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琴曲
(1).古琴所奏的乐曲,亦指琴声。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宣猷堂宴湘东王应令》诗:“竹径簫声发,桐门琴曲愁。” 唐 王湾 《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诗:“从来琴曲罢,开匣为君张。”
(2).乐府歌辞的一类。与古琴曲调相配合的乐歌。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唐高宗 以琴曲寖絶,虽有传者,復失宫商,今有司修习。” 元 周巽 《拟古乐府序》:“余读 太原 郭茂倩 所辑乐府诗……粗会其意,因以 汉 鼓吹、横吹、相和、清商、舞曲、琴曲、杂曲,并近代新乐府辞,倣其体例,杂以平昔见闻,积成百五十四篇。”
《漢語大詞典》:升歌
谓祭祀、宴会登堂时演奏乐歌。仪礼·燕礼:“升歌《鹿鸣》,下管《新宫》,笙入三成。”礼记·乡饮酒义:“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孔颖达 疏:“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也。” 南朝 宋 谢庄 《登歌》:“《肆夏》戒敬,升歌发德。”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序:“ 梁元帝 《纂要》曰:‘堂上奏乐而歌曰登歌,亦曰升歌。’”
《國語辭典》:偷声(偷聲)  拼音:tōu shēng
1.唐代绝句配乐歌唱时,为调节声调所用的方法。即在一句内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青蒻笠,绿蓑衣」,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
2.古人依谱填词,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作者有时仍可自由伸缩更换,因其声韵的变换就像别处偷来一样,故称为「偷声」。如木兰花上下阙原来各押三个仄韵,后来的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阙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因此这个新调的木兰花称为「偷声木兰花」。
《國語辭典》:倚歌  拼音:yǐ gē
1.配合音乐的旋律来歌唱。唐。郑嵎〈津阳门〉诗:「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乐曲名。魏、晋清商乐的一种。演唱时用铃、鼓和管乐器伴奏。
《漢語大詞典》:琴趣
词的别名。词原可配乐歌唱,其音动听,故有此称。 宋 欧阳修 词集名《醉翁琴趣》, 黄庭坚 词集名《山谷琴趣》
《漢語大詞典》:寿人(壽人)
(1).年高的人。 明 唐寅 《世寿堂诗》:“太平熙皞出寿人,皇风蒸煦寿域春。”
(2).使人长寿。 明 唐寅 《菊隐记》:“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也。”
(3). 秦 乐歌名。汉书·礼乐志:“ 周 有《房中乐》,至 秦 名曰《寿人》。” 清 黄遵宪 《三哀诗·吴季清明府》:“我歌《寿人》曲,登堂来拜謁。”
《漢語大詞典》:游咏(遊詠)
游乐歌咏。 唐 李乂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潭鱼在藻供游咏,谷鸟含樱入赋歌。” 明 方孝孺 《全乐斋记》:“ 舜 之鼓琴, 颜子 之簞瓢, 曾晳 之游咏,会乎吾心者,如出於吾心也,况於君乎!” 清 张锡祚 《寒食日龙友于旦招集归愚书屋感旧述怀用昌黎寒日出游韵》:“忽逢朋辈遣长鬚,招我城南共游咏。”
《漢語大詞典》:吹豳
用籥吹奏 豳 人的乐歌。古代祈祷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一种仪式。语出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龡《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郑玄 注:“《豳诗》《豳风·七月》也。吹之者,以籥为之声。” 刘师培 文说·和声篇:“龡《豳》息蜡,音并合于籥章。”
《漢語大詞典》:瑞木
(1).指连理木。古人认为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始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瑞木朋生,祥禽辈作。” 钱仲联 集注引宋书·符瑞志:“木连理,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则为生。 元嘉 中二十七见。” 唐 柳宗元 《为京兆府请复尊号表》之三:“神禾嘉瓜,祥莲瑞木,万物畅遂,百穀茂滋,此天之至灵也。”宋史·乐志一:“国朝, 合州 进瑞木成文,驯象由远方自至。”镜花缘第一回:“他如仙果、瑞木、嘉穀、祥禾之类,更难枚举。”
(2).后世本此制作祭祀、朝会之乐歌。亦以之为乐曲名。宋史·乐志五:“昔 乾德 六年,尝詔 和峴 作《瑞木》《驯象》《玉乌》《皓雀》四瑞乐章,以备登歌。”
(3).佳木。指好的花木。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他透过那大雪纷飞朔风凛冽的寒冬季节,看到了佳木葱笼瑞木竞秀的春天风光。”
《漢語大詞典》:正歌
古代典礼中规定使用的乐歌之一种。行礼时用。仪礼·燕礼:“大师告于乐正曰:‘正歌备。’” 郑玄 注:“正歌者,升歌及笙各三终,间歌三终,合乐三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 鲁国 以 公旦 次编, 商 人以前王追録,斯乃宗庙之正歌,非讌饗之常咏也。”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正歌一类是典礼中规定应用的……大都是矞皇典丽的篇章,不出南雅之外。”
《國語辭典》:乐语(樂語)  拼音:yuè yǔ
1.谈论音乐的言辞。《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2.一种文体。宋时宫廷演戏,命词臣作词,使伶人歌唱的颂词。如《苏东坡集》外集下有〈东坡乐语〉。
3.制曲者的意想,有时为谱表所不能表出,附记于谱表上的标记,统称为「乐语」。
《漢語大詞典》:五茎(五莖)
(1).相传为 颛顼 时乐歌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唐 贾公彦 疏引《乐纬》:“ 顓頊 之乐曰《五茎》, 帝嚳 之乐曰《六英》。” 唐 元结 《补乐歌·五茎序》:“《五茎》, 顓頊氏 之乐歌也,其义盖称 顓頊 得五德之根茎。”
(2).犹五形。黄庭外景经·下部经“恬淡无欲养华茎” 务成子 注:“闲居静处,深固灵珠,弃捐世俗,摧刚就深,含养五茎,色如桃花。”
分類:颛顼乐歌
《漢語大詞典》:凯声(凱聲)
胜利的乐歌声。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奏凯》:“坐整龙驤开虎帐,平鼠寝易如翻掌。云高太甲映明堂,行见凯声欢畅。”
《國語辭典》:乐府诗(樂府詩)  拼音:yuè fǔ shī
民间歌谣或可配乐歌唱的诗。参见「乐府」条。
《國語辭典》:乐府(樂府)  拼音:yuè fǔ
1.职官名。汉武帝置,为掌管音乐的机关,职掌制定乐谱,采集民间诗歌以入乐,并负责训练乐工。
2.汉代乐府所采集保存的民间诗歌称为「乐府」。后泛称凡配乐的诗歌词曲,以及文人模仿乐府的作品为「乐府」。
《國語辭典》:北声(北聲)  拼音:běi shēng
泛指北方的音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始为北声。」