古者君臣都俞吁咈,皆口陈面命之词,后世乃有书疏而答之者,遂用制词,若 汉 人答报璽书是已。至 唐 始有批答之名,以谓天子手批而答之也。其后学士入院,试制詔批答共三篇,则求代言之人,而词华渐繁矣!”
《漢語大詞典》:世医(世醫)
世代行医的人。语出礼记·曲礼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汉书·游侠传·楼护:“父世医也, 护 少随父为医 长安 。”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沈孟端:“ 沈孟端 先生 方学 ,虽本世医,而通知古今,有儒者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 南朝 士人重视医学,往往世代相传,名医辈出, 许智藏 就是为 隋炀帝 治病的南方著名世医。”
《漢語大詞典》:称制(稱制)
(1).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后以命为“制”,令为“詔”。后因谓即位执政为“称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孝景 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 田蚡 宾客计筴。”后汉书·章帝纪:“帝亲称制临决。”晋书·姚萇载记:“ 萇 乃从 纬 谋,以 太元 九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 秦王 ,大赦境内,年号 白雀 ,称制行事。”
(2).代行皇帝的职权。汉书·高后纪:“ 惠帝 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邓后 称制终身,号令自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八年:“自 太宗皇后 称制以来,法度不一,内外离心。”
《漢語大詞典》:代行
谓代人行使职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大计纠内阁:“每年初冬朝审罪犯,俱太宰主笔,相仍已久。至庚午秋復当审时, 高 以首揆兼掌吏部,则事体非旧例可比,谓宜遣他尚书代行,而 高 奋然自请往讞,所释放最多,较他年加数倍。” 南丁 《科长》:“ 刘局长 走了后,人民委员会又派了一位副局长来代行局长职务。”
《漢語大詞典》:假摄(假攝)
暂时代行职权。荀子·儒效:“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晋书·张茂传:“吾遭扰攘之运,承先人餘德,假摄此州,以全性命,上欲不负 晋 室,下欲保完百姓。”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靖康 之后,时方用兵,急於人才,故士大夫多夺哀起復。自是凡军假摄,有不待朝命而行者。”
《漢語大詞典》:知县事(知縣事)
佐官代行县令职务称“知县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唐 制,县令闕,佐官摄令曰知县事。 李翱 任工部,誌文云‘摄 富平 尉知县事’是也。”参见“ 知县 ”。
《漢語大詞典》:知县(知縣)
官名。掌管一县的政事。知县之名始于 唐 , 宋 代多以中央官员为县官,结衔称某官知某县事,至 明 始正式用作一县长官的名称, 清 代相沿不改,为正七品官。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今差京官曰知县,差选人曰令,与 唐 异矣。”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忽听窗外锣响,许多火把簇拥着一乘官轿过去,后面马蹄一片声音,自然是本县知县过。”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我父亲在村中很有威望--他在外面做过知县,现在告老还乡。”
《漢語大詞典》:摄祚(攝祚)
犹摄政。谓代行王事。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昔者 周公 摄政,践阼而治。” 汉 扬雄 《十二州箴·交州牧箴》:“ 周公 摄祚,白雉是献。”
《漢語大詞典》:替天行道
(1).代行上天的意旨。谓按照天意,在人世间做正义的事业。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涧水潺潺遶寨门,野花斜插渗青巾,杏黄旗上七箇字:替天行道救生民。”《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吾替天行道,安忍杀戮人民!” 姚雪垠 《长夜》三七:“老白狼,白狼老。打富济贫,替天行道。”
(2).借指代行人民群众的意愿。 邓子恢 《红军入漳前后》:“当时我向县委传达了省委指示。指出了单纯军事观点的害处,指出光靠游击队替天行道是行不通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
《漢語大詞典》:临朝称制(臨朝稱制)
谓母后当政,代行皇帝职权。汉书·高后纪:“ 惠帝 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 颜师古 注:“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詔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称。今 吕太后 临朝行天子事,断决万机,故称制詔。”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仁宗 即位,改元 天圣 ,时 章献明肃太后 临朝称制。”
《漢語大詞典》:代越庖俎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成玄英 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后因以“代越庖俎”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 陈天华 《狮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甚么代越庖俎,还他箇一矢双穿。”参见“ 越俎代庖 ”。
分類:本分代行
《漢語大詞典》:越俎代庖
语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原意谓人各有专职,庖人虽不尽职,主祭等人也不越过樽俎去代他办席。后因以“越俎代庖”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宋 秦观 《代谢中书舍人启》:“一时承乏,方慙越俎以代庖;数月为真,更愧操刀而制锦。” 宋 陈亮 《又与吕伯恭正字书》:“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郭沫若 《天地玄黄·兵不管秀才》:“秀才还不便越俎代庖,军人理应少管闲事。”昆曲十五贯·见都:“本院既委贵府监斩,就当谨守职责。为何擅离职守,越俎代庖。”亦省作“ 越俎 ”。明史·许士柔传:“未有追咎元年之史官,詆为越俎者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描鸞刺凤之事,闺阁中人人皆晓,无俟予为越俎之谈。”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二九回:“朝廷自由权衡,不必他们越俎。”
《漢語大詞典》:干安曲
宋代行大典,在帝王出入时所奏乐曲名。亦省作"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